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琼华宴

进入乾清宫中,房壮丽看到皇帝,感觉一切都不同了。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有大臣敢轻视皇帝的话,那么今日之后,还有这个想法的人就非常愚蠢了――

因为皇帝已通过拉拢举人,在士人中有了根基。朝堂上所有臣子,都能被这些人取代。

甚至,那些没有登科的举人在回乡后,也会说皇帝的好话,把皇帝的恩德,传给天下万民。

可以说,经此之后,当今皇帝在整个天下,都有了深厚的根基。

这是朱由检拉拢举人的用意,也是他不断施恩的原因。

“一定要保证上升通道宽畅,选拔出有能力的官员。”

满意地看着这一幕,朱由检对今日的事情,心中十分满意。

在士人掌握话语权的现在,只要把参加会试的这五千多名举人拉拢了,他在天下间的名声,就会产生质变。

如果能当上官职,就算官位再小,都是官僚群体的一员――

而且众多举人加入军中,也能提高军队的文化水平,和文官沟通的时候,这些人能够出面。

虽然他在干活上不是很积极,但是还算配合。

“只是吏部的事实在繁杂,恳请陛下任命官员署理部事。”

“朕的意思,是在陕西和北直隶试行。两地所有州县,都要增设官员。”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话中意思,就是吏部尚书的职位他还可以占着,但是实权方面,皇帝可任命其他人。

如果护军转文官的渠道顺畅了,以后武官转文官的口子,同样也会拉开。

可以说,他对大明的举人是非常重视的,甚至视为根基。

提出国人大会这件事,也是他对当今皇帝的试探。想要看皇帝重制礼乐的决心是否坚定,愿不愿意放权。

就连官员,对这件事也很是惊讶。因为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会这么干脆地让渡出去权力。甚至在众多举人面前,直接许下承诺。

“既然增设县官的提议得到通过,那就由吏部主持这件事情。”

刚刚结束廷议、还没有离去的大臣,见到这个景象,更是面色各异,知道皇帝此时,完全掌握了士心。

家里如果数代都没有人当官的话,再大的家业也会衰败。

再想到皇帝有可能清洗朝堂,所以就提出致仕。毕竟对他这个必然离任的人来说,在吏部尚书任上干一年还是几个月都无所谓,当初他谋求这个位置,只是想以吏部尚书的身份致仕而已。

“边疆和海外官职如果有空缺,可以由举人担任。”

那就是,如果陕西的民变控制不住,就让在乡的举人,在地方编练民团。

“陛下如此恩遇,老臣铭感五内。”

同时,为了表示对新科进士的重视,朱由检命人在西苑琼华岛设宴。邀请新科进士,入宫参加宴会。

一些人对皇帝的看法,也悄然发生改变。认为当今皇帝虽然揽权,却十分重视民意、心怀天下万民。

“在当地任职六年以上、且立下年功者,允许正常任官。”

“朕已决定按刘先生建议,仿照周朝的国人大会,建立大明国会。”

“恳请陛下允许老臣致仕,退下吏部尚书之位。”

整顿官场风气,就是移风易俗的第一步。

甚至,在他心中,还有个万一的想法。

看着仍在静坐的举人,下令道:

“起身!”

对房壮丽这个尚书,朱由检还是满意的。

“若有举人愿意从军,可直接授正九品护军,进入武学学习。”

整个天下间健在的举人,只有一万多人。这次参加会试的五千多名举人,占了将近一半。

想到皇帝屡次施恩,现在又亲自出面,这让他们心中,如何能不感激。

至于会不会因此增加太多官员、造成冗官的问题,朱由检觉得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大明的举人,数量其实不算多――

而且因为他们是非进士出身,升迁速度很慢。俸禄提升的速度,同样也很缓慢。

所以他在内心之中,是真的不想再干。只是看着皇帝殷切的目光,还有这些日子的礼遇,他只能把立刻致仕的想法压下,说道:

这让他的心中,感受到皇帝的坚定,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下决心办好这件事。

所以他想了一下,说道:

用这些效忠自己的举人和流民对抗,把民变控制在一个范围内。等朝廷缓过气来,再完全平定他们。

宣布国会的事情后,朱由检为了进一步拉拢举人,又下令道:

虽然他知道发动举人静坐会有后遗症,会刺激没有官身的士子参加政治,自己以后也有可能受到民意威逼。

这让朱由检不能不安抚,让他无论如何要坚持一段时间,不能因为吏部尚书的位子,让勉强稳定的朝堂,再次泛起波澜。

朱由检听着众多士子的呼声,心中极为感慨。

周围的官员顿时大声传唤,吩咐静坐举人起身。

这个决定宣布后,为了让事情收尾、让承天门前的举人散去,朱由检又宣布了第三条,把明法科和明算科放榜,邀请上榜的举人,入皇极殿觐见。他会在殿上赐予四甲五甲进士,把这些人收为天子门生。

这让他只能苦笑,同时心中快慰。之前对皇帝清洗朝堂的担心,也减轻了许多――

“在臣生病的时候,处理吏部事务、代臣参加朝会。”

阮大铖的事情,此时就在推进中。朱由检打算用这个人,警示所有官员。

朱由检之所以这么大方,其实是为了充实边疆和海外考虑。还有就是鼓励举人从军,为以后开办团练做准备――

此时,锦衣卫已经调查出一些阮大铖的违法犯罪事实。在看到阮大铖被推举为鸿胪寺少卿后,短短数月时间,就收了数千两贿赂。

要把之前定的官员财产申报,切实推进起来。

明堂国会的事情,被他正式提起。

皇帝开了边疆和海外任职的口子,他们有信心把这个口子扩大,让自家子侄当官。

在朱由检看来,很适合作为过渡人选。

不过,为了减少后患,朱由检还是对静坐的事情做出限制,说道:

“士子静坐示威,此事前所未有,朕不予以惩戒。”

对房壮丽这个识趣的大臣实在有些不舍,朱由检给了他个面子,让他推荐杨景辰。再想到自己要建国会、必然扩充资政院,所以打算让房壮丽担任资政院掌印大臣,以后主持资政院。

如今,听到皇帝的命令后,这些人纷纷站起。

当今皇帝的做法,真是难以琢磨。

在听到皇帝要整理地方官员品级后,他想想这件事的难度,就不想为此费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