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光(4K)

一番客气地寒暄,双方就“脱发是世界的终极难题之一”达成了共识。

达·芬奇将弟子鲁尼拖至身前,向李维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表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主意,三个弟子只是奉命行事。

李维注意到达·芬奇在介绍自己的三个弟子时都是只有名字而没有姓氏。

这意味着这三人都是平民。

诚然“天赋遗传”这种东西在贵族几百年的联姻之下已经被证明了只是无稽之谈,法师的后代大概率不是法师。

但“门户之见”仍然是贵族阶级愚弄民众、维护阶级向心力的重要手段。

达·芬奇愿意带着几个平民弟子出游,多少能证明他是个“有教无类”的践行者。

而走访调查这种事也非常切合李维的行事准则。

再考虑到梅琳娜的面子……

李维摆摆手,扶起想要躬身致歉的达·芬奇:“先生,我只有两个要求。”

“第一,请您和您的弟子们将实地调查的情况汇成书面报告。”

迎着达·芬奇稍显愕然的目光,李维笑了笑:“好的坏的都要写,越详细越好。”

“至于您的弟子鲁尼,”李维看了看胖子鲁尼头发稀疏的额顶,顿了顿,“他需要为荆棘领工作一年作为补偿。”

“就这样?”心直口快的麦尔兹说这话之前显然没有经过大脑。

一旁的萨莱连忙捂住麦尔兹的嘴,将他的头往下一按:“子爵阁下,我的师弟最近冥想时烧坏了脑子,请您见谅!”

李维挑挑眉,心想有一说一确实,脑子没泡说不出这话。

他想留的是鲁尼嘛?这一年之约是说给达·芬奇听的!

一年的时间双方接触接触,合适就进一步合作,不合适就散,趁着南下日瓦丁的时候带师徒四人去找梅琳娜,了结一桩人情往来。

达·芬奇的大胡子上下抖动,对李维歉意地笑了笑:“难怪梅琳娜在信中多次向我夸赞了子爵阁下的智慧与仁慈。”

听听,听听,老家伙说话就是好听,多说点,我爱听!

李维面上不动声色:“我让克里斯滕森男爵之子为达·芬奇先生安排了一次参观之旅,这边请。”

梅琳娜曾在和李维闲聊时说过自己的油画老师是绘画、建筑、机械、医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全才。

如此高的评价让李维暗自期待。

……

一行人进入白马山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施工用的工棚。

达·芬奇的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工棚的立柱和横梁,随即愣在了那里。

“子爵阁下,可否允许我靠近观察?”达·芬奇手中的长杖微微倾斜向工棚,征询着李维的意见。

“当然可以。”李维爽快地答应。

李维设计的参观路线绕开了海螺水泥厂,眼下的工棚是修理建筑工具的场所,并没有什么机密的东西。

何况李维对于达·芬奇的眼光也有所好奇。

如何在建筑的质量与支柱和横梁的用料上保持平衡,也是土木工程的重要考量。

构造再巧妙的古代建筑,在空间的利用率上都是远远不如现代房屋的——不考虑“公摊面积”的话。

当中涉及了“建筑力学”、“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

李维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教会建筑工人这些原理,但画出图纸、给出经验公式让他们依葫芦画瓢却是可行的。

这大大加快了白马山工地的施工速度,同时保证了工棚不会因为积雪而崩塌。

当然,这也让白马山的建筑风格与时下流行的“加洛林风”或者“精灵风”都有细微的不同。

而梅琳娜口中的“建筑大师”达·芬奇一眼瞧出了当中的差异。

……

达·芬奇走入工棚中,得到李维的首肯后,开始丈量支柱的周长和横梁的长度。

陪同的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哈弗茨若有所思,伸手就要往身边的立柱上施放【振动回荡】。

李维眼疾手快,一把抱住便宜老爹的胳膊,眼神里全是惊恐。

沃尼玛,我设计这破工棚的时候可没考虑过让你这人形巨龙在这里搞破坏!这不是水泥墙!李维无声地谴责着哈弗茨,目光如刀。

哈弗茨讪笑两声,悻悻然收回了手。

看达·芬奇一本正经的模样,哈弗茨还以为这棚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下意识地就想“试探一下”。

好在一行人的注意力都在四处测量的达·芬奇弟子身上,没有注意到一场被活埋的危机与他们擦肩而过。

很快,达·芬奇的三個徒弟结束了测量工作。

“请各位见谅,我需要一点时间。”达·芬奇从怀里掏出纸笔,向众人表达了歉意。

对于科研人员的工作,李维总是报以十二分的谅解:“不必着急,先生,耐心是科学的美德。”

达·芬奇闻言眼神一亮,却也不再多说,埋头开始写写画画。

很快,达·芬奇结束了推演,以和年龄不相符的迅捷窜到李维的面前,速度之快,以至于大胡子都在惯性的作用下扫到了李维的胸口:

“公式!李维子爵,你是不是有了公式?”

“关于给定截面积的支柱的承载能力和高度与直径的关系!”

李维第一次从一个人的目光中领会了“炽热”是什么意思,他后退一步,和口水都喷到他脸上的达·芬奇拉开距离,摇了摇头:“很遗憾,并没有。”

达·芬奇一怔,眉毛纠结在一起:“那你怎么选定合适的支柱的直径和高度的?”

“我并没有同梅琳娜说过支柱的承载力与高度成反比、直径的立方成正比的事。”

事实上矩形截面的承载能力=材料的抗拉伸强度x截面高度x截面宽度。

您说的“高度反比、直径立方正比”只是适用于常见木材的经验公式。

李维这般想着,嘴上却是另一番说辞:“只要确定单一变量,这并不是什么难以测算的结果。倒不如说,达·芬奇先生能拥有的实验条件,荆棘领自然可以做得更好。”

这话半真半假,李维确实是先知道了经验公式,但涉及人命安全,李维自然也事先做过了实验,无非是比起从头摸索,李维需要做的实验更少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