第六十六章 古董羹

军队是鱼获消耗的大头,士兵们每天都要吃到肉食,这样体能才能跟上训练,精兵强将首先得有好伙食来支持,要不一个个饿得面有菜色细胳膊细腿的还打仗?闹呢!

现在岛上的士兵和刚开始可是天壤之别,伙食支持加上严格训练,再加上个生番交手了两次全灭对方士兵们已经有点精锐的样子了。

当然王进还不满意,邢承恩以为的精锐距离王进认为的还差好大一节呢。

另一部分鱼获被军匠们用来做罐头,陶罐版的鱼罐头已经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了,剩下的就被人做咸鱼了,南方靠海的基本都会做咸鱼。

邢承恩这里的雪花盐多的是,价格很便宜,做咸鱼根本不是事儿。

邢承恩现在的船太少,还在等张成的大船造出来,等船多了就能开展捕鲸业务了。

鲸鱼除了吃肉,还有啥用?

那个用处可就大了去了,否则19世纪时欧美国家就不会玩了命的去捕杀鲸鱼。

真正为了肉的成分只占百分之一,最重要的还是为了鲸身上的其它部位。

西方的工业革命离开了鲸鱼,就会慢很多,不管是从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上,鲸鱼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首先就是鲸油,不是我们洗澡时候用的精油,是鲸油!用鲸鱼脂肪提炼出来的油。

一头鲸鱼体重的三分之一多都是脂肪,割开鲸皮之后,下面那层淡粉色的物质就是鲸脂层。

这厚厚的一层鲸脂不仅能保持鲸鱼的体温,还能在食物不充足时为鲸鱼提供营养。

通过加热这些鲸脂,就可以得到最初级的鲸油,用来当灯油再好不过,燃烧起来非常亮,还没有油烟和任何异味。

如果能进行过滤和高温熬制,鲸油就会变成一种蜂蜜一样的粘稠液体,它是非常高级的工业润滑油,在几百度的高温之下既不会变得稀释也不会凝固,很多精密仪器都要用这种鲸油润滑。

甚至于肥皂都是用它做出来的。

其次就是鲸肉,很多人说鲸鱼肉难吃,这都是后世有目的的片面宣传。

挪威和日本的市场上都有鲸鱼肉出售,不告诉你你根本吃不出来这是鲸鱼肉,一点儿腥味都没有,除了颜色略淡之外,很像我们平时吃的牛肉,还是好牛肉。

鲸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到了后世我们有太多替代品可以吃,所以不用去吃鲸鱼肉,但是在宋朝、在很多穷人每天还靠芋头渡日的年代,能有鲸鱼肉吃就已经算是天堂了。

起码琉求移民可以换个口味吃肉肉,天天鱼肉也不行啊。

另外鲸鱼的内脏和骨头也非常有用,内脏除了可以提炼鲸油之外,还能提炼出来一种鱼肝油,比普通鱼肝油营养更丰富,是上等滋补品。

骨头可以熬胶,非常非常厉害的船用粘合剂,用鲸骨胶粘和的船板不光不怕水泡,还可以防止船蛆的蛀蚀。

最主要的是鲸骨的出胶率非常高,几根大骨头就能熬出几公斤胶来,对于大型造船业很有实用价值。

而且这些内脏、骨头、鲸脂加工过的残渣还是最好的肥料,撒到地里能让庄家长势茁壮。

最后就是鲸鱼皮了,没近距离看过鲸鱼的人,肯定会以为鲸鱼皮表面是光滑的。

其实不然,鲸鱼皮表现有一层很短的绒毛,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是很好的保暖材料,做衣服做鞋都可以,比牛皮、羊皮、猪皮都要柔软,还更耐水耐低温。

反正牛皮、羊皮能做的东西鲸鱼皮都能做,还能做得更好。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鲸鱼皮面积大,一头大型成年鲸鱼,少说也有十多米长,十多吨重,剥下来的皮够几十头牛、上百头羊的产皮量。

而且鲸鱼皮很厚,就算加工手段没有后世那么先进,刨成几层也很容易,产量非常大。

还有就是鲸须,这东西只有须鲸有。

须鲸,听这个名字,就应该知道它肯定和须有关系。

这个须不是胡须,而是牙齿,须鲸的牙齿。

它就在鲸鱼的下颌里,像牙齿一样,但是材质是一种软骨,一边一排。

须鲸吃食时不是吃而是喝,连海水带小鱼虾一起喝到嘴里一大口,但是不咽,先闭上嘴,把鲸须立起来,像过滤器一样挡在嘴唇里面,海水可以漏出去,小鱼小虾全留下。

这种鲸须按照鲸鱼的大小,每根从半米长到3米多长不等,重量从几两到十几斤都有。

它的韧性和弹性非常好,可以弯曲、可以伸展,能做很多东西。

比如说欧美女性的裙撑、内衣支撑、医疗手术器械、船帆的斜拉杆和帆撑等等。

因纽特人还用鲸须做成了弓,用鲸鱼筋做成弦,重量很轻发射力道却很大,是他们狩猎的利器。

鲸须的材质和象牙很像,是制作工艺品的好材料,经过打磨和雕刻之后,可以以假乱真,后世里很多象牙工艺品其实就是用粗大的鲸须内芯做的,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区分。

现在数一数,一头鲸鱼从头到脚,几乎每一根毛发都是对人类有用的材料,这也是西方国家曾经玩了命捕杀它们的主要原因。

据说从19世纪开始到2世纪初,全世界海洋里的鲸鱼数量锐减了9%多,全都是被西方发达国家给杀了。

美利坚在19世纪里,全国一多半的油灯里点的都是鲸油,持续了几十年,直到煤油的出现!

仅1853年一年,美利坚捕鲸业共杀死了八千头鲸鱼。

曾经,北大西洋有十万头座头鲸,别的鲸鱼还不算,后来,几乎绝种了,被美利坚人杀完了。

感谢后来石油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应用,这才让鲸鱼存活下来,要不然,被灭绝的动物里一定有鲸鱼的名字!

美利坚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然后美利坚人不捕鲸了,开始宣传捕鲸非法了。

在石油没发现之前,鲸在欧美社会中的作用,就是现在是石油的作用。

北美野牛就倒霉了,美利坚人为了皮毛杀光了6万头北美野牛,到了189年,竟然只剩下不到1头了,后来才开始慢慢恢复。

更绝的是北美旅鸽,因为好吃,这种曾经叱咤北美大陆,数量最多时达1亿只的神奇鸟类,就这样灭绝了。

好像跑题了,反正美利坚人拿我种花家说事的时候请先反思一下北美野牛和北美旅鸽的事情再来开口。

等之后有了大船,在有专业工具的帮助下捕鲸很容易,捕鲸弩配上大木桶,多绑几个,风筝死鲸鱼不成问题。

这个时代捕鲸业由邢承恩开启,估计后世自己会被环保人士骂。

也不知道鲸鱼肉是什么味道,自己上辈子没吃过,有机会尝一下。

晴雪看到少爷又走神了,就在一旁帮着涮好生鱼脍,再蘸上佐料喂给邢承恩吃。

晴雪已经习惯少爷老走神,可是又不敢打断少爷,少爷想的应该都是大事,自己只要照顾好少爷就是了。

邢承恩没注意,张开嘴就吃进嘴里,味道很不错,就是没注意醋有点多,呛了自己一下。

晴雪扑哧笑了,笑得那样甜美,就好像镶了红樱桃的奶油小点心,馅儿是带杏仁味的蜜糖可可,真是到了秀色可餐的程度。

邢承恩看着美人的笑脸心里不由荡了一下:

“这么调皮,幸亏不是烫的,要不我嘴还不被烫起泡了”

“好,是奴家的不是,这块刚刚好,少爷尝尝。”

晴雪说罢,又涮了一片生鱼脍,再蘸好料,这才喂给邢承恩吃。

“少爷也是,生鱼脍硬是变成了古董羹,不过琉求这地方冬天也这么热,不适合吃古董羹啊!”

古代的“古董羹”就是现代家喻户晓得“火锅”。

古代人之所以将“火锅”称为“古董羹”,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吃火锅的时候需要向锅里投掷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当然“咕咚”声也与锅内汤汁沸腾有一定关系。

如果追溯古人吃火锅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因为周朝时期人们承载食物的器皿被称为“鼎”。

装主食的鼎被称为食鼎,盛酒的鼎被呼为酒鼎。

当然也有一些体积比较大的祭祀鼎。

周朝时期的“鼎”其实就是火锅的雏形,随着时代发展火锅所用的“锅”也在发生着变化。

战国时期的陶罐实际上就是吃火锅的专用器皿。

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富商,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随意食用火锅。

在冬季的时候人们围炉而坐,火锅中的汤底不断沸腾,人们将“腌菜”、“干菜”,以及其他肉类食物投入火锅内,只需要在锅里涮上一圈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冬季美食,这种感觉不但特别温暖而且也特别富有生活情调。

当然后世也有人认为,火锅是元代时期的一种蒙古特色饮食。

蒙古人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为了节省吃饭时间就将羊肉片直接放入开水中涮烫,不仅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羊肉味道,同时也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壮。

当然随着朝代更迭以及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后世人对火锅这种独特的古代美食,不仅特别推崇而且经过不断发展,还逐渐形成了一种饮食潮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