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依依惜别 1

2006年清明刚过,春风吹绿沂州大地,南方省城有消息传来,裘耀和将不再兼任沂州市市委书记,即将赶赴省政府担任副省长职位。

这是值得沂州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也是裘耀和终身难忘而的时刻。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迷人的春天和主人的心情一样,慷慨地散发着芳香的气息,给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向往。

然而,当沂州人民得知裘书记就要离开他们,离开沂州这座美丽的新兴城市时,却是喜忧参半,离别之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裘耀和在沂州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九年八个月,沂州人民牢记着裘书记洒下的心血与汗水,从心底里舍不得他离开。而他更眷恋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这里淳朴的人民!

市委大礼堂里,沂州市四套班子走上主席台,台下已经坐满了机关和县区领导,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庄严时刻的到来。会场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当省委领导走上主席台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裘耀和在新任市委书记章诚施的陪同下,一边向台下挥手,一边向主席台走来。省委副书记宣布裘耀和调省政府任副省长这一决定时,会场上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只见裘耀和走到主席台正中,深情地向台下鞠了个躬,随后,微笑着走到鲜花盛开的演讲台前。

“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

他怎能忘却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父老乡亲呢?他又怎能不怀念一起为建设沂州而共同奋斗的战友们呢?这里有他的欢乐与成功,这里有他的泪水和辛酸。随着离别时刻的临近,他的心情越来越难以平静,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萦绕在他的心头。

“虽然过去的一切不能重来,谁也无法挽留岁月的脚步,而历史却能印证未来,功过春秋自当激励和鞭策我的人生……”裘耀和的演说充满了万千感慨!

是啊,一晃十年过去了!十年茫茫,记忆发酵成醇香之酒,弥漫心头。他对沂州这块土地,对沂州五百二十六万人民倾注了全部心血,融入了所有的甘苦与忧乐。十年风雨,涨满心池;十年,历经坎坷曲折、艰难险阻;十年鬓发已悄然添霜,他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哦,他在念着诗人艾青的名句。这是他发自肺腑之言!

当大会主持人准备宣布散会时,突然,一个年轻人出现在主席台下方,递上一张纸。

主持人稍作犹豫,看着纸条,对着话筒,大声说:“感谢大家,感谢这位未留名的同志,我现在给大家念一首刚刚接到的诗。春风夜暖万花新,化作明朝欢送情,湖边美酒盼人醉,挥臂欢声震新城。”

散会了,人们没有涌出会场,而是沿礼堂两边自动排成两队,等待裘耀和书记走来!

他来了,他向大家挥着手,他挨个儿地握着热忱真挚的双手!

第二天上午,天气灰蒙而阴沉,春天,本应该阳光灿烂,风光旖旎,莫非是沂州人民的心情感染了上苍?

中午,在新区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一群又一群的人,向这条大街赶来,他们不是上班,也不是赶路。人们走着走着,都在路边寻找合适的位置站了下来。这条路有多长?通向哪里?但是越来越多的男女老少聚集而来,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一位外地人走过来,拉着一个中年人:“这么多人,你们在干什么?”

中年人看看那个人:“你是外地人?你不知道,我们的市委书记调走了,调到省里当副省长了,今天就要离开我们了!他可是难得的好官清官啊!”

那个人睁大了铜铃似的眼睛:“哦,听说过这个人,过去只听说古代有这样的好官,如今真的不多见。如果当今社会里像你们书记这样的好官,能有百分之一,就是老百姓的福气了!”那人立住了脚,“我一定要看看你们的书记是什么样的人物!”

“来了!”不知道人群里谁喊了一声。

无数双眼睛,一齐望过去,期盼着今天的主人公出场。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拉着拐杖,倚在公交站牌上,焦急地等待着。

一对年轻夫妻,丈夫抱着女儿,妻子牵着六七岁儿子的小手。

怎么还没来?人们等待心切,有人挤出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一点五十分,裘耀和从小区里走出来,刚来到门口,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新任市委书记章诚施、代市长穆志林等市领导纷纷上前,紧紧握住老书记的手。

“感谢大家的盛情,请大家多保重身体,我和大家永远是同事,永远是朋友!”

此刻,幼儿园四位老师早已等候在裘耀和家门前,当裘书记走过来时,她们献上了鲜花。

“祝裘副省长一路顺风,希望领导常回来看看!”老师们大声喊道。

“感谢各位老师,向小朋友们问好,沂州的未来属于下一代!”

两点整,小区的东大门早已被闻讯赶来的群众和机关工作人员围得水泄不通。

“感谢大家,永远感谢大家!”裘耀和向人群挥着手,大声喊着。

人们纷纷上前和裘耀和握手。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拿着鲜花站在路边,裘耀和大步走了过去。

孩子发出稚嫩的童声:“裘伯伯好,裘伯伯好!”说着,女孩将手里的鲜花送到裘耀和手中,裘耀和激动地抱起孩子,亲着孩子的脸,连声说:“留个影,留个美好的纪念!”

是啊!人们爱戴他、敬仰他,因为他才真正是沂州人民的公仆。十年来,他和沂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的全家融入了沂州,成为真正的沂州人。难怪他说,沂州人民的殷殷之情已经融入到他的血脉之中。

人越来越多,湖岸两边的路上到处都是人群。一位农民老大爷双手高举一张红纸,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裘书记,沂州人民感谢您。”

人们簇拥着裘耀和缓缓而行。

“裘书记好,裘书记慢走,别忘了沂州!”

人群中传来不断的喊声。

裘耀和一步一回头,一步一招手,他依依惜别地上了汽车,他从车窗里挥动着手,泪水在眼眶里滚动,车又停下来了,他再次下了车,向依依不舍的送行人群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再见了,我的同事,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培育我成长进步的沂州大地!

按照一位曾经屡屡给裘耀和发出大量负面报道文章的记者的说法,裘耀和虽然升擢为副省长,可是他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施展他的铁腕了,一个副省长岂能特行独立?我们也就可以喘口气了。

这天上午,裘耀和迈上省政府大楼的台阶,秘书小姚已经为他准备好一天的日程,刚进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

按照省政府的办事程序,副省长除了秘书之外,还有助手副秘书长。可裘耀和也许还没有适应这里的工作程序。小姚看着不停响着的电话,正犹豫着该不该替领导接这个电话。这时,裘耀和随手拿起听筒。

“喂,是裘副省长吗?”

“是我,”裘耀和说,“你是苗书记吗?”

“我是苗斯石,裘副省长,天湖水污染得越来越严重了,现在天湖两岸人民的生活用水出现严重问题。”

“天湖蓝藻危机问题,省委省政府已经作为特大事件刚刚开过会,我正准备和相关部门到实地去看看。”

对于裘耀和来说,如今角色转变了,他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当省政府常务会议明确他分管工作后,他早已把目光投向环境保护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来,对于蓝藻,他不仅查了相关资料,还特地请教了专家。

裘耀和经过调查、了解,对蓝藻这种藻类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可以作为人们的食品;但是,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时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诱因。

裘耀和由市委书记升擢为副省长,进入了部省级高级干部的行列,工作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石杨,在沂州,始终处于大权在握一把手的决策地位,而现在的副省长必须服从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挥。像处理天湖蓝藻污染这样的工作,属于具体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当然他可以代表省政府去协调处理。但是,天湖一带的省内几个市都是K省经济发达的市,或者说在他担任沂州市市委书记期间,那几位市委书记的排名都在他的前面,所谓的才大气粗,况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委书记大部分将来都会提拔到部省级的,现在他却先行一步,成为副省长了,要去指挥协调他们的工作,可能一时间不是太容易处理的,但裘耀和的心里自然有他独特的思路。

天湖污染严重,而且天湖流域三千四百万群众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裘耀和只好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让秘书通知环保相关部门,必须在今天中午前赶到南江市。

说实话,在这十年间,裘耀和在石杨县也好,在沂州市也好,他早已觉察到中国在改革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在他记忆当中,小时候在农村,虽然生活过得艰难,但是家里做的馒头那么香,可现在到处雪白如纸的馒头却没有一点香味,蔬菜农药超标更不必说,这几年里,他在沂州时坚决不允许有环境污染的小化工企业在沂州存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