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腊月二十二、二十三这两日家里没啥事,一家子帮忙把菜园子前面那小块地给整平了。

这块地本来就小,玉娘还将它分成了三厢,就等着年后播种。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全家人一早起来就开始忙着扫房子。

虽说只有四间房和一间灶屋,但每间可不小。四间房大小一致,玉娘掐指估算,觉得差不多每间有三十平方米左右。

就连灶屋也就二十来平方米。

屋子宽敞,但家什物件并不多,可是屋顶和墙上的蜘蛛网多啊!

玉娘拿大麻布先将床给盖住,然后由着大河拿起大扫把踩在桌上,踮脚扫屋顶的灰尘和蜘蛛网,然后再扫四面墙。

紧接着玉娘开始擦洗桌椅、衣橱,然后再将床上的铺盖卸下来。

玉娘正要将这些拿河边去洗,韦氏拦住,又说她身子弱,不让去河边洗,那水冰得刺骨呢。

花姑也将床上铺盖卸下来了,她过来将玉娘的和公婆的,以及大树的铺盖,全都装进藤篮里,竟然装出了四篮子。

“娘,你们打扫灶屋吧,我和大山挑河边去洗。”

韦氏知道花姑勤快肯吃苦,虽然偶尔有怨言,但做起事来毫不含糊。

韦氏也从不跟她客气,“好,你和大山洗去,我待会儿给你们煮茶驱寒。”

玉娘则拿起竹制超大扫把开始扫院子,大河来灶屋扫屋顶。

待大河出来后,韦氏就在灶屋里擦擦洗洗,郑老爹将陶釜倒置在屋门口,蹲在那里仔细擦着陶釜底上厚厚的一层黑垢。

“大树,你来擦下试试,这底咋都擦不掉。”

“大树牵牛去罐子叔家了,我来试试。”大河说着找出铁铲子过来帮忙。

郑老爹掰着手指算天数,“确实轮到罐子叔家喂牛了。哟,你轻点铲,别把釜底给铲穿了!”

大河只好放轻动作,可这釜底黑垢太厚了,咋都去除不了。

玉娘扫好了院子,见他们父子对着这釜底无可奈何。

“甭急,我拿这铁锅烧一锅热水,再把陶釜放进锅里泡着,半个时辰后轻轻一铲,黑垢肯定能掉。”

大河和郑老爹自然深信不疑,赶紧生火烧水。

韦氏过来说:“这俩锅都没法煮饭了,你们不饿?饭还没吃咧。”

“娘,没锅也可以烧着吃。”玉娘把红薯、芋头埋进火焰底下的柴灰里,还拿几个鸡蛋过来埋着。

大河笑道:“玉娘,你小时候也这样偷偷烧过鸡蛋吃吧?”

玉娘搞得满手灰,“可不,隔火烧的鸡蛋可香了,红薯和芋头肯定又香又软乎,就是费时些。”

郑老爹说:“今儿个过小年,晚上会吃丰盛些,这巳饭吃不吃或晚点吃都没事。屋外冷,这屋子扫得差不多了,都进屋烤火吧。”

俩娃见屋外隔火烧红薯、芋头和鸡蛋,他们俩在灶屋里烧火时也偷偷拿俩蛋放进火焰底下的灰里埋着。

玉娘和大河习惯在自己屋里烤着火。玉娘许久没看书了,这会子又捧起书来看,大河竟然还将桌椅拉近火旁,学写几个字,玉娘正好在一旁指导。

“咕噜……咕咕噜……”

大河放下笔,捂住肚子。

玉娘瞅了眼他,“瞧你,才写几个字,就饿成这样了?”

大河看了看自己写的几个大丑字,“唉,我这个庄稼汉,可不是读书写字的料,跟着你能认这么些字,村里人可都羡慕得紧咧。”

“你再忍忍,红薯肯定没熟,鸡蛋也得等会儿。娘把红薯干都拿出来了,还泡着兔肉、猪肉、干笋、干蘑菇和干野菜,今晚咱们可沾着灶王爷的福。”

这一说,大河就更饿了,肚子咕噜声愈发响亮,玉娘都被他那肚子给整笑了。

“你呀,我去瞧瞧,看鸡蛋好了没。我只埋四个鸡蛋,本打算咱俩共吃一个,看你饿成这个样子,估计一整个鸡蛋也不够你塞牙缝的。”

玉娘起身去掏鸡蛋,她用麻布包着,再拿起来晃了晃,感觉差不多熟了。

剥了壳后,她发现这个蛋烧得正好,赶紧拿进屋给大河吃。

大河自然要分一半给玉娘,他再饿都不会吃独食,结果这么一掰,“蛋黄有点没熟!”

“这样才好吃咧,七成熟的蛋黄吃着不干也不腥,不信你尝尝。”

大河咬住蛋黄,再细嚼着,那表情就是“我妻诚不欺我!”

“大河,釜底泡好了!”郑老爹在外喊。

大河出来洗锅底,玉娘将鸡蛋都掏出来。俩娃见这边鸡蛋好了,他们也赶紧进灶屋掏蛋。

韦氏见势嘟哝道:“你二婶已经烧四个鸡蛋了,你们俩咋还偷偷烧俩蛋,这是要吃穷老子。”

俩娃掏出蛋就一溜烟跑出去了,生怕挨祖母的打。

直到巳末午初,红薯和芋头才熟。一家人一边吃着烧的红薯和芋头,一边喝着韦氏煮的茶,甚是惬意。

忽然,花姑身子一惊,“娘,咱家还有蜡烛和香么?要祭灶王爷都得用咧,大河和大树上回去镇上好像忘了买!”

花姑此言一出,大家皆是一愣。韦氏赶紧起身去地窖,那里当真是她的聚宝盆。

韦氏记得去年还留有半截蜡烛,香好像用完了。

她找啊找,翻啊翻,只翻出小半截蜡烛,香确实用完了,一根都没有。

大河急了,拍着脑袋说:“本还想今年多给灶王爷上几柱香咧,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韦氏催道:“赶紧借去,村长和水叔家应该备着了,如若无余,去你娥婆婆家问问。”

大河借香去了,午后一家子没歇息多会儿就开始忙着备饭,祭灶王爷在这里可是非常隆重且严肃的事。

锅里煮着肉,韦氏又去地窖拿出酒和祭台。

玉娘寻思着,祭灶王爷应该把祭台摆在灶上吧,可这里没有灶,就是火坑上架个釜,祭台往哪儿摆?

只见韦氏将祭台摆在灶屋北面的一张桌子上。

玉娘又寻思,小小的祭台,就是一块方形摆台,至少有六陶碗菜咧,还得摆酒,摆不下吧?

大河借香回来了,借了三家,最后还是从娥婆婆家借来了六根,她家为了给富贵上族谱,又想早些给小儿子成家,提前多备了些香。

申时末,六陶碗菜肉已经做好,酒也倒了一碗,还是杏花镇的杏花酒。另外,还有一碗红薯干和一碗芋头片,总共九碗。

只见韦氏将碗底擦洗干净,然后碗摞碗的摆上小祭台。

玉娘小声问大河,“咋不把祭台做大些?”

幸好玉娘极小声问大河,她也担心有啥禁忌。

果然,大河小声解释,祭灶王爷要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