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空城计

长京身下的烂肉被割下来,果是止住了溃烂之势。加之银铃亲自在山上照料,不假他人之手。稍有病变便及时调整药方,两个月之后情况已经渐好转。

年后,天气回暖,已能下地。那根切下来的烂肉,用红纸包着挂在梁上风干,叫他自己亲自埋进了后山的泥里。

那日回来后,他便跪于地上,三拜九叩,感谢她再造之恩。与此同时,离去多日的邹远也赶了回来,却是满面愁容。

“愧对于姑娘的信任和重托,布价压得太低没人敢来。只有盛安陈氏布庄有意,可他家作坊小,不过五百架织机,也织不出样布这样的布匹来。加之经营不善,陈老爷已有将布庄转卖之意。”

此话一处,院中众人脸色骤变,齐齐望向银铃,等着她拿主意。

只有坐在人群外的长京动了动嘴唇,像是有话要说。又怕他们这样商议政事的场合,自己一个青楼出身男妓不配说话。遂顿了顿身子,又老实的坐在了椅子上,听着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也不知天人斗争了多久,他才怯怯的举起手来,小声道:

“他们都不来,姑娘何不自己来做?”

自己来做?

银铃没听明白,“公子的意思是?”

“就是这织造的差使本就朝廷的,为何不由朝廷直接出钱设立作坊,招揽织工经营。不但可以解决北方的军需,将来各进项皆可尽归朝廷所有,实现为百姓增收,还可免去中间商贾赚取的差价。”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邹远觉得可行,激动道:

“姑娘,长京公子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有道理是有道理,银铃却不是没想过,面露为难之色。不过扫见人群中那鹤立鸡群的人,她眼睛一下又亮了起来。

“长京公子说的对,既是朝廷的差使便该由朝廷来承办造厂。但现下还不是时候,不知长京公子可愿意替我来接下这桩差使?”

长京一下紧张起来,面对众人投过来的眼光,窘迫得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

“姑娘说笑了,我一介残破之身怎担得如此重任。”

“担得的,担得的。”

银铃跟着兔子似的蹿到长京面前,“我想要公子陪我唱出空城计,只要能将织造的差使拿下来就好。我想办法将陈记布庄盘下来,届时由公子出面替我经营如何。不需多久,等我在乾州衙门站稳脚跟,就可以将其顺势转为朝廷所有。也就实现了适才公子的设想,至于现在为什么还不能由于衙门出来做此事。一是自古以来,朝廷织造的差使下到地方都是由当地布商大户承接;二是乾州衙门,现在还是由我师兄主事,此事现在由朝廷出资建,弄不好银子全进到他的口袋里去了。”

“可是....可是.....”

长京结结巴巴的可是不出来,只觉此事不行。没钱没人,他们怎么把布庄盘过来。即便是拿到了织造的差使,十月朝廷的一百万匹布又如何交差。

“公子不必惊慌,我只要公子帮我充好门面就好。下月立春祭,要在明宣楼举行招贤会。届时苗疆上下有头有脸的布商都会来,我给公子弄个假身份,公子去帮我把织造的差使抢下来便可。其后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一个月很快翻过,银铃让石雷回衙门将陆清河留下的衣服带了上山来。长京除了孱弱些,样貌好,身段好。穿上锦袍,打上纸扇,自有一股矜贵公子的气韵。不知是切去了那截烂肉,也一并切去了他一身的脂粉味还是如何,一点也瞧不出来他曾经的那般遭遇。

人是脾气又好,又听话,银铃叫做什么便做什么。短短一个月便将富家公子气派学得十足,站在那处背过身去,险些叫她错人是陆清河回来了。

他回过身来,恭恭敬敬的唤了声,“银铃姑娘”。

她才恍然惊醒过来,掩饰住失态,笑道:“公子现觉得如何,可是还习惯?”

“还好还好,充充门面尚可。”

瞧见身后来人,他立刻提醒她,“石捕快和邹大哥回来,看似是出了事。”

说话间,石雷和邹远已经上前来,“银铃姑娘,事出有变。何玉侍卫派人来灵霄口告知,巴东和元贺已知晓我们在暗中筹划织造之事,将布价压到五钱以下了。以元家的财力,招贤会上他们只怕还会压得更低,届时我们恐怕.....”

银铃面色一凝,眉蹙若山黛,只问道:“近来衙门可是有人来找过我,从燕北来的。”

石雷:“还没有。”

但这两天杨竖不见了,银铃猜想是不是陆家来人,他前去接了,不然会去哪儿了?

邹远也着急了,道:“盛安陈老爷,明日就到乾州。早前我们约他前来谈布庄的事,现下如何应对?”

银铃只将他手中的衣服接过来,交给长京,“你先把衣服换好,我们一起下山。布庄的事,我不便出面。明日你同邹大哥去见陈老爷,将他的布庄盘下来。定金....定金....”

她急的抓耳挠腮,摸到了脖子上玉佩。犹豫几分,奋力一扯,白皙的脖子上留下一到粉红的勒痕。

“把这个当了,我衙门里还有一件裘衣,一起拿到当铺里当了,应当值不少银子。用这个银子当作定金给陈老爷,剩下的我再想办法。只是千万叫掌柜留下字据,东西我一定回赎回来的,叫他别卖给了别人。”

“这....”

这等金贵的东西,邹远不用想也知道哪儿来的,伸手接过只觉重于千金。

陆清河给的定情信物,那姑娘在身上揣了没两天,就敢把东西当了。

立春祭,拜神祭祖、除旧布新。灵霄口大桥在年底已顺利竣工,择在立春日筹神树碑,银铃和巴东还有元贺主持完了仪式,入了夜才赶至明宣楼。

此时大堂里已是宾客满座,正堂上朝廷派来的监工太监端坐于首,巴东作为州官作陪在侧。下座皆是各地方有头有脸的商贾,纷纷交头接耳,佯装熟络的模样谈笑。

银铃只是个农官,这等场面还不配上堂,早早的就避到了下头。换了身男装,躲在二楼厢房里查看情况。

长京扮作邹记布庄二公子,座于角落中。邹远扮作小厮,立在身侧。时不时给他添茶,尽职尽力。

一声脆响锣声敲过,堂上的太监就站了起来,诵读皇帝御旨。再歌颂一遍皇恩浩荡,体恤民生疾苦之类的场面话,正式的招贤会便开始。

一轮一轮的竞标,比哪家布价低,样布好,财力雄厚,技艺精湛....此等信息虽各家皆有在官府备案,并经实地考察后,才得以进入今日的盛会。却还是免不了拿出吹嘘一波,引得堂上惊叹声音连连。

布价一直被压到了六钱,一直默不做声的元贺才吩咐身边的管家高喊道:

“元记每匹布可出至三钱,不问盈收,只为支持朝廷新政。样布呈上,请公公查看。”

小厮立刻双手捧上样布,监工太监摸过后点头称赞,叫人拿下去让下座的各布商查看。好不好没人说话,只都不做声音。冷笑从角落传来,引得众人纷纷回头看去。

“在下不才,敢问元老三钱的布匹,从棉农处收价几何?织工一匹工钱又是多少?您的样布柔软细致,市场之上造价不低于六钱。请问三钱银子是您自己掏腰包,还是向棉农索要,抑或是施加在织工身上的。圣上在乾州设置织造就是体恤民生之苦,为百姓增收。元老将布价压得如此之低,于意何为?”

“哪儿来得无知小儿竟敢信口雌黄,我家老爷为朝廷解忧,还轮不到你小子来置喙!”

管家跳起来指摘长京,元贺寻声望去,只觉全身血液骤然凝结,那张清瘦得脸似曾相识,却又觉陌生得紧。

长京施了一礼,“晚生不敢,只是心有好奇,遂才询问。相信公公也心下有疑虑吧?”

监工太监扯着嗓子,瞧着他饶有兴趣地问道:

“你又是哪家的公子,能出到什么价?”

“草民邹记布庄二公子,布价能出到了七钱一匹。其中这从棉农处收购棉花可到四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