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水浒传 江湖好汉的另类情怀 1

利己主义的哥们义气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忠义自然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主旨。虽然作者大肆宣扬梁山好汉情深义重,可他们的行为同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以及后来侠义小说中描写的江湖豪侠却相去甚远。太史公认为,江湖侠客的行为“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以这种标准来衡量,梁山好汉们显然无法承受侠客的称号。

如果梁山好汉们都是有信有义之辈,那么老大的位置应该是卢俊义的。不过,晁盖的老弟兄们认准了宋江是个好领导,没把晁天王的遗嘱当回事儿。宋江把自己“扶正”,没有一人投反对票。信用和前途,比较起来还是后者更实际。在好汉们的人生追求面前,讲义气只是一种手段,目的不过是换个好名声,为自己增加无形资本。

书中主角之中,林冲是第一个上梁山的,虽然号称“豹子头”,但是除了脑容量小一点儿之外,林冲并没有多少男子汉的血性。老婆被上司的儿子调戏,林冲也只是忍气吞声。这事如果搁在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身上,高衙内至少要“住院疗养”半年。

上梁山后火拼王伦,则更是林冲不讲义气的表现。虽然林冲早就对王伦心怀不满,想杀之而后快,但他在梁山上是孤家寡人,即使他杀了王伦,也会被山寨中其他人群起而攻之,因此他不敢轻易犯险。晁盖等人上梁山之后,林冲觉得时机已到。有过江强龙做后盾,不怕镇不住场子,林冲终于出手了。

晁盖、吴用等人同王伦素不相识,他们杀王伦没有道德层面的顾忌。林冲就不同了,王伦虽然嫉贤妒能,但毕竟在林冲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他,应该说对林冲还是有恩的。何况,柴进和王伦并非泛泛之交,杀了王伦,林冲对柴进这个大恩人如何交代?林冲同晁盖一伙原本毫无交情可言,却胳膊肘往外拐杀了自己的大哥,这事儿做得不合道义。

话说回来,即使林冲对王伦积怨已久,也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出手作恶人。晁盖一伙已经走投无路,是打定主意要赖在梁山上了。如果入伙的要求被拒绝,他们一定会采取强硬手段。以吴用的计策、公孙胜的法术,加上阮氏三雄和刘唐的凶狠,王伦注定是输家。到时候,只要林冲保持中立,王伦就死定了。

可林冲的脑筋却不好使,被人用来当“枪”使,成了“主犯”,事后却只坐了第四把交椅,还对晁盖等人感恩戴德。

火拼王伦一场,比林冲更不义的是杜迁、宋万、朱贵三人。宋万、朱贵在林冲上山之前早已是王伦的心腹,他们之间感情不浅。杜迁和王伦更是交情深厚,两人一同创业,是水泊梁山的创始人。这三位好汉眼睁睁地看着相处多年的大哥死在眼前,却一点上前解救的意思都没有,哪有丝毫义气可言!

桃花山的二大王周通时常听大哥李忠讲起“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于是成了花和尚的“粉丝”。“小霸王”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周通身子骨比郑屠结实得多,被鲁智深痛打一顿,一点都没伤筋动骨,权当是同“偶像”的“亲密接触”吧!为了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周通折箭为誓——为了朋友,美女也不要了。鲁智深在桃花山虽然像太爷般被供养着,却丝毫不领两位寨主的情,临走时还把金银酒具席卷一空。这些周通平时舍不得用的高档工艺品全都被花和尚糟蹋了,通通被踩扁,变成了金叶银片。周通事后心情无比郁闷——被这个胖秃害惨了,赔了夫人又破财不说,还贴上一身皮肉伤。

杨志是北宋开国名将杨令公的后人,一身家传武功让他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做到了殿司制使官。身为“公务员”,杨志却没有丝毫责任心。丢了花石纲,他逃之夭夭。后来因为杀了牛二发配到大名府,被爱才的梁中书起用,从阶下囚直升为提辖官。杨志本该对梁中书感恩戴德,可是,当他丢了梁中书委托他押运的“生辰纲”之后,愣是没有丝毫愧疚之心,也没有追回失物、将功补过的想法,又是一走了之。

朱仝被刺配沧州后,知府看他一表人才,也没把他当犯人看,而是让他做了儿子的保姆。如果到了大牢之中,牢头狱卒对待他绝不会像知府大人般温柔。朱仝受到如此优待,报恩的方式却是玩忽职守,导致小衙内惨死李逵斧下。这一次,后果严重,等待朱仝的已经不是牢狱之灾了,如果再回去见知府,恐怕立马会被乱棍打死。生死关头还是保命要紧,朱仝此时选择了做小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梁山好汉们对忘恩负义并不感到惭愧,好像这些恩人并不值得他们回报。即便害了恩人,他们也觉得理所当然。看来,讲义气是有限度的,触及本质利益,义气不过是件旧衣服,丢了没啥可惜的。

除宋江之外,在江湖上以义气闻名、喜欢助人为乐的人物,一个是晁盖,一个是柴进。晁盖的义气名声是建立在大把花银子的基础上的,不过,他资助的都是不法之徒。刘唐、三阮这些可发展为“抢劫团伙骨干”的人物,晁盖一律待为上宾,大把银子奉送。其他前来化缘的一般百姓、僧道,能得到三五斗米就不错了。

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后代,有宋太祖亲自颁发的“誓书铁券”,凭此证书,柴家子孙作奸犯科可以免死。柴进之所以在江湖上大名鼎鼎,就是因为有了这张护身符,敢于肆无忌惮地招徕亡命之徒。柴进庄子上收容了不少人,几十个常住的都是亡命之徒。此外,只要有罪犯经过,柴进一律慷慨解囊。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前去投奔,担心柴进没有胆量收容他这个杀人犯,柴进马上给他吃了一粒定心丸:“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

不论社会黑暗到何种程度,刑事犯中恶人总是占多数。柴进同正常人的是非观完全相反,专门结交匪类,如果不是性格使然,那就是有心暗中建立“武装”。

晁盖和柴进声名远播,恰恰反映了江湖好汉的义气观。在他们看来,谁无条件地对自己好,那就是讲义气的哥们儿。至于这位哥们儿对别人怎么样,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作为绿林好汉,不干违法的事是不可能的,否则就无法生存。但盗亦有道,既然喊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做出的事情也不应太过离经叛道。实际上,梁山好汉锄强扶弱的例子不多,巧取豪夺的事情倒是干了不少。不这样做,哪里能够维持山寨中十几万人的生计!

所谓“劫富济贫”,不过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梁山好汉从不做赔本的买卖。唯一的一次让百姓占便宜,是受招安之后,家当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用了个“买市”的名目,把赃物大甩卖,换成了“硬通货”。

抄家灭门对梁山好汉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遇到他们杀得兴起,那些躲避不及的无辜百姓也会跟着遭殃。

强抢民女这种为人不耻的事梁山好汉同样乐此不疲。清风山的大王“矮脚虎”王英听到有女人经过山下,如猫儿闻到了腥,弟兄们拦都拦不住。王英追出去几十里地把人抢了回来,不顾弟兄们的劝阻,也不在意对方是有夫之妇,关上门就要“霸王硬上弓”。如果不是宋江想做人情,朝廷命官的妻室也只能自怨命苦,委身土匪做个压寨夫人了。

在作者看来,义气是一种崇高的品质,一般百姓并不具备。老百姓安分守己过日子,不可能为了义气违法乱纪,也就没有了无法无天的惊人之举。只有梁山上的众好汉才能配得上“义气”二字,无论他们做的事情多么出格,都是义举。事实上,梁山好汉的行为同真正的义气完全背道而驰,他们奉行的不过是利己主义的哥们儿义气。

快意恩仇的梁山好汉

说起梁山好汉,好像他们都是被贪官污吏迫害得无处容身,最后被逼上梁山的。不过,细数一下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绝大多数并非是守法的良民,而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粗略地划分一下,梁山好汉中第一次亮相便以山大王身份出场的,有杜迁、宋万、王英、吕方、郭盛、周通、鲍旭、樊瑞等人,大概占了梁山好汉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并不像武大郎般只会卖炊饼,其中不少人相当有才能。不过,对他们来说,三百六十行的职业范围面还是太窄,无法满足他们的个人追求,啸聚山林才是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可行途径。

第二类是地方恶势力,这部分人差不多占了梁山好汉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宋江的两个徒弟孔明、孔亮兄弟就属于这一类。这哥俩儿在当地是一霸,后来因为和本乡一个财主结怨,杀了对方一家后占山为王,聚众为盗,开始了打家劫舍的强盗生涯。

揭阳地面上有“三霸”,穆弘、穆春兄弟是揭阳镇上一霸,揭阳岭上岭下的李俊和李立是一霸,浔阳江边的张横、张顺兄弟是一霸,“陆海空”的立体生活空间被这几位仁兄划为了各自谋生取利的势力范围。张横第一次亮相就是抢劫杀人,还自称为爹娘不认的“狗脸张爷爷”,对自己的恶名颇有些沾沾自喜的味道。

第三类人本来有良民的身份,像吴用、公孙胜、阮氏兄弟等人,他们上梁山之前生活还不错,温饱不成问题,日子过得也逍遥自在,绝不是受人欺负的“贫下中农”。可他们却不安于本分,渴望一夜暴富。在任何时代,这种人都不会成为守法公民,只会增加政府负担。

拿鲁智深来说,他在沙场之上冲杀绝对是把好手,可到了地方上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霸。仗着本身是军官,有小种经略相公撑腰,又有一身的蛮力,在地方上横行无忌。李忠“巡回演出”刚进行了一半,“场地费”还没挣出来,就被他搅黄了。

估计鲁智深平时也够霸道,比“镇关西”只强不弱,否则,哪里会听到有人叫“镇关西”,他心里就愤愤不平:“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可怜的郑屠,如果不姓郑,恐怕也不会因为“镇关西”的恶名惹来杀身之祸。

鲁智深做提辖时吃饭喝茶总是挂账,做小本生意的店家没有后台,只能由得他白吃白喝:“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哪有生意人喜欢客人赊账的,店家惹不起他才是真。

即使做了和尚,鲁智深的衙门作风也改不了。到了东京,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让他去管理菜园。这本是个好差使,正对鲁智深这种六根不净之人的胃口,清闲自在,又不用念经。他却还挑剔,嫌职位低,想做大相国寺的高管,要做都寺、监寺。

佛家有五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贪酒,五戒妄语。此五戒,除了邪淫一项,其他四戒同鲁智深的天性完全相悖。没有了酒肉,花和尚就没有了做人的乐趣。杀人放火在他看来实属寻常,即使在东京汴梁天子脚下,花和尚也敢抡起兵器满大街找人行凶。至于席卷周通和李忠的收藏品,花和尚自有道理:“好汉拿人东西,哪能算偷?”

上面这几种人加起来,占了梁山好汉的一大半。对他们来说,梁山是一片不折不扣的乐土,他们是迫不及待地想上梁山,根本谈不上“被逼”。

第四类人是被陷害无处可去的,以卢俊义、林冲、杨志、朱仝、安道全等人为代表,这部分人大概占了好汉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其中,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冲一人而已,其他人不是被政府所逼,而是被早已上山的兄弟们自己算计的。像安道全、金大坚、萧让等人,本来都是老实本分人,虽有一技之长,但是对江湖伎俩一无所知,出了事,才发现天下之大,竟无处可以容身,只好从贼了。

难道这些人只有落草为寇一条路可走吗?作者恐怕也不是这么想的。书中有一个人物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就是在第一回中出现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作者把王进放在第一回中很奇怪,如果初读此书,还以为他是主角呢,可是,他却只露了个面,引出了九纹龙史进后就退场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