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李渊避祸欲迁都 2

说到兴起的王珪就毫无顾忌地说:“皇上,长安作为都城,有许多不安定的地方,一方面是太靠近突厥边境,如果突厥人乘我不备而兴兵,一日一夜就可以兵临城下;另外,秦王经营日久的洛阳,与长安也近,秦王现在居功而骄,飞扬跋扈,他以后若有反心,只需半天的时间,就可以挥兵长安。”

口无遮挡的王珪一席话,吓得李渊惊出了一身冷汗了!他明白了长安的危险处境。王珪说出了思索已久的话:“以天下苍生为念,更应当迁都!首先是避免军事威胁;其次,进一步落实租庸调和均田令,大力开垦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把关外的均田经验,推广到关内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使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钣!”

但身形瘦长颇有文才的陈叔达,当即反对,说:“你们怎么总是无事生非呢?!突厥如果来犯,有边防军抵挡,洛阳虽然是秦王属地,但秦王为国有大功,他必不会有反心!迁都是国家大事,怎能说迁都就迁呢?!”

老成持重的封德彝、任瑰纷纷发表意见,说:“如果树要迁都可向樊邓之地。迁都樊邓之后,缩小防御突厥战线,朝庭在天下大定后,解散十二军,减轻民众的负责,让民众得到休养生息。”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刘政会也认为迁都可以把关外的富民政策,推向长江中下游。他说:“以目前的情况看,长安一带人口多,土地少,迁都樊邓之后,大量移民出关东,推行均田令,更广泛地使民众得到均田,扩大均田令在关东取得的巨大成绩。”刘政会接着说:“相比一下,三年前关东农业受到破坏,发生严重饥荒,至人相食,朝庭不得不率百姓到洛阳就食。而现在却有了大量的余粮。这再一次证明了,皇上与太子颁行的还富于民的政策,是可以解决民众的根本问题的。”

脸色一直凝重的李渊沉思不语,脑瓜里飞速地旋转着三个问题:

第一,李世民与可利可汗结为兄弟,他能调动突厥大军,也就能控制大唐朝庭!如果在长安不迁都的话,李世民与突厥勾结,南北夹击,朝庭就会前后受制,无法动弹了!

第二,迁都之后,就脱离了二郎李世民经营多年的势力范围,同时,也远离了突厥人的军事威胁!

第三,迁都之后,把关外实施均田令和租庸调的经验,推广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产粮食,发展农业搞活商市。在江南建设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平衡全国的商市布局。

心里已暗自打定了迁都主意的李渊突然开腔了,使大殿上刚才还讨论热烈的气氛一下子鸦雀无声。李渊果断下令“即刻诏令中书侍郎王珪、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到樊州、邓州一带,巡视合适的地址,筹划都城的迁徙事宜。”

金殿上陈叔达、唐俭等人不甚同意但也欲语还休。裴寂、封德彝、刘政会等人接着议论迁都前、后的必需事宜。迁都的事情就这样传开了。从悄悄涌动到人人尽知只用了短短的半月时间。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裴寂都赞成这迁都的主张,只有陈叔达、萧瑀、唐俭等人极力反对。两种不相融的观点碰撞在两仪殿。

“迁都之策非常荒唐!”李世民用严厉的措词,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李世民心里清楚:一旦迁都,朝庭就会脱离自己的手掌心了!那以后政变难度就加大了。不行,坚决不能迁都!煮熟的鸭子,不能叫他们飞走了!李世民说:“自古以来,就有外族的侵略,没有哪个朝代是靠迁都来解决的。汉朝时,卫青、霍去病都还能够北驱匈奴,我们如果没有安定四海的心胸,不管是留在长安,还是迁都到别处,都没有意义!只有我们马强马壮,才是防御外族入侵的最好办法。”

时燕王罗成在侧,见李世民激烈地反对迁都,也心知李世民主要就是怕迁都之后朝庭脱离了他的势力范围。罗成慢条斯理地道:“当初樊哙扬言率领十万兵马,驰骋匈奴,他的结果又如何?卫青、霍去病北驱匈奴之后呢?还不是死灰复燃,还不是以和亲而告终!”

李世民沉声:“以我大唐的国力,不超过十年,就可以平定北方。我们如果迁都避祸,长安的百姓和天下的臣民都会失望?外族突厥也会耻笑我大唐无能!”

最后这两句语气极重,元吉听得心中一险,扬声即道:“迁都是为百姓安享太平,百姓心中只会感戴皇朝的恩德。突厥入侵之祸如果能以迁都避免和减轻,又何必大兴兵戈,平添战乱,增加民众的痛苦呢?”

李建成接着说:“迁都的考虑,一个是军事安全,一个是商市繁荣。眼下,长安京都,商市集中而繁荣,而全国其他地区却很贫穷。这种不均衡的商市态势,不利于国家长远的发展。我们迁都之后,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把新都城设计布局合理。当然,如果能以迁都来避免和减少将士和百姓们的战争伤亡,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被太子的话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小就是这样,文思敏捷的大哥建成说的话,没有人能找得出反驳的理由。李世民只好缓缓转向李渊,双目锐利地逼视他的父亲:“父皇,您真的认为迁都利大于弊吗?”

“你们先下去罢。”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渊,眉目间有些犹豫,他摆了摆手:“——世民留下。”

元吉和裴寂交换了眼神,建成恭顺地告退。此刻,殿中只剩下李渊和李世民二人。

“你想知道朕考虑迁都的真正理由吗?”李渊问。

世民沉呤道:“我相信父皇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迁都可以促进商市平衡发展,推动均田制的实施。同时也可以减少战争伤亡。这些道理你其实也很懂。”双眼锐亮地直视二郎的李渊声音很低沉暗伏话锋:“二郎啊!为父喜欢你的聪明才智。而朕担心的,也正是你的聪明才智啊。”

李世民疑惑片刻陡然心里一震动:父皇话中有话!机智的秦王觉得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再争论下去了。父皇似乎看透了自己的野心!善用心机的他略略思索了一下,抬头看了略见苍老的父亲,说:“父皇,今天您很累了,早些休息吧,儿臣告退了!”

李渊点点头无声地看着李世民的身影消失在大殿之外,才收回目光,心里涌上一阵莫名的心悸!与太子李建成在一起,李渊就没有这种心悸的感觉!他的大郎孝顺、贤能。自己与大郎之间非常默契,常常是一个眼神、一个举手投足便知道彼此的想法和意图。看看这座金碧辉煌的宝殿,李渊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迁出这座都城。他不能不想起李建成当年率先攻克长安的激动情景:大郎夜袭永丰仓保证了几十万攻城大军有充足的粮草,雷永吉一手持盾一把大砍刀率先跃进了坚固的长安城楼英姿飒爽的李建成披坚执锐狂风似地卷进长安城。

烛火通明,夜风摇曳。天策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风卷进一阵如雨一般的凉意,李世民心绪不宁地进了议事厅。长条案边,早已闻讯等候的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正焦虑不安。他们在议论着迁都这件事情的本身的意义和潜在的利害关系。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中枢,一般不会轻言迁都,但随着国家整体战策的转换和调整,迁都便成为调整利益冲突、保持国家活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此时迁都,就意味着皇帝有重大的策略要调整。是什么重大策略需要调整呢?茶水换了一轮又一轮,檀香在炉内闪着幽幽的亮光。

他们也没讨论一个结果来。

李世民吩咐长孙无忌:“快去请陈叔达来,有事商议!”

不一会,长衫拖地,灯影晃动。陈叔达连忙乘轿而来。陈叔达是唐朝的开国元老之一。有一次唐御前赐食,送上的水果中有葡萄。当时葡萄要由西域送来,一般人很难吃到。陈叔达拿着葡萄左看右看,就是不吃,像是有话要说。唐皇李渊问他,他答道:“臣的老母,患有口干的疾病。葡葡对她的病正合适。苦于这种水果珍贵我寻购不得,今天要是能带回去给母亲吃该多好啊!”唐皇李渊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命左右拿出多种食品让陈叔达带回家中孝敬老母。陈叔达与秦王交情深厚。秦王每攻城夺地,掠夺来的古董字画、珠玉珍宝没少送他。

博古通今的陈叔达开宗明义地对秦王说:“皇上迁都,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威胁说”,认为突劂入侵是迁都的主要原因。迁都是为了避免外来的军事威胁;二是“控制说”,认为迁都是想解决对南部地区州府的控制问题,或者说脱离某种势力的控制;三是“风水说”,认为迁都为了吉祥,是遵从天象的安排。”

秦王说:“请陈大人劝说皇上打消迁都的念头。”

“为什么秦王殿下不去劝说呢?”陈叔达故意反问。

秦王心想,这个老滑头,明知故问。李世民说:“陈大人是朝庭重臣,说话有份量。本王的身份微妙,说得越多,反而更生疑。”

陈叔达沉呤片刻,说:“下官须多联通几位大臣劝说方有效果。”话毕,陈叔达望着秦王。

秦王会意,说:“费用方面,陈大人尽管放心!”

李世民刚送走陈叔达,身材高大浑实但略见粗俗的张亮急急忙忙地进来了。张亮,郑州荥阳人。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隋炀帝大业年间,投李密瓦岗军,因告密而获得信任。后投在秦王麾下,为秦王天策府车骑将军。

秦王坐在太师椅子上,端起茶杯,晃了晃,没有喝。抬眼望着张亮,说:“张将军,你也听说了吧?圣上就要迁都了。看这形势,朝中京城,太子的势力很大啊!”

张亮明白秦王弦外之音,道:“大王作为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在河南一带也颇有势力的。大王平定洛阳时将洛阳行宫中的宫女放还民间,又大加封赏助平洛阳有功的官员,在当地有良好的声誉,深受拥戴。大王经营洛阳,也成气候了。末将认为,不妨把地方上的武力集结起来,足可以与京城太子的势力抗衡。”

秦王笑了笑,心想,本王作好一文一武的准备:文的是由陈叔达他们去劝父皇打削迁都的念头;武的嘛,那就是……秦王自信地说:“好吧,就按你的意思,本王就令你即去洛阳,办好此事,如何?”

秦王说完,便端起香喷喷的茶盏请张亮喝茶。张亮明白这是秦王送客的意思,忙起身告退。看到张亮虎虎生风的身影子消失于夜色之中,秦王低头狼饮几大口,喝干了茶水,轻松地吐了一口大气!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绕过长条案几走了出来。秦王深沉地目光闪动着幽幽的冷亮!嘴角边挂着一丝阴笑。哼!煮熟的鸭子,不能让它飞了啊!

当夜,张亮就率领天策军副统领王保、周枝山等一百余人马出长安奔洛阳了。负责京城防务的雷永吉副将得知张亮夜奔洛阳之后,立即报告太子。未奉诏命即带兵出城,这无论如何都有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李建成召来齐王,道:“四弟,张亮是秦王府的车骑将军,他今夜率领王保、周枝山等百余人马奔洛阳,会不会有什么以动向?”

“肯定会有!”齐王一口咬定,说:“我当年与二郎在洛阳,也留有我的人员。此番我不妨暗中令我的偏将刘思行在那里注意张亮在动向。”

“好的!四弟成熟了许多也会办事情了!”亲热的李建成笑呤呤地夸奖齐王,李元吉兴高采烈。

早朝上,萧瑀启奏皇帝李渊,道:“由于近日来传出迁都之论,闹得长安市民人心惶恐!昨天,户部尚书来报,说长安市面上,缺少现钱流通,众人把现钱都捏在手里,不肯拿出来用,市面上现钱就紧张起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