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观燧发枪,北伐事宜

今天风大,郭臻一直待在船舱里不出来,两位将军陪坐。

郑秋还是一如既往的寡言,倒是林毅一直赔郭臻说话。

今年春天,郑秋请命想在江淮发动攻势被郭臻拒绝,从那以后,他这个江防总统帅的存在感一直很低。

船队没有在杭州停留,过运河后逆钱塘江而上,在富阳县靠岸。

军中将领都知道富阳是个什么地方。

上任才三个月的兵器监制使赵普和三位兵器作坊的东家都早在岸边等候,赵普站在最前面,林宸紧随其后,排列次序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地位。

郭臻一行五十多人上岸,诸位东家上前拜见行礼完毕,简单寒暄几句,郭臻立刻盯着林宸问道:“事情都准备好了吗?本王今天领来的人都是你的主考官。”

林宸傲然挺腰,回道:“请王爷观礼!”

燧发枪经过林家的不断改善,加上吸取了西洋火器的优点,已经完全成熟,打燧石不响的难题也已被解决。

郭臻一行人不入富阳县城,而是直奔钱塘江边山林里的兵器工厂。

寒风刮过丛林呼呼作响,进入山中不到七八里路,后面每隔几十步都设有明岗暗哨,守备森严,这里的岗哨不仅防备外来者进入,也在防止里面的人逃出去。

郭臻没有去兵器作坊,据他所知,除了少许在研制院的技艺高超、脑子灵活的工匠,在工坊劳作的工匠和囚犯差不多。

他们能拿到不菲的报酬,但他们除了把银子捎回家养家糊口,在这里找不到花钱的地方。

三大兵器工坊新招收的工匠在富阳县都有专门的住处,每隔半个月,他们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一次。

当然,他们并不是失去了自由,只要在兵器作坊中劳作十年,他们就可以摆脱学徒的身份。

三家兵器作坊达成共识,加入兵器作坊的工匠,不但要知根知底,还要签订一份学徒契约。

一行人一直往山里走,林宸和赵普陪在郭臻身边,给他讲述各处的地形和安排。

走了约半个时辰,眼前豁然开朗,两山之间有一块开阔地,被人为填平如练兵的校场,两边有整齐的两排土房。

林宸指着前方道:“王爷,这里是富阳最大的火器试验场,火炮也在这里测试。”

郭臻点点头。

赵普随即拍拍手,东边土房内几十个身穿护卫服的人,抬着十几个巨大的木箱子走过来。

那些人一直走到郭臻身前十步,放下木箱后,各自撬开盖子,每个木箱里都放有十杆油光发亮的火铳。

郭臻招手命侍卫拿一杆火铳过来,随后交给身边的郑秋,问道:“可发现有什么不同?”

郑秋喜爱使用火器,他设计出无数种火器战法,本身也是个火器专家。

只见他拿起火铳上下端详片刻,面现惊色道:“王爷,这火铳设计得非常精巧!”

随后,郑秋向一旁侍立的护卫要来火药和铅弹,手脚麻利装填而入,抬起火铳对准前方,然后扳动机簧。

“砰!”的一声巨响,立刻吸引了身后诸将的注意力。

元洲、孙敬和郑谦都凑过头来。

“此物叫做燧发枪!”郭臻满脸笑容介绍,然后朝赵普摆手下令:“且叫侍卫试铳,让诸将开开眼界!”

两边土屋门前都是侍卫,他们也是林家工坊的试铳者,每当有新武器研制成功,他们总是第一批来试用,提出各种存在的问题。

一百侍卫站立成五排,手里各自拿着火铳。

赵普一声号令,诸将的耳朵很快被轰鸣声填满,五排火铳依次施放,中间几乎没有空隙,最后似乎也永无止境。

郑秋在心中默默的计算,燧发枪施放的速度要比火绳铳快一倍,而且根据点火装置的设计,只要不是倾盆大雨,不会对这些火铳产生影响。

试铳一直持续了半刻钟左右,郭臻举手示意试铳手停下来。

今天来的诸将对火器都不陌生,林毅不禁赞叹道:“王爷,这真是国之利器啊!”

郑秋抓住手中火铳不放,眼中闪着炽热的光芒:“如果再配上少许长枪手,燧发枪可以在平原与东虏骑兵抗衡。”

他只说可以与清军骑兵抗衡,没有说一定能战胜清军骑兵。

“从七月起,三家兵器工坊不再生产火绳火铳,而是用燧发枪取而代之!”郭臻笑了笑,像是故意考究般追问:“如果本王要把燧发枪投入战场,在什么情形下能得到最震撼的战果?”

郑秋和林毅异口同声回道:“雨季!”

江南从三月开始进入雨季,小雨连绵不绝持续数月,在这段时间里,明军不能用火铳,满清不能用弓箭,相比较而言,还是明军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满清很愿意在这个季节与明军作战。

“本王准备在明年春天发动江北攻势,到时候燧发枪至少能有万杆!”郭臻的话令几位武将异常兴奋,因为只有打仗,他们才能捞到战功。

诸将中,只有郑秋没有露出太喜悦的神色,他性格一直如此,众人包括郭臻都习以为常,如果郑秋如苏摩那般兴奋地跳起来,那才让人感到惊奇。

但是,郑秋没有漏掉郭臻说的每一字。

到明年雨季时,燧发枪只能生产万杆,那就意味着最多只能装配一支军队,一支要直接派上战场的军队。

大明如果要北伐,有两个方向可行,一路从湖广进入河南,威胁陕西和山西,一路直接渡过长江,攻占江淮。

明年若战,必然会两路齐发,但肯定有一路是主力,一路是偏师牵制。

大明的军队在郭臻刻意调整下,已经分成两大派系,湖广军的统领是龙云,而江南派系则以郑秋为首。

龙云和郑秋两个人是朋友,也是相互竞争的对手,龙云以勇闻名,郑秋的坚韧天下皆知。

军中一直有说法,郑秋能把长江防线防守得滴水不漏,但要论到挥师北伐,还是龙云为帅更加合适。

郑秋平日沉默寡言,深得“慎独”处事三味,那么这种说法只会来自一个地方。

北伐是大明举国都瞩目的功劳,也是奠定军中地位毫无争议的机会,收复湖广后,龙云一直想拿到北伐领兵权,郑秋去年也曾破例表达过一次自己的意愿。

现在,郑秋不用再请命,他已经知道了郭臻的心意,因为是他,而不是龙云来富阳观礼燧发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