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版本更新砍刀妹

兵器如此禁止不说,赵宋的文官集团压制武官集团的欲望始终如一,就像版本更新砍刀妹一样毫无逻辑。

武官想要保证自己的武力值,吃空饷养些体己人当亲兵,开始韬光养晦,甚至养贼自重,一旦遇到战事还能用下,要不然乐子大了!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1,知广州马亮言夏热,欲停诸军教阅。”;“臣近过陕西,体问得诸州军禁旅虽多,训练盖寡。其间至有匠氏、乐工、组绣、书画、机巧,百端名目,多是主帅并以次官员占留手下,或五七百人,或千余人,并不预逐日教阅之数,上下顾避,递相因循。万一缓急寇警,用之御捍,何异驱市人而战!”(《全宋文》卷886,赵抹,《论陕西官员占留禁军有妨教阅状》

你看,要么是不训练,要么是天热了就不训练,然后军队大搞军队经商,用士兵充当佣工。这样的军队你指望他们有战斗力?

可有什么办法?人首先是要生存的,上边卡脖子,下边只能变着法子想办法养活自己了。

到了靖康前夕的宋徽宗时期,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

所以到了靖康年间,宋军的战斗力也如前面所说,真的是无一可用了。

但是宋军真的不能打吗?

靖康年西军很能打的,西军自从庆历年间后,为了抵御西夏和解决河湟问题又强化了训练,加之本身又雇佣了大量蕃兵,西北又历来民风彪悍,所以西军在宋军中是战斗力最高的。

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使得开封没有失陷。

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结束之后,种师道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

本来宋钦宗准奏施行,但不久又被投降派大臣抵制。

他们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

邢承恩觉得这理由够奇葩了,但更奇葩的是皇帝认同这个奇葩理由,直接造成防务空虚。

人家都踹门准备进家了,作为富豪的你还能因为财务总监说雇安保要发工资不雇的?

现代那个富豪不顾安保的?尤其是已经有预兆有危险还不顾的?奇葩!

然后,华夏历史上最惨的靖康之耻出现了。

北宋“靖康之乱”之所以是“华夏王朝的奇耻大辱”,主要是因为大宋王朝的统治阶级突破了底线,不然如果单独论破坏力的话,那么所有战争的破坏力都是非常大的。

其实在北宋“靖康之乱”之前,从东晋到大唐时期的人都一直认为“永嘉之乱”是华夏王朝最大的,亘古未有的奇耻大辱的。

毕竟在这次国难当中,晋怀帝司马炽和文武百官就如同犬羊,后宫嫔妃遭受匈奴汉国的军队的凌辱,唯有凉州、江左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正因为如此,从晋元帝司马睿时代开始,“以雪大耻”就是东晋朝廷贯彻始终的政治正确。

东晋王朝的各大门阀之前再怎么互相倾轧,甚至胁迫皇帝、皇太后下达对他们自己有利的诏命,也没有人敢违背这个政治正确,去与“戎狄”相互勾结的,这就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底线。

即使到了大唐安史之乱时期,虽然大唐的臣民也认为这是一场非常严重的国难。

但是当时的人最多就是把“安史之乱”等同于“永嘉之乱”而已。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然而到了北宋靖康之乱时期,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

从南宋开始,“靖康之乱”已经取代了“永嘉之乱”的位置,成为华夏王朝最大的耻辱了。

所以在大明王朝的“土木堡之变”中,兵部尚书于谦反对南迁的理由就是不想让大明王朝重蹈北宋“靖康之乱”的覆辙的。

靖康之耻被俘虏走的人们,曾感受过当时世界上最精巧繁华的时代最文昌礼仪的世界,最后沦为牲畜一般被对待几十年。

这是怎么的恨和辱?

几百年后,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在国破的时候,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自杀前亲自斩杀所有后妃公主,他认为死的轻巧也是一种福气。

其实邢承恩觉得“靖康之乱”之所以被很多人称为华夏王朝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主要是因为以宋高宗赵构、御史中丞秦桧等人为首的南宋朝廷已经连最基本的“政治正确”都不愿意遵守了。

他们不仅在国难当头时杀死了大将岳飞,公开反对北伐事业,还直接向大金朝廷称臣。

晋朝司马氏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华夏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当中最没底线的家族了。

但是以晋元帝司马睿等人为代表的东晋王朝的统治阶级好歹还可以坚持把“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为贯穿始终的政治正确,他们不一定是真心实意要这样做的,可好歹还能做个样子。

他们基本上无法真的帮助在北方抵抗的人做什么,但他们好歹还可以作为一面团结大旗,成为大晋北方遗民的一种精神支柱。

然而南宋朝廷呢?当南宋朝廷自己都否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连道德作秀都懒的做了,那么北方遗民又怎么可能再期望他做什么呢?

更何况人家大金朝廷也是有所谓的“明昌之治”的呢!这才是南宋朝廷成为华夏王朝的“耻辱”的最重要的原因。

对广大北方汉人义军,南宋朝廷是一如既往的打压歧视,分化利诱,从来就没将他们当成自己人。

于是被北方汉人义军光复,一度名义上臣属于南宋的山东、淮北等地,同样轻易丢失,终于尽失北地汉民之心。

南宋政权还出台过臭名昭著的“南归南,北归北”国策。

意思是从今往后咱们南宋政权,只认南方人为自己的子民。

南宋感出这么一个政策也和南方地区的领土已经被开发的很成熟有关。

讲真宋朝虽然经常被日常羞辱没有扩张性,但实际上就是这样没有扩张性的王朝,也是积极开发南方不少地区。

邢承恩记得曾经和朋友侃大山说过说宋朝的领土不能和西汉比。

但是北宋和汉朝差了很多年,生产力也不是一个级别的,纵向对比自然不合适。

但是宋朝时期的南方版图含金量和西汉时期的南方版图含金量确实不是一回事。

北宋领土固然没有西汉大,按传统宗藩领土观来看,但要按编户齐民流官统治的标准来看,北宋的南方领土人数和西汉时期的南方领土人数可不是一回事。

当然越往后的朝代自然对南方开发越好越深,这个无可厚非。

这点南宋确实做得好,应该表扬!

可强者挥刀向更强者挑战,弱者挥刀向更弱者。

自打宋孝宗杀掉岳飞后,宋朝威望就岌岌可危。

受了如此奇耻大辱后,连百姓做梦都想上战场拼个你死我活,可皇帝议和。

无论是主观的还是被迫的,后来的每任宋朝君主都赔款割地,偏安一隅,统治者无法满足百姓安定的基本愿望,君主权力快要崩溃。

直到朱熹上线。

朱熹之前虽然中国古代是有关于三纲五常的说法,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并没有对女性要求过多,只有“夫为妻纲”,且规定的没有那么细致。

朱熹以牌坊主义压死了大多数造反借口,与当时主权者一拍即合。

虽然你憋屈,你想造反就是不忠;虽然你可能被朝廷卖给了金,但是你改嫁了而且活的好好的,就是不贞。

特别是贞洁牌坊,一直树到了现代很多人心里。

唐朝和北宋二嫁女多了,也没见谁闲言碎语大惊小怪,这年月可是有和离一说的。

南宋搞这个导致后世的现代很多地方女人离个婚都被嚼舌根,这个很不好!

南宋人都不想提帝姬们的惨状,居然还有士大夫说,公主为什么不以身殉国呢?

邢承恩听到这话就想吐他一脸!

先不说公主心里压根没有这块牌坊,能好好活着为什么不呢?

况且退一万步讲,宋又不是真的被灭国了,公主活着就能看见希望,韦妃后来不是还好好的当太后啦?

而且为什么徽钦二帝选择苟活呢?被逼着写文章,被掳往五国城,受牵羊礼这种奇耻大辱?

皇帝本来就是国家的象征,是天子,是万民之主,连皇后都因为不堪受辱而投水自尽,这俩还过得挺滋润生了不少儿女,怎么没人要求他们怎么样呢?

这帮子文人不要脸!

至于金国统治下的北方汉人,本朝不能带你们玩了,就请大家自求多福吧。

一个出台过这么缺德国策的政权,又有什么资格要求被自己抛弃的北方广大汉民,对自己忠心耿耿、矢志不渝?

如张弘范这样的北方汉人将领,率蒙古大军南下灭南宋,六年血战攻破襄阳,赋诗一首:铁甲珊珊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

崖山之战后,他更是刻石铭功,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洋洋自得,心中并无丝毫不安。

因果轮回,不过如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