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入梦程砚秋

把琴师陈学钟和鼓师许志清安排妥当,沈月楼便带着“楼剧团”的演员们排练起了《锁麟囊》。

排完了戏,回到四合院,吃罢晚饭,沈月楼刚准备去书房练一会字,忽然间,他的手机“叮铃铃”响了起来。

接通电话,里面传来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

“您好,请问您是《封神演义》的作者“缀玉轩主人”吗?”

缀玉轩主人?

听到这个名号,沈月楼心中一动,连忙点头回应道:“是我,请问您是?”

于妙津没想到“缀玉轩主人”的声音竟然这么年轻,在她心中,“缀玉轩主人”应该是一个阅历丰富,饱读诗书的长者才是。

要不然,他也写不出《封神演义》这般意涵丰富、想象力宏大的作品。

微微愣了一下,于妙津连忙恭敬回道:“哦,我是于妙津,华夏一名在职编辑。”

“原来是于编辑。”

听于妙津自报了家门,沈月楼不禁语带疑惑问道:“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您的这部大作,从一发布,我就重点关注了。

不瞒您说,我是您的忠实书迷。

之前因为您的这部字数不够,我就没有找您商谈签约合作事宜。

如今,您的作品马上满十万字了,我就想和您沟通一下,您愿意与我们三组签约,让我们帮您运作这部《封神演义》吗?”

“签约三组?宣传推广?”

听到于妙津的话,沈月楼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还要签约,我之前不是已经和贵站签过一份电子协议了吗?”

“那是分成协议,只关乎您在华夏上的打赏、订阅以及点击的分成利益,并不包含宣传推广协议。

宣传推广协议是由网站发起,名额珍贵,只发放给网站重点关注的作者。”

详细解释了两句,于妙津又继续说道:“我知道以您这部作品的表现,很快就会有一组或者二组的资深编辑主动联系您。

一组和二组的资源虽然比我们三组要稍微好一点,但他们的头部作者也有很多,一直属于僧多粥少的情况。

您过去了,他们也不一定会十分重视您。

而我们三组就不一样了,我是三组的主编,也是您的头号书迷,我一定会用尽心力和资源来帮您运作这本书的。”

“好吧,那就把《封神演义》签到三组吧。”

听于妙津说得诚恳,又趁机搜了一下相关信息,看到华夏确实有宣传推广的机制,多方印证之下,知道这人不是骗子,沈月楼这才点头答应了于妙津的请求。

“太好了,感谢您选择了三组,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帮助您把《封神演义》好好推广。”

“嗯,好,那《封神演义》宣传推广的工作就拜托于主编了。

有事,我们电话联系。”

挂断电话,又练了一会书法,沈月楼便闭上眼睛,将意识沉入到了学习乐园之中。

明天就是青京赛复赛开赛的日子了,在演出《锁麟囊》之前,他准备再进行一次深度学习。

目标人物——程砚秋。

花费五十万戏曲声望值开启深度学习模式,沈月楼沉沉睡去。

……

清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一声啼哭,“沈月楼”降生在燕京一个破落的旗人家庭。

有了前两次的学习经历,这一次,沈月楼看得更加认真,体悟也更深彻了。

书非借,不能读也。

毕竟是五十万戏曲声望值巨款换来的学习机会,他自然要倍加珍惜。

度过一个清苦贫寒的童年,他又一次走上了从艺道路。

六岁时,程菊侬拜到名伶荣蝶仙门下,先是跟随荣春亮学习武生。

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

再后来,发现嗓音极佳,便师从陈啸云,改学青衣。

十一岁登台演出,以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令行内外耳目一新。

在整个过程中,沈月楼跟随程菊侬一起练功,一起成长,只觉得自己的整体实力也在稳步增长。

十三岁时,程菊侬开始倒仓,可他的师傅荣蝶仙却为了已经预付的六百元包银,想要不顾他的死活,让他去申江演出。

依附在程菊侬身上,沈月楼对荣蝶仙这个师傅十分不耻。

就算在教学时苛责严厉些也没什么,可不能只为了眼前利益,断送一个戏曲天才的艺术生涯啊!

在倒仓期,更要注重嗓子的养护,稍有不甚,就会酿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若是真让荣蝶仙得逞了,这位未来的京剧艺术大师很可能就被毁掉了。

还好,面对这种情况,罗瘿公挺身而出,用七百元把程菊侬从荣碟仙的手上赎了出来。

程菊侬正值倒仓,短期内没有价值可以利用了,未来会倒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所以,荣蝶仙很痛快地答应了。

从荣家出来后,罗瘿公为程菊侬改了名——程艳秋,字玉霜。

他还专门为程艳秋设计了课程:上午跟武旦阎岚秋学武把子,然后吊嗓子;

下午跟昆旦乔慧兰学昆曲身段;晚上到“通天教主”王瑶卿家中学戏。

每周一三五罗瘿公带他去看电影,让他了解更多艺术手法。

除此之外,罗瘿公还亲自教他临摹书画,为他讲史说戏,教他诗词歌赋。

再次见到王瑶卿和乔慧兰等人,沈月楼的心情十分激动,他附身在梅兰芳身上的时候,也曾见过这些人,并从他们身上学习戏曲。

能以这种方式观察到这些戏曲大师们的舞台生活与日常生活,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程艳秋天赋极高,又得到罗瘿公的精心培养,很快便表现出与一般戏曲演员不一样的儒雅气质。

民国十一年,程艳秋首次到申江演出,一炮而红。

民国十二年,结婚。

民国三十一年,改名程砚秋。

一九四零年,在上海首演《锁麟囊》。

一九五八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

从睡梦中醒来,沈月楼慢慢睁开了双眼。

回想到程砚秋台上表演《锁麟囊》和《窦娥冤》的场景,沈月楼顿时生出自惭形秽之感。

果然,大师就是大师,对人物的理解、唱功等,自己还差得远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