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江上愁心赋赠赵侍郎

张说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西),又徙家洛阳(今属河南)。弱冠应诏举,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修《三教珠英》,擢凤阁舍人。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即位,召拜兵部员外郎,转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711)初任宰相,监修国史。转尚书左丞,留司东都。玄宗立,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相州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转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再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为文俊丽,用思精密,尤长碑文墓志,与苏颋合称“燕许大手笔”。今存《张燕公集》二十五卷,《全唐文》录文十三卷,赋五篇。

开元初,张说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刺史,四年(716)又转岳州。在岳州,与赵冬曦唱和频繁。赵冬曦,定州鼓城(今河北晋县)人。为右拾遗时,与张九龄主持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事,“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旧唐书·张九龄传》)。开元四年,自监察御史贬流岳州。《文苑英华》卷九一题作《江上愁心赋赠赵侍郎》,《四部丛刊》影印本《张说之文集》卷一题作《江上愁心赋寄子岳州作》,《全唐文》卷二二一题作《江上愁心赋赠赵子》。考赵冬曦仕履,题中“郎”当为“御”之误。

江上之峻山兮[1],郁崎峨而不极[2]。云为峰兮烟为色[3],歘变态兮心不识[4]。江上之深林兮,杳冥濛而不已[5]。莺为花兮猿为子,纷荡漾兮情莫拟[6]。

夏云峻兮若山,秋水平兮若天,冬水澌兮浙浙[7],春草靡兮芊芊[8]。感四时之默运[9],知万化之潜迁[10]。伴众鸟兮寒渚,望孤帆兮日边。虽欲贯愁肠于巧笔[11],纺离恨于哀弦[12]。是心也,非模仿之所逮[13],将有言兮是然?将无言兮是然?

(《文苑英华》卷九一,中华书局影印本)

[1]峻山:大山。

[2]郁:很。崎峨:倾侧高耸。一作崎嶬,高峻陡险。极:至。

[3]峰:一作峄。峄(yi),山相连接貌。

[4]歘(xu):忽然。

[5]杳:深远。冥蒙:幽暗不明。

[6]纷:盛多,杂乱。荡漾:飘荡起伏貌。此谓心绪不定。拟:描摹。

[7]澌:同“凘”,解冻时流动的冰。浙浙:此谓冰块撞击声。一作“冬沙飞兮淅淅”。

[8]靡:草色碧绿明丽。芊芊:草木茂盛貌。

[9]四时:四季。

[10]万化:万物变化。

[11]贯:穿,灌注。

[12]恨:一作“梦”。

[13]逮:及,达到。

此赋赠同贬岳州的赵冬曦。赋中将非笔墨所能表达、非弦声所能传递的“愁心”,寄托在峻山、深林、云天、秋水之中,通过烟色、寒渚、孤帆等迷蒙、清冷意象的烘托,形象地显示出愁绪的不可断绝、愁心的迷茫凄苦,也生动再现了作者极力排遣又无可奈何的痛楚情状。状景宛然,词旨凄恻,“孕育气象”(皇甫湜《谕业》),与其贬岳州后的诗作风格一致,亦可谓“得江山之助”(《新唐书·张说传》)。赵冬曦亦有《谢燕公江上愁心赋》作答,迻录以供参读:“江上之仙鹤兮凤翥而龙跃,气摩青天兮遥横碧落。集洞庭兮乍驻,倏回翔兮寥廓。江上之鸣雁兮违阴以就阳,中霄翻翰兮上带青霜。虽主人兮感会,蹇淹留兮潇湘。湘水兮深深,荆山兮岑岑。荆有玉兮玉为音,湘有芷兮芷为心。我所思兮愔愔,不得见兮沾襟。搦芳札兮援宝瑟,申短章兮吐长吟。草萋萋兮自绿,目征帆兮春水曲,永一望兮空踯躅。望眇眇兮思绵绵,忆都门兮夏云边,邈千里兮无由缘。送凉风兮脱叶,复穷阴兮冒天。缅一日其如岁,矧四运之相迁。离别也,骚愁焉,恶乎然?恶乎不然。”(《全唐文》卷二九六)

(杨晓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