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艰难立项告功成 2

徐静黎、刘吉录和余治清等人,得报后立即向省里做了紧急汇报,并迅速赶赴武汉,请求省政府出面并提高接待规格。

过罢大年,上班头一天,湖北省代省长张国光、常务副省长邓道坤,迅即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接待孙永福一行,确定由周坚卫副省长全程陪同考察,省委书记蒋祝平设宴接风,恩施州负责接待实地考察,一定要隆重而感人,不出任何差错。铁四院亦将全力配合。

业内皆知,孙永福先生是一位理政务实、言行低调的实干家,又是一位工程院院士。此次出行,肩负重任,以科考为主,他并未打算惊动地方大员,下榻武汉铁路宾馆。刚刚过完大年,他更不愿意给当地添什么麻烦。不料想,湖北省代省长张国光和副省长周坚卫等多位省府大员齐来宾馆探望,并且告知他周副省长将全程陪同他下乡考察,省委书记蒋祝平明日还要专门设宴招待全体北京专家。这一来,孙永福便切切感受到湖北人的温暖与重视了。及至他们沿着崎岖难行的道路抵达恩施之际,土家苗寨锣鼓扑面而来,各族百姓盛装出动,夹道欢迎,一路上的寒气一扫而光。一条条真诚实在的标语,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口号,一场场百年盼路的演出,将孙永福和随行专家们彻底打动了。

全程陪同此行的副省长周坚卫先生,后来回忆说:那一次孙副部长带专家来,我们确立了“真情感人、实情服人”八字接待目标,最终扎扎实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孙副部长行至恩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这条铁路虽然不长,却很有必要,西边接万州,东边接宜昌是比较合理的方案,它将是中国铁路“八横八纵”路网主骨架当中“沿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甚至还说,修建这条铁路已经是铁道部党组的意见,谁也改变不了它的走向!他感谢我们地方政府为铁路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客货运量等多方面的调查,是卓有成效的;他指示驻湖北的铁四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全路预案研究,以期尽快把项目确定下来。对于资金问题,他建议,一是地方政府应在征地拆迁方面再度提供优惠政策,二是铁道部做出最大投资努力,三是争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这样,通过三方面共同出资,争取早日把铁路建成。——孙永福的到来,把宜万铁路的立项切实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讲话很快被整理成《纪要》,使铁道部和湖北省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我想到了中国结,很奇妙很漂亮的中国结。

古人说书,讲究层层剥笋,一波三折,咱们现在讲的这个故事,又何止一波三折?我不过是拣出以上几个关节来写,就已经七折八折了。有许许多多的横竖裉节,这里根本无从展开,否则这部书就会太长太长。这磕绊小坎,在实际进程中同样重要,不容忽视,我们却只能作一综述,以便给后人留下历史简账:

孙永福副部长回京后,铁道部方面大大增强了信心。但是仍有太多问题需要协商、解答。比如孙永福建议湖北省积极推出征地拆迁优惠政策,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省政府要筹集一大笔钱,而钱在哪里呢?代省长张国光,在省长办公会上发愁地对恩施和宜昌两地干部们讲:省里现在要保工资保吃饭,这条路十年八年也不会有明显效益,哪里有钱修铁路呢?你们还是要多跑铁道部,多做上头的工作呀!面对此情此景,宜昌市长王振有,恩施州长郭大孝,还有徐静黎、刘吉录、潘幼成等一批人,只好咬牙决定,在争取铁道部进一步支持条件下,征地拆迁的不足部分,由宜昌和恩施补齐,就不要省政府再拿钱了。据当时市价测算,鄂西征地每亩需8000元,拆迁房屋每平米需200多元——铁道部的最终答复足以让人感动得落泪:同意由部里拨付征地费每亩7000元,拆迁费每平方米240元,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湖北省政府也承诺,愿举全省之力,包干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减免部分税费,优惠供应电力和地材,共渡难关,全力支持铁路建设。

这道坎总算是过去了,但种种问题仍然很多,有些问题的出现,真令人措手不及,比如说此路从恩施西面连接万州没有争议,而东面到底与哪里接轨最佳?有的说接宜昌好,有的说接枝城好,有的说接枝江好,一度时期这条线叫枝万线,一度时期又叫万宜线,各说各有理。甚至还有一种意见,要照顾一些局部地区,提出是否可以绕走黔江?如若解答不了这些问题,铁路立项就无从谈起;近些年来,地方上各个地市县都在争取铁路项目光顾,其专门班底的力量不可估量;还有人节外生枝,提出铁四院在勘测中,为什么不拿先前有过的清江线路作出比较来?于是,铁道部计划司和鉴定中心,又将已近成熟的铁四院胡子平先生率队搞出的方案搁在一边,重新组织队伍勘测清江方案,这一搞就是一年。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先生不得不几赴恩施考察,总算否定了清江线,支持了现有方案。

另外,宜昌是个宝地,早已有水、陆、空三大交通枢纽,还有“两坝”吸引世界眼球,你无论从枝城抑或从枝江接轨,哪一“枝”对我们宜昌百姓都没有坏处,所以我们对于入川铁路直接接轨到宜昌来,也并不需要积极申办。而不把宜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征地拆迁谁来办?你看,这么一大堆老问题加新难点,乱纷纷拖拉着宜万铁路上马步伐,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到处都在卡壳。幸亏,幸亏这当口宜昌市来了一位新市长,名叫王振有。王市长自己就是从省铁路办主任的位置上转任宜昌的,对恩施铁路早就倾注过心血,很熟悉情况,加上恩施刘吉录等人反复深入向他游说,这才促使王市长下了决心;进而影响了宜昌市委书记孙志刚,铁道部经规院副院长刘宝润,又加盟推动此议,面向宜昌做了许多工作,最终理顺了千头万绪,把宜昌党政一举推上前沿。一晃间,时光已到2001年9月下旬,宜昌人热忱地欢迎铁道部专家光临此地,使宜万铁路“东端接轨论证会”得以举行。经过好一番认真探讨,专家们形形色色的各种意见总算趋于一致——西接万州,经过恩施大片地区,东接宜昌!

当时,确立此路名称并不叫做“宜万铁路”,而是叫做“万宜铁路”;一个月后,湖北省人民政府终于同国家铁道部正式坐在了武汉东湖宾馆的会议桌前,双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签署了一份历史性文件《关于建设万宜铁路有关问题的协议书》。这一天,是2001年10月14日。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副省长邓道坤和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高举酒杯,一饮而尽,当时,大家还管这条铁路叫做“万宜铁路”呢。

直到后来很久,铁道部一位领导,每听汇报时,总是听到“万宜万宜”的,这不就是“万一万一”吗?联想到此地山重水复,地质条件无比凶险,修筑期间风险极大,万一出事呢?常言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照这么叫下去,这条铁路还有个好吗?分明不吉利,很不吉利呀。咱们向中央领导汇报时,也总是“万一万一”的,实在别扭甚至刺耳!在一次会议上,这位领导突然建议:干脆颠倒个儿,把万宜铁路叫做“宜万铁路”吧,当年詹天佑先生修筑此路,就叫做“川汉铁路宜万段”嘛!大伙儿一听,一致赞成,“宜万铁路”这个名称这才正式确定下来。可也是,按照我国不成文的惯例,公路铁路命名,一般都是由北向南或由东向西取字,相反的情况较少。名为“宜万”,是适当的。我想起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从太原西出旧关到河北,结果叫了个“太旧公路”到现在大家都觉得不好听,明明一条新路,上来就是太旧?其实,当时叫做“晋冀高速”也是可以的。好了,宜万铁路,距离正式立项,仅差一步之遥了。

你说说这中间的波折有多少?中国这台老机器,转动起来难上难,并且要中央和地方恰恰转动到同一个节怕,才能成事儿。

国家立项终告成功

逼近立项之际,宜万铁路还有一道大坎,周折更大。

众所周知,凡是国家级大型建设项目,都必须经过中国工程咨询公司审核批准,简称中咨公司。中咨公司是国务院正式委托的权威机构,这一关过不去,谁也立项不成。

2002年,“两会”又要到来。会议前夕,湖北方面和铁四院迎接中咨公司诸专家前来武汉,举行“万宜铁路预可研评估会”。中咨公司并没有否定这条路,只是该公司主要领导——屠由瑞董事长,却不着急,无意在短期内作出评审报告,说是还要看一看,还要再论证。这可急坏了湖北上上下下全班人马。原来,这位屠由瑞一向严格,人称“一把屠刀”,这些年来把守中咨公司大关,毫不留情地砍掉了一大批不可靠的各地申办项目,都说他冷酷无情极难通融呢。

州长郭大孝,嘴唇上急出了一溜儿燎泡,面对“一把屠刀”而束手无策,只好又到“两会”上想法子。

3月5日下午,还是人民大会堂。主席再次来到湖北代表团座谈。读者当然记得,此前1995年,土家女曾向江呈图一次,2001年,郭大孝也曾向江面陈一次。现在,湖北与会代表第三次向呼唤宜万铁路。这时候,湖北省委书记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郭大孝等人便积极协助俞正声书记,向重新做出详细汇报。一连数年的不懈呼吁奔走,显然在高层发生了作用。这一次,的态度十分明确,他一字一顿公开表态说:像恩施州这样的地方,既没有高速公路,又没有铁路,就应该兴修铁路!

俞正声书记和省长张国光以及郭大孝等全体代表精神大振。郭大孝不失时机地向俞、张汇报当前情况,细说铁道部与湖北省已经签订了协议,都遇到中咨公司要求特别严格,成为立项评估的关键环节,希望俞、张直接与中咨公司董事长屠由瑞陈情沟通,请求网开一面。张国光省长表示与屠不熟,一向联系较少。巧的是,俞正声与屠恰恰是多年老友,交流起来却很方便。在中国,政治局委员这个身份很高很高,宜万铁路的福音就要来临。

次日一早,俞正声见到郭大孝,高声向郭喊道:土王啊,人家都管你这个州长叫土王,我也叫你一声土王!昨天晚上,我跟屠由瑞同志认真通了电话,替你们诉苦了。我向他表示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迫切的,同志是明确支持的,希望他们中咨公司积极促进这条铁路的建设。屠由瑞同志对我讲啦,让你们放手去工作,中咨公司这个环节没有问题!

郭大孝一步上前,连连向俞正声书记道谢,说最后一段道路总算铺平了!

你看,离开大首长,能办成大事吗?

“两会”年年开,今年没白来,人人很激动,层层出大牌——

2002年5月初,在中咨公司刀下留情之后,铁四院、铁道部将宜万铁路可研报告层层上报。

5月底,国家计委主任办公会通过了宜万铁路项目建议书并报总理办公室。

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宜万铁路立项。

写到这里,我为湖北人,为恩施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奔波十载京鄂之间,到底修成了正果!

漫漫征程忙立项,十年磨剑放毫光。

宜万铁路即将在千里武陵山化作一个真正的现实。千呼万唤始出来啊!国家立项终告成功,开工兴建指日可待——这消息,在2002年秋天的艳阳惠风里,传遍了湘鄂渝川,震荡着巴山蜀水。从重庆到宜昌,中间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上千万乡亲,竞相传告着这个绝不再是梦幻的真切消息。人们期待着,在即将到来的2003年,能够听到半个世纪以前,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持“成渝铁路”开工那震耳欲聋的声声礼炮,能够亲眼看到现代化筑路大军开赴深山改写历史的壮丽诗篇。

盼路盼到两眼滴血的恩施人,不会忘记他们的好儿女和老功臣。徐静黎调往省里工作了,刘吉录办理退休了,他们的名字依然响亮地流传在鄂西南大地,成为新一任铁路开拓者心中的典范。

2003年,还将有什么故事发生?还会有什么人物涌现?宜万铁路能不能如愿开工呢?

我只敢在这里向读者预告一句话:一切都要比你的想象复杂许多。虽然二十四拜只剩下一哆嗦了,可是,这一哆嗦,却必须撼动更加厚重的深府高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