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麒麟补服

介绍完了梁冠,曹七七将镜头下移,对准文官的衣服:

“明代文官朝服为:麒麟袍”

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横条)。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

明代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一书,就专门叙述到这种服饰。他说:“其制后襟不断,而两旁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从两旁起。”这种服装所采用的质料和纹样,按规定,都有一定制度。

“那明朝朝服正面四四方方的图案是什么呢?我看有的好不一样”

一名水友问道。

“那叫——补子,简称为“补”,亦可称“胸背”或“官补”,是明清时期在官服胸前或后背上织缀的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

“补服”的得名也源于这块补子。明代补子一般为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清代有所缩小,3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或圆形。

曹七七挥手凌空浮现一块明朝官员朝服,腹部是一支白鹤,曹七七接着说道:

“根据官位不同,纹样形式亦不同。”

文官的补子图案用飞禽,武将的补子用猛兽。

根据《明会典》、《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

文官补服图案:

一品文官:仙鹤

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

《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

《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二品文官:锦鸡

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

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

三品文官:孔雀

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

《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

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品文官:鸳鸯

古称“匹鸟”,据说鸳鸯成对,鸳鸣鸯和,左雄右雌,双双飞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若其偶失,从不再配。

《诗经·小雅》载:“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寿宜之”,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业业。

五品文官:白鹇(xián)

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

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

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所以,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文官:鹭鸶

鹭鸶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

鹭鸶是吉祥之鸟。

《魏书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经》:“寮窠雍雍,鸿仪鹭序”。《元诗选》:“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

七品文官:鸂鶒(xi-chi)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

顾嗣立补注:“《临海异物志》:鸂鶒,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

八品文官:鹌鹑

在古代“鹌”和“鹑”本是两种鸟。

据《本草纲目》记述:“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无斑者为鹌也。”后经语言演化,将二者合称为一物。鹌鹑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

用鹌鹑表示官员的等级,除了上述意义外,据《山海经》云:“其鸟羽司帝之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饰,意思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

九品文官:蓝雀

蓝雀亦称练鹊、绶带鸟。

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用彩色丝绦织成片状的长条。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官员品级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各种绶带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蓝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名。绶带鸟也因而具有了上述的象征意义。

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而用作官员补子。

此外,

武官补服图案

一品武官:麒麟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

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武官:狻猊

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

《尔雅?释兽》曰:“可伏虎犳”。据明代杨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记述:“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可见,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武官:豹

《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

《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

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品武官:虎

《说文》曰:“山兽之君”,以喻威猛。

《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

所以,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因此人们视之为吉祥的神兽。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

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

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门”。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来颇受将帅崇拜。将军的营帐称“虎帐”。

勇猛之士称“虎贲”、“虎夫”、“虎士”等。

清代武科进士榜为“虎榜”。

五品武官:熊

《说文》的解释:“熊兽似豕,山居各蛰。”熊虎丑,其子狗。

《尔雅》的解释:“又罴如熊,黄白文。”可见,古代记述了两种熊:一是狗熊,一是人熊。据《国语·晋语》记载:“黄能入于寝门。”“黄能”即“黄熊”,比狗熊体形大而且勇猛。

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正如《诗经·小雅》所说:“唯熊唯罴,男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

想想一个娘炮武将举着大砍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六品武官:彪

《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

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品、八品武官:犀牛

《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国语·越语》称“水犀之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这是不是简称‘砲灰’的意思?)

九品武官:海马

此处的海马,并不是大海中的海洋动物河马,而是和陆地吃草的马模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话中的海兽。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

海马的身世颇为神秘,没有介绍其详细情况和象征意义的资料,只是在解释补子时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水兽,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其文虽短,但意义明确。原来,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有这样骁勇善战的军官,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极强,有了这样的军队,国家的江山就一定会稳固。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顿了顿,曹七七解释道:

此外,根据《明会典》记载:

爵位为:公、侯、驸马、伯的补子图案为:麒麟、白泽。他们不在文武之数。

并且,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就是传说中的诰命夫人,也备有补服。

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

除此之外,

一些舞、乐、工、吏杂职人员也可用杂禽、杂花补子。

如正月十五的“灯景“补子,五月的“五毒艾虎“补子等。明代逢上元灯节,内臣宫眷皆须穿戴灯景补子蟒衣,以应节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