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兜售“迟些杀你”

“老板,是什么大动作?有我参与的份吗?”果然,朴永洲立马来了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亿港元的奖金放在那里,谁看了都会眼红的!

张进笑着说道:“你准备准备,过两天启程到韩国和日本走一趟,去推销一下我们新设计出来的理财产品!”

“是什么理财产品啊?”朴永洲满怀兴趣的问道。

“这不是日元持续下滑吗,我们就设计了几份与日元汇率挂钩的累计期权产品。主要条款的文字资料我稍后传真给你,还需要你那边完善一下!”

“累计期权?老板,这个……我们……”朴永洲一听说是谈之色变的累计期权,立马凸出了眼珠子,面现为难之色。

“是去掉敲出期权的累计期权,并不是止赚不止赔的买卖!至于我们的风险,我们自己做对冲,有点对赌协议的性质!”

朴永洲没有说好坏,反而直接问道:“老板,你就这么大的信心,确定日元会在不久之后止跌,并且在1年之内上涨到一定幅度?”

要知道,现在的日元正处于猛烈的跌势之中,媒体到处都充斥着悲观的言论。如果日元没有如预期那般升值,作为累计期权的卖出方,同样有着很大的亏损风险。盈利的前提,是在赌日元升值,并且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升值过程。迟了不行,幅度不够大也不行。

“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是值得一试!”张进心里想着,亚洲金融危机下半年就该结束了,到时候日元铁定升值。但是升值多少,在什么开始时候升值,张进就不知道了。只能将协议框定一个时间范围,留足升值的时间。

“累计期权一般是大机构卖给大客户的一种理财产品,如果我们去卖,那要以什么名义呢?我们燕京金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盈利,但要向大客户推销理财产品,先不说我们有没有牌照,就算有,那也要别人肯相信我们的履约能力呀!如果老板对自己在日元走势上的判断比较肯定,我觉得我们还是做一笔远期外汇,或者是多做几笔普通期权交易也可以。”

“远期外汇或者普通期权,都是一锤子买卖。从交易开始到终止,只进行一次结算,远不及累计期权的灵活性。累计期权每个月都会结算一次,交易总金额也会分散到和约期限内的每个月份,和约标的看起来也就不那么吓人了。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做累计期权,你就负责兜售吧!”张进也算研究过了一些,决定推销这种产品试试。所以他蛮不讲理的下了死命令。

除此之外,张进兜售累计期权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累计期权的和约双方,在签订协议时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只需要每个月有结算能力就行了。也就是说,只要你信用够好,别人相信你,那么,理论上你能做无限的交易。只是在每个月结算的时候,你需要准备足够的结算资金。

另外,累计期权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如果客户直接卖出期权,那么他们就很容易算出自己的风险,这就使得他们不会做超量的交易。但是累计期权对客户来说,是一份“买期权”搭载两份“卖期权”,客户感觉是在买期权,可能会忽略或者干脆就不知道它的风险性,有利于兜售!

朴永洲毕竟只是个打工的,在张进的强硬命令下,他妥协了:“好吧,老板!我们只有先经过一定的包装,才能通过百富勤来兜售了,这就会支付一笔不菲的佣金。老板打算卖多少这种产品?”

“当然是越多越好!”张进打的就是理论上可以无限交易的主意。

“好吧!”朴永洲接下了任务,突然又问道:“老板,那这些累计期权的风险对冲盘怎么安排?”

“对冲盘先做三个月吧,以后看情况再说。总之,这次的这些交易,就以天仙基金和自营交易的那点家底看着做吧!”也就是说,张进将燕京金融的全部家当赌进去了。甚至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百富勤也会受到牵连。

“ok!具体资料还请尽快发过来!”

“最迟明天中午给你传过去!”

张进挂掉电话,陷入了思考之中。自己个人名下的资金,怎么参与这剩下的赌局呢?除了日元,还有卢布,甚至美国长期国债期货也是可以插一手的。另外,也该好好的准备一些后手了,一脚踏入10亿美元俱乐部很不容易,可不能轻易葬送了大好局面。

叮叮――

夜晚,电话铃声将张进吓了一跳。原来是年百焘的电话终于回过来了。

电话接通之后,张进关切的问道:“年总,听说你被请去喝茶了,情况怎么样?”

“没什么,还是打听国际游资的事,我已经应付下来了!”年百焘轻描淡写的说道,看得出,他不怎么重视金管局对他的约谈。

“最近媒体上充斥着不利于百富勤的报道,这个会是金管局做的吗?”张进干脆开门见山的询问道。

“那个啊,哼!”年百焘不屑的道:“那可能是道亨银行和新加坡发展银行在往我们身上抹黑,目的是想要搅和我们对广安银行的收购!”

“年总啊,新加坡人对香港可是虎视眈眈,除了银行业之外,我听说新加坡人还对香港的电信企业很感兴趣,咱们是不是也在媒体上吹吹风,让公众也了解了解!”银行和电信都是敏感资产,新加坡又是香港的长期竞争对手,张进相信这足以挑起香港人的敏感神经。

“你是说新加坡人对香港电信感兴趣?”年百焘心里一阵波澜,这可是关系到信息安全的大事。他早就听说过,英国资本有撤出香港电信的打算,只是香港电信盘子太大,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买主。没想到新加坡人感兴趣,他们也确实有实力接下这个盘子。

“可不是,新加坡人野心不小!”张进记得2000年左右,李加乘的二儿子收购香港电信的案例,可是被媒体吹捧得上了天。只可惜,杠杆收购有个通病,那就是会产生大量债务包袱,影响被收购公司的正常发展。再加上科网热潮消退,电讯盈科的惨状似乎早已注定。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