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做出决断,召见王逝

郭臻沉思片刻,执笔在文书上批示了几个字,朝门外招呼道:“来人!”

一个侍从弯腰垂头走进来。

“把这份呈文送往兵部!”

那侍从双手接过来,倒退着走出去。

龙云远在草原,如果在冬天到来之前不能打通通道,浙东出身的士卒很难抵挡住塞北的寒冷。

这几天,郑秋、施福、秦锋等武将就要来南京,才投降的李定和许义阳正在率军北上,他暂时还腾不出空闲来处理这件事。

申时之后,书楼中光线变差,郭臻有些心不在焉,顺手快速批复完内阁的呈文,然后离开书楼前往东院。

王殷在杀胡口就跟着他,王逝又是他的心腹,王家就算犯错了,他也要留几分情面。

王府中一向同时进晚餐,郭府一直保持至今,郭臻到东院坐下,徐雅薇立刻让管事上晚饭。

王府的食材很是简单,每天都是八菜两汤,徐雅薇、云雪公主和高慧君陪坐在两侧,郭臻今天吃饭时很沉默,徐雅薇等人眼看气氛不对,也不敢多舌。

云雪公主进食较快,高慧君像是在陪着郭臻吃饭,反正她每天都是几乎与郭臻同时放下碗筷。

往日徐雅薇吃饭极慢,今天她只是吃了一点,便放下筷子,陪在郭臻身边,好像有话要说。

偏偏郭臻今天心不在焉,一直没有留意。

等郭臻放下碗筷起身,三位妻妾才敢起身告辞,各自回各自的住处。

夜慢慢深了,倒卧在床上的瞬间,郭臻做出了决定,王逝必须要登上兵部尚书一职,朝中所有的改革都是从士绅身上扒皮,尤其是江南的士绅,那些文官会支持他才怪。

次日辰时,郭臻早早起床,用完早膳后他来到书楼,传令紧急召见王逝。

王逝回到南京已有三天,按理说该来王府拜见,因为王家武器工坊一案悬而未决,他躲在家中迟迟不出面,因为这关系到他的进一步仕途。

接到王府召令,王逝急忙来到摄政王府。

内阁的呈文和各地的奏折才刚刚送到,郭臻不想事无巨细都经过自己的手处理,很多事只是看个大概,除了兵部的事情他一直极为关注,其他如三品以上官员变动,户部重大收入和支出才会做出批示。

王逝随侍卫进入书楼,跪拜行大礼。

郭臻放下呈文,笑道:“你回南京三天,还需等本王请你才来王府见本王吗,你这是在西南立下大功劳,居功自傲了啊?”

郭臻用的玩笑口气,王逝也知道郭臻在对自己开玩笑,仍然很紧张:“微臣不敢!”

这也许就是帝王之威吧!

郭臻又道:“你在兵事上屡建奇功,朝廷招降忠贞营、吴桂和大西军都有你的功劳,说你是本王的第一功臣也不为过。”

王逝谦虚道:“微臣只是借了王爷的势,哪里敢称功。”

真是个乖巧的人。

王逝跟在郭臻身边十几年了,不知为何,他总对这位首席谋士存有一份戒心,也许是当初在山西他向自己陈述的那番对朝政的见解吧。

朝堂之上,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句话把郭臻引入朝政之争的大门,直到现在,郭臻依旧认可这句话是对的,但他仍然无法把这句话当做执政的信条。

因为,如果郭臻完全认同这句话,徐弘基之死便不是过错,张振之死也不是,而这两人死于刀兵之中,一直是郭臻心中无法抹去的遗憾。

郭臻理事的书楼不大,前门的窗户沿着墙根种植了一列翠竹,书楼的后墙有四颗枝叶茂盛的樟树。

这些樟树都是专门从外地移植过来,郭臻选择它们的原因很简单,樟树可以驱虫。

从这些装饰和摆设的细节中,王逝认为郭臻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应该不喜欢光鲜亮丽的东西,也不会喜欢被人过度奉承。

跪伏在地上,王逝灵活的心思没有一刻停止运转。

“起来说话!”郭臻看着愈发消瘦的王逝,想他这半年在西南荒僻之地也吃了不少苦头,笑问道:“这半年兵部的塘报你应该也都看过了,你对当下的时局有何看法?”

王逝爬起来,摆了摆衣袖道:“王爷高瞻远瞩,稳定闽粤郑珑,全力应对东虏,不在乎陕西一地得失,开辟了塞外战线,满清已是瓮中之鳖。”

“别尽捡好听的说!”郭臻口中虽然在责怪,心中其实很受用。

稳定了郑珑是他今年取得一切成就的基础,朝廷得以全力应对北方,郭臻能容忍郑氏裂土封王,正是忌惮郑氏强大的水师,否则,朝廷即使能在短时间内平定闽粤,江南沿海也将再无宁日。

听郭臻主动开口问兵事,王逝隐隐猜到兵部尚书的位置将要落到自家头上了。

王逝不敢藏私,把心中近日所思和盘托出:“王爷,当前局势,若镇西王吴桂能与朝廷大军配合,大明便可从四面碾压东虏,驱东虏出塞,但吴桂固守四川,这半年满足于得到汉中之地,使得大明几处战场只能各自为战。”

“不错!”郭臻身在局中比王逝更有切肤之痛,当年吴桂反清,丢失了四川让满清如失一臂,今天大明反转,吴桂割据四川让大明如鲠在喉。

郭臻长叹一声道:“可惜,朝廷眼下不能对吴桂背信弃义,吴桂和郑珑封地相距千里,但朝廷对某一人的策略发生变化,会让另一人害怕,难保不会生出风波。”

王逝点头道:“王爷所言极是,不过,郑珑既已派施福率军北上助战,吴桂在汉中龟缩了半年不出动,如不给予斥责,难立朝令威信。”

郭臻陷入沉思中,后又慢慢摇头。

王逝却知道郭臻如今大权在握,但并不懂得朝令在大明的影响力,郭臻和杨巍都是从草原蛮夷之地进入中原,王逝早就发现,这些人从不把大明的皇帝放在心上,也以为别人如他们一样也把皇帝看做无所谓。

于是,王逝拱手献策道:“王爷,朝廷可派御史持圣旨前去斥责吴桂,并可让一文官为监军,督吴桂出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