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别想吃人血馒头

时安夏就是忽然想到韩姨娘似乎也是湛州人,便是随口一问。但丫环们的脑子可不如她装得多,谁都不知道。

北茴听见从屋里传出的笑声,想起前不久韩姨娘说话都还断断续续,喘不上气儿来,“韩姨娘最近身子骨是越来越好。听西月说,咳症也有缓解,晚上能睡觉了。”

南雁接过话茬,“韩姨娘以前是急出来的病症,又是个心思重的。她进府后,性子软和,很得二爷的心。咱们夫人虽宽厚,但她往日却没少被温姨娘搓磨。”

红鹊不解,“可她有儿子傍身,怕温姨娘做什么?”

南雁低声道,“她许是看到过温姨娘折磨起少爷,便怕了。整日里忧心舒哥儿长不大,会死在温姨娘手里。恐怕整个侯府里,她是除了咱们姑娘几个亲的,最盼着夫人能好起来的人。只有咱们夫人好了,她才有好日子过。”

红鹊笑,“南雁姐姐倒知道得清楚。”

南雁道,“姑娘最近总让我送吃食和料子给舒哥儿,过来时,免不了跟韩姨娘寒暄几句。韩姨娘倒也没说这么多,我都是从字里行间猜的。”

时安夏宠溺地看着这几个贴心的人儿,“咱们家南雁出息了,还能从字里行间猜人心思。”

南雁被调侃,红着脸轻轻跺了跺脚,“姑娘您也笑话奴婢!”

时安夏的笑容在月光下愈发淡雅,如一朵盛开的百合,“没有笑话,就是高兴。走,看看韩姨娘去。”

进了西厢房,便是见着韩姨娘正在哄舒哥儿睡觉。结果越哄越笑,哪里就睡得着?

那孩子看着粉妆玉琢,甚是机灵可爱。

最近吃得好,衣裳料子也是夫人赏下的好缎子。

如玉的小脸儿被一圈绒绒的白狐狸毛围着,眼珠子乌溜溜圆,又黑又亮,着实让人欢喜。

该说不说,他们二房这几个孩子在容貌上确实个顶个的好。用时成轩经常得意自夸的话来说,便是“随我”。

这点似乎倒也不必过于抹杀父亲的功劳。

只是时安夏兄妹俩模样更多的是随了母亲唐楚君,便是愈加出挑些。

韩姨娘见着时安夏来了,把孩子往床里边放了些,才忙着迎上前,“妾身见过姑娘。”

时安夏虚扶一把,“路过,听到舒儿笑得可爱,便进来瞧瞧。”

时云舒才一岁多,哪有什么礼数可言,瞧着长得好看的人儿就是硬扑。

就那么跌跌撞撞从床榻里头扑到边上,一脑袋扎过来,吓得时安夏忙扔了手中的袖筒,一把接住孩子。

韩姨娘花颜失色,连连道歉,又忙去接管儿子。

可时云舒喜欢时安夏,抱着就不撒手,嘴里还吐着泡泡,弄得人家围脖上的狐狸毛全是口水。

时安夏银铃般的笑声响起来,也让韩姨娘悬着的心松了一半。

“姑娘,这……要不您把围脖摘下来,妾身替您洗了。”韩姨娘满脸都是歉意。

时安夏不以为意,让南雁拿帕子擦了擦,“不打紧,舒儿可爱。”

这是她进屋第二次夸时云舒可爱,便是让韩姨娘感受到了真心赞美,不是顺口话。

时安夏将时云舒放进韩姨娘怀里,用手指捏了捏他脸上的软肉。

孩子就是长得快啊,这才到海棠院来不到一个月,就胖了一圈儿,个儿也窜了不少。

“姐,姐姐……”时云舒软糯糯地喊,伸出双手,眼睛眨巴着期盼,“抱,抱抱,抱抱抱……姐姐香香……”

时安夏心头一软,不忍拒绝便又倾身抱住了他。

时云舒顺势双手就绕上了她的脖子,高兴得脚脚一蹬一蹬,“姐姐抱,抱抱!”

时安夏上辈子落水伤身,好不容易怀了个孩子,结果因思虑过重,又加之后宅争斗一刻没停过遭了算计,便落了胎。

等后宅成了后宫,她就再没怀上过。

瑜庆帝等好几个孩子记在她名下,也不过是因着孩子们的母亲都死了。

她自己一生操劳,却是真正跟孩子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

如今这么个软乎人儿在怀里又是拱又是亲,她只觉心头暖烘烘的。

韩姨娘瞧着姑娘喜欢时云舒,除了放下心来,更多的是喜悦。

倒非是觉得亲近姑娘可以得到好处,但谁不想儿子生活在一个兄友弟恭,姐妹亲厚的环境里呢?

以前是不敢想,如今是幸福唾手可得。这一切,全都是姑娘给的啊。她可是心里头记得清清楚楚。

时安夏随手逗着时云舒,问,“韩姨娘,如今可适应了?”

韩姨娘果然如南雁所说,咳得少了,脸色也红润,“回姑娘,托姑娘的福,妾身真是……感激您和夫人。”

自时云舒住进海棠院,她也是被夫人常常喊过来带孩子,还经常留宿在这里。

起初几个妾室姨娘提醒她说,“儿子不在身边,基本就是别人的儿子了。”

可事实上,夫人很少进西厢房,甚至都没抱过时云舒。

有次韩姨娘没忍住,问夫人是否并不喜欢时云舒。

夫人答,“孩子还这般小,我若是常与他亲近,他便真的只认我这个母亲了。你生了他,身子骨儿又没什么问题,就常过来带他。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你才是他最应该亲厚的人。”

韩姨娘这才知道夫人用心良苦,并非拿她儿子当挡箭牌和工具用。

并且西厢房的吃食用度,衣料碳料都是比着嫡子的用度来的。可见夫人不是嘴上说得好听,那真是实打实用了心。

韩姨娘从心底里感激。

时安夏侧坐在榻边,一边用手指勾着时云舒的手指玩,一边问,“韩姨娘,我记得你是湛州人?”

韩姨娘惊讶的,“是啊,姑娘您怎么知道?”

时安夏也不瞒她,“当初挑中舒哥儿养在母亲名下,我自然浅查过。”

韩姨娘点点头,“应该的。”转念又问,“姑娘可是有事?”

时安夏其实是心里终究窝了团火,才过来闲聊几句。

她窝火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霍斯山。

上一世,霍十五为国捐躯,死得无比壮烈。她记得当时朝廷发放了最高规格的恤银,不止追封了霍十五,还晋了淮阳伯府的爵位。

当时袭爵的霍斯山,降为子爵后,因为弟弟的功勋,反而荣升保住了伯爵的爵位。

今天时安夏从知道霍十五被霍斯山毒打后,心里一直憋着股火,难以消弭。

刚才又听了个那么不真实的故事,就觉得……火更大了。

总之霍斯山落她手里,就别想如上一世那样吃人血馒头,踩着霍十五的尸骨往上爬,还享尽荣华富贵。

时安夏便是问韩姨娘,“你可听说过湛州丁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