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原始的年味儿

腊月二十九,金夏随林枫踏上了北去的长途汽车。

路上,万物萧条,黑乎乎的山群,黑乎乎的落光了树叶的树木,冬天的北方,所见之处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娘!我们回来了!”林枫一进门就大声喊着。

蔡大琴挑开棉帘子笑吟吟地出来,两颗门牙本就往外突突,一笑更觉得突的厉害。林枫小时候劝过,“娘,把你的门牙拔了安两颗假牙吧!”

蔡大琴一下子惊了,好似要取自己的身家性命般,“我可不,再不好也是我自己的牙!”

林枫主要是当时有点小虚荣,怕同学笑话,自己的娘牙齿长得突兀。其实蔡大琴在附近的十里八村都已经出名了,以前卖糖葫芦经常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串。过每个村子都会高声叫卖,加之蔡大琴本性外向,极其好说,人们都记住了这个门牙外突地卖糖葫芦的中年妇女。

一说大牙来了,那就是蔡大琴来了。

“冷吧?赶紧进屋来吧。“蔡大琴呲呲地笑着,当地农村中年妇女式的打扮,露耳短发,上身一个短款小棉袄,下身中规中矩的黑裤子,脚穿一双不知名的运动鞋。

林丰收也出来了,脸上挂着浅浅的笑,那种想放开了笑又不敢放开的腼腆的笑。林丰收的穿衣打扮不用说了,都是捡林枫剩下的穿,就是林枫不想穿了,林丰收拾过来穿。

林丰收那话,”枫儿买的都是好几百的东西,扔了怪可惜的。“当然,林峰的裤子不能穿,林枫个子高,自己三块豆腐的身高完全不能驾驭,裤子大多给了林枫的妹夫子。所以,林枫不穿的鞋子,上衣,羽绒服都让林丰收收拾了。

一双鞋子本来让林枫穿的褶皱了,变形了,磨皮了,其实可以扔掉。林丰收死活不让扔,捡起来自己穿,只要皮子没有破,没有露出脚趾头来,还能再穿个十年二十年的。这点让金夏林枫都特别无语,给他买了新鞋,不舍得穿,照样穿旧鞋。

林丰手早年间出过车祸,当年,跟自己的亲二哥去内蒙古卖皮子,返程路上,已经到了周县。二人坐在一辆拖拉机上,在山间路上行驶,行经一拐弯处,与另一辆车相撞。林丰收的二哥被甩在山壁上,当场毙命。林丰收被甩在地上,大难不死,只是锁骨受伤,腰部受伤,落下后遗症。

自此,林丰收再也不能出去倒腾皮货了,卧病在床几年,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蔡大琴不能眼看着孩子们挨饿上不起学,就出去打工,跟男人一样去市场上拉石子,背沙子,落下了心脏病的毛病。孩子们渐渐长大,蔡大琴渐渐衰老,再也不能做体力重活,就去卖凉皮,烧饼,最终卖糖葫芦维生。林枫上大学时,为了学费,还在卖糖葫芦。

林丰收病情好转,在村里邻居介绍下,外出打工,为工地工人做饭,这一做就做到了六十多岁。

一年难得在家几天,也就是过年能回来几天,也就是这几天能见到自己的老婆,孩子们,自然心里是欢喜的,虽说是一个倔老头。

金夏随他们进了屋,还是不变的摆设,只是屋里一股烟熏火燎的味道。

屋子里黑布隆冬的,金夏实在是没有坐下的欲望,炕上的被褥发黑,春秋椅上的座垫也是不能形容,哎,干净人和邋遢人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啊。林丰收当着金夏的面说过,林枫的娘不爱收拾,就爱出门唠嗑,大衣柜里能刨出饼干来,金夏也是无语了。

此时,进到家门已临近中午,金夏和林枫正好吃上现做的饭菜。

仍旧是一张四方小桌子,蒸米饭,一锅猪肉炒白菜,一盘凉菜,凉菜就是当地爱吃的熏豆腐,切成条状跟熟肉拌在一起,仅此而已,想吃花样繁多的菜品,对不起,不会做,做也做不好。所以,每年,大年初三擦黑,都会请林丰收死去的二哥的儿媳妇过来帮忙,就是林枫二伯家哥哥的媳妇,唤人家一声嫂子。这个嫂子其实也不错,本质不坏,想想山里人能坏到哪里去,就是格局大小的事了。之所以这天请嫂子过来,是因为这天恰巧是林枫的生日,借此机会,林枫宴请两个哥哥,一个是二伯家的儿子,一个是大伯家上门女婿,既然入赘,以哥哥相称,还有几个村里沾亲带故的亲戚,这些亲戚们都在工地混,有的是老板,有的是工头,总之也算为自己老爹新年开工去哪个工地铺路吧。

金夏自从进了林家门,就一直吃不惯林家做的饭菜,草草扒几口,吃完,就到自己房间歇息去了。自己的房间就是最东头为结婚布置的新房,冷的要死,真是还不如外面太阳晒着暖和。

金夏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晒着太阳,百无聊赖,哎这几天,要过与世隔绝的日子了。为什么呢,虽说山里家家户户都能上网了,林枫家不能,别人家甚至能卡拉ok,林枫家的老古董电视还得修修才能用,大多是广告类居多,而且是刺啦刺啦的带着节奏感,画面变形。当然,家里唯一可能值钱的电器还是在新房里,公公有时想看电视,就跑到金夏和林枫的屋子里来,弄得金夏有时想睡觉也得再忍忍。

吃水靠院子里水窖,压水机压水。门前本有一个水龙头,两天一放水,定点放水,蔡大琴嫌麻烦,宁愿吃水窖里储存的水,哎,金夏也是无语,自己进入原始社会了么?

院子里进来一个人,林枫的妹夫子,瘦瘦的高高的,也是不爱说之人,皮肤黝黑发红,常年工地打工的缘故吧。

”嫂。“简单一个字,别无二话。

金夏笑了笑,以示回应,自己跟他确实也没有什么话可说。

林枫的妹夫子叫陈光,跟林枫一般大,都属牛。蔡大琴虽说没文化,可思想不落后,在当时村里林枫一代年纪轻轻打工潮的年代,倒是没有迷失,坚定一个信念,就是让儿子读书,倒是抵制住了别人家儿子谁出去一年赚了几万几万,别人家父子俩齐上阵挣了多少钱等等的诱惑。当年,蔡大琴是被嘲笑的对象,”别上了,家里穷,瞎花钱,你家学习也不行,考不上,我家当年比你家学习好都不愿意上了,现在哪年不挣几万?”

现在蔡大琴是被羡慕的对象,”你家儿子命好,运气好,坐办公室,工资有保障,外面住楼去了,我们家那个,哎,风吹日晒,逢到下雨,不能出工,一年能做十个月就算不错了,老了没保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