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游记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1

有上级提拔的唐僧

按说,去西天取经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形象工程”,带头人应该选一位文武双全、手眼通天的人物来执行,唐僧的入选不免令人诧异。即使同几个半道出家的徒弟相比,唐僧也毫无优势可言。唐僧这三个徒弟虽然不是名门出身,但是当初在天界也是响当当的角色,他们都曾靠个人奋斗有过一段叱咤风云的日子,比肉眼凡胎的唐僧更具领队的资格。

这三位落难神仙之所以愿意拜在唐僧的门下,主要是看中了唐僧的后台背景。他们原本以为唐僧作为如来的亲传弟子,多半比观音的手段还要高强些,攀上他这根高枝,自己一定前途无量。

正走背运的时候,好不容易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就顾不得许多了。所以连唐僧这个师父的面都没瞧见,这三位落难神仙就稀里糊涂地拜到了他的门下。没想到这位师尊不但自己是个草包,误人子弟的水平更是高人一等——只要和他沾上了关系,哪怕你是个三头六臂的好汉,也会变成软面团似的任人揉捏。悟空师兄弟三人,一个齐天大圣,一个天蓬元帅,一个卷帘大将,自从跟了唐僧之后,功力直线下滑。不要说那些有后台背景的下凡神仙和修炼多年的妖魔鬼怪,即便是未入流的小妖小怪也能施展“分瓣梅花计”,同悟空师兄弟三人战个平手。悟空的名气够大,把天庭闹了个鸡犬不宁,可他也只能给唐僧当个保镖。小白龙未被唐僧收服前也是一条好汉,能和悟空拼斗多时,为唐僧服务后,就只能充当脚力了。

唐僧虽是自小出家、十世修行,却没有一点慧根,能把新鲜水果当做刚出生的婴儿,想必唐僧自从入了佛门智商就没有什么增长。离灵山只有八百里时遭遇强盗,唐僧吓得在马上抖作了一团。经历了十四年的磨难,最终还是这副德行,哪有半点高僧的风度!

《水浒传》里的智真长老虽是肉身凡胎,没有十世修行,同佛祖也扯不上半点儿关系,道行却不低。一炷香工夫就看出了花和尚鲁智深的本相,与宋江初次见面便准确地预言了他的归宿。身为一寺之长,他下面僧徒众多,他却不偏不倚,耳根不软,在对待鲁智深的问题上自有主见。久别之后见到鲁智深,他只一句话就道出玄机:“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看看智真长老的智慧和风度,这才是有道高僧的形象。

智商虽低,唐僧的心性却高得很,容不得徒弟有不同意见。再加之记性不好,结果是屡遭邪魔外道戏弄。白骨精、银角怪、红孩儿,纷纷登场,屡次挑战唐僧的记性,试探唐僧同情心的极限。唐僧记性虽差,同情心却极丰富,妖魔鬼怪的老套路因此总有新收获。看着自己的窝囊师尊总犯同样的错误,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的悟空只好现身说法:“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固执的唐僧哪会听悟空的话,悟空的忠言只不过白白招来唐僧的一顿训斥罢了。

不过,每次遭难或是被救之后,唐僧都会对悟空格外客气,又是打躬作揖,又是甜言蜜语:“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此时,悟空说什么都没关系,唐僧左耳进,右耳出,也不和悟空计较。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悟空一般会过得比较舒心,也不会害“头疼病”。不过,时间长了,唐僧又会重新端起师尊的架子。这师徒二人关系的好坏是靠妖魔鬼怪来调节的,大部分时间内,唐僧摆出师道尊严的面孔,时时教导、责骂悟空,悟空需要夹起尾巴做猴,一旦唐僧遭难,悟空救师父于危难关头,就可以翘一段时间尾巴了。

唐僧在徒弟们面前一副严师形象,可到了妖魔鬼怪面前,却换了一副嘴脸,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修养好过孝子。不过,假如对方温文尔雅,不像是个“暴力分子”,唐僧的胆子也会大上许多。途经荆棘岭时,唐僧和几位儒雅的树精吟诗说禅之后,见对方一个个慈眉善目,不觉大胆起来。当听到这几个野人要同自己说亲时,顿觉被污了身份,跳起来高叫:“汝等皆是一类邪物,这般诱我!当时只以砥砺之言,谈玄谈道可也;如今怎么以美人局来骗害贫僧!是何道理!”四个老树精被唬住了,吓得胆战心惊,不敢出声。偏偏旁边的用人赤身鬼使看出了唐僧外强中干的懦弱本质,见主人受辱,顾不得身份低下,跳出来冲唐僧一通暴吼,把唐僧立刻打回原形,做起了缩头乌龟。

假如一无所长的唐僧身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或是整合资源的头脑,也算是有服众的资本。可惜,唐僧虽然是个对世事一无所知的经呆子,却患有大多数“官僚”的通病——对下属不公,时常护短。他喜欢八戒善解人意,厌恶猴子多嘴多舌、冷嘲热讽。这样一来,取经队伍内部常常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也因此耽误了不少行程。

不过,领导对付下属的两大手段——胡萝卜和大棒,唐僧运用得却相当纯熟。对悟空来说,大棒就是紧箍咒。对付八戒和沙僧,有了紧箍咒的唐僧根本不需要亲自挥动大棒,并且,连胡萝卜都可以省了。可是,要给悟空找根胡萝卜就不那么简单了。悟空曾经是天庭高管,修成正果这个大饼对“齐天大圣”孙悟空来说缺乏吸引力。幸好,悟空也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好面子,总想显示自己的能力。有人请他降妖,他倒贴钱也干。因此,唐僧遇难时,总把自己扮成一个弱者,用眼泪说话,以此激发悟空的同情心,好让其主动承担苦差使。

许多读者觉得唐僧虽然糊涂,但是为人厚道,不失为一个老好人。其实,唐僧特别伪善,有什么得罪人的事都推到徒弟身上,让徒弟去唱白脸,自己在一旁扮红脸。丢了袈裟,他虽然心疼,却也不好在观音的禅院里发作,于是语带玄机地威胁众僧:“列位请起,不须恨了。这去寻着袈裟,万事皆休;但恐找寻不着,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脱也。”其实,悟空哪会在意这点家当,如果不是怕唐僧念紧箍咒,他才懒得去追查那件袈裟的下落。

出家人本应慈悲为怀,可唐僧身为佛祖的亲传弟子,一点“割肉喂鹰”的心肠都没有。他平时摆出一副善人面孔,见谁受苦都想伸手拉一把,那是因为做善事无关自身痛痒,出力的反正都是三个徒弟。借花献佛谁都不会吝啬,真要自己又出钱又出力,那就另当别论了。

镇海禅林寺的僧众收留了唐僧师徒及他们带去的女子,并且为他们提供了免费食宿,没想到灾星也随之而来,三天之中,寺里失踪了六名僧人。悟空知道后挺身而出,要为僧众除害,唐僧首先想到的却是不要把自己搭进去:“徒弟呀,我的病身未可,你怎么又兴此念!倘那怪有神通,你拿他不住啊,却又不是害我?”

西方有些苦行僧喜欢变着法子折磨自己,以此来表示自己修行的决心和虔诚。虽说这种方式在大唐地面不流行,但对一个立志修行的僧人来说,吃苦是本分,何况是出门在外行远路的。可唐僧虽然自小修行,对吃苦却没有心理准备。

唐僧生来就没受过苦,如果说辛苦,不过是敲敲木鱼,撞撞钟,抄抄佛经。

收了观音的袈裟和锡杖,打扮起来后唐僧自我感觉良好,脑子也跟着发热,以为取经不过是一次外出走场作秀,两三年就可打一来回。何况还有随从跟着,自己应该受不了什么罪。再说自己还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唐的宗教特使,又是佛祖选中的弘法之人,走到哪里不被人高看一眼,怎么可能受冷落?

在大唐地界之内,这种假设是成立的,唐僧一路上受到了地方官员与僧众的热情款待。可刚刚走到大唐的边界,磨难就开始了,两个随从先后填了妖怪的肚子,幸亏金星搭救,受了一晚惊吓的唐僧才得以脱身,惊魂未定,又差点喂了老虎。唐僧这才知道世事艰难,远不是自己在佛塔之中想象的样子。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镇山太保,唐僧连雇用他陪自己同去西天的想法都有,可这个人又偏偏不肯走出大唐国界。如果不是悟空及时出现,唐僧不知要同刘太保依依不舍到什么时候。

虽然是个身高体壮的七尺男儿,唐僧却像林黛玉一样,泪腺超级发达。代步的马匹被小白龙填了肚子,想到今后只能步行,唐僧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嘴上说是饿个几天没事,可只要悟空化斋稍迟,唐僧必定心中不快,去翻老皇历:“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

三个徒弟,有人当保镖,有人挑行李,有人化斋,唐僧自己只需信马游缰即可。即使这样,唐僧还是觉得这趟“差”出得太辛苦了。整个取经路上,唐僧的抱怨比八戒还多,“苦”字不离口,唉声叹气不住。

唐僧虽然缺乏能力、脑子糊涂、意志薄弱,没有高僧的风度和耐性,却担当了取经队伍的领队,原因只有一个——唐僧是佛祖如来的二弟子——高层有人提拔。

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上面没有人提拔你,想就任高级职位是不可能的,《水浒传》里的宋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宋江苦心经营团队,把一伙草寇发展壮大成敢同政府分庭抗礼的“地方反动割据势力”,虽然宋江最后遂了心愿,吃上了皇粮,仍是自叹命薄。奉命出兵征讨方腊时,他在半路上看到街市上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小棒中间穿了根绳子,用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问那汉子此物是什么东西,那汉子告诉他说:“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宋江听了,心有所感,当即作诗一首:

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

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谩徒劳。

发表完感慨之后,宋江对卢俊义说道:“这胡敲正比着我和你,空有冲天的本事,无人提挈,何能振响。”

之所以没有人提拔宋江,根子其实在宋江自己身上。一个小吏出身的土匪头子,结交的都是些目无法纪之徒,掌握实权的高层看不上这种人。何况,他们怀疑宋江的忠诚,身为囚犯敢题反诗,聚众十万把政府搞得焦头烂额。这样一个目无王法之徒,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旧病”复发——这种人不能提拔!

同宋江相比,唐僧不但“出身好”、“根红苗正”,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从不忘本、绝对忠诚。刚刚看到佛祖所居灵鹫峰的影子,唐僧便望山而拜,假如不是悟空拦着,唐僧恐怕要一步一拜爬上灵山。不管什么时候,碰到什么困难,遭遇何种磨难,唐僧总有一样法宝来应对——念佛。任谁有这么一个对自己无限虔诚忠心的信徒,会不拉他一把?

不过,要想把唐僧这个“白领”变成“金领”,佛祖也有困难。唐僧听课就打盹,十世修行还是一副呆模样,指望这个徒弟自己修行向上爬是不行了。虽然唐僧是佛祖的亲信,可跟着佛祖挣前程的信徒实在太多了。僧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富余职位,佛门又没有副职,这个例也不好破,想多增一座衙门,那么多双通红的眼睛在盯着呢!真要不通过“组织考察”,乾纲独断给金蝉子下聘书,会影响团队的稳定性。佛祖左思右想,最终以取经为借口,给钟爱的弟子唐僧提供了一条稳妥的升职捷径。这样一来,本应是由降龙伏虎的高僧完成的取经重任,却由一个驱猴赶猪的白脸和尚代劳了。

如来为了唐僧这个弟子,可谓是煞费苦心,不惜大造声势,广为炒作,全天下的生物都知道了有唐僧这么个大人物。半路“投诚”的人用着不放心,佛祖还要派出护教迦蓝等一队亲信“子弟兵”暗中护送唐僧。说白了,取经这项看似风险很大的工程,其实是件没腿没脑的人也能完成的美差,唐僧不过是一路上受了些精神折磨而已。

不过,要想成为取经人,必须通过俗世中的“海选”。这一关对常人来说确实不易,因为靠公平竞争获胜的概率实在太小,而“暗箱操作”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不过,在佛祖这种无所不能的角色看来,“暗箱操作”恰恰是他的优势所在。在众神仙面前弄虚作假是相当冒险的,因为能掐会算的不只他自己一个,过程透明得很,消息传播得又快,一丁点儿“猫腻”就会造成“信任危机”。可这一次是糊弄凡夫俗子,毫无风险可言。为了使唐僧顺利上岗,佛祖先给了唐僧一个好出身——父亲是状元、大学士,外公殷开山是丞相——估计这是当时家世最好的和尚了。然后再让观音当着唐王的面将唐僧美言一番,唐僧的入选自然是水到渠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