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王巨君彷徨无计 费司允良策安民

眼见大新皇帝王莽不切实际、倒行逆施的改制措施,顽固不化、拒绝忠言的性格,促让新王朝的厄运接踵而至,不断降临,却最终无力转变的惨痛局面,新王朝的有识之士,无不痛心不已。

到了天凤五年(公元18年),王莽似乎终于从复古改制的昏睡中醒了过来。

一天,王莽忧心忡忡地对大司空王邑说道:

“司空大人:

朕已经意识到,荆州地区的流民势力,已经对朕的新王朝的治理,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立即着手解决。

如果前朝宗室,豪族大姓,趁机与盗贼勾结,群起作乱,就会不可收拾。

请问爱卿,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替朕去安抚荆州呢?”

大司空王邑见王莽觉醒,大喜,急忙推荐道:

“至尊陛下:

臣正有一个人,需要向陛下推荐。

大司马司允费兴这人,敢作敢为,为官也一向比较清廉正直,有自己的主见。

当初,费兴以敢于检举揭发权臣们的罪行,抨击大臣们的为非作歹,而闻名朝野。

陛下不如任命大司马司允费兴,前去担任荆州牧,让费兴负责,去抚平荆州地区那些日渐严重的变乱,安抚荆州官吏百姓。

臣相信,费兴一定不会辜负陛下重托。”

王莽听了大喜道:

“大司空言之极当,朕十分宠信费兴,正想对他委以重任。不想我们君臣,英雄所见略同。

大司空大人,传朕旨意,朕要召见费兴,听听他的施政策略。”

听见皇帝召见,大司马司允费兴十分高兴,立即放下手中公事,向大司马董忠说明缘由后,紧急赶往宫中。

实际上,王莽决定任用费兴,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并不是仓促起意。

因此,王莽对大司马司允费兴荆州此行,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所以在大司马司允费兴,准备前去荆州赴任荆州牧之时,特意召见费兴,面授机宜。

向宫门侍卫说明来意后,费兴轻手轻足地走进了未央宫王路堂,前来觐见王莽辞行。

见皇帝对自己委以重任,大司马司允费兴心情激动,见到王莽之后,急忙毕恭毕敬地向皇帝行礼。

心事重重的王莽,见费兴前来觐见,心情稍稍好些,顿时换了一副慈祥威严的面孔。

王莽面色和善,微笑着看着费兴,仿佛有千言万语,想向费兴叮咛,但又不知道从何处谈起。

费兴站在台阶之下,默默无言感激涕零地远望着王莽,毕恭毕敬地聆听着皇帝的教诲。

平时喜欢侃侃而谈的费兴,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此时心里突然有些惶恐起来,生怕有负皇帝的重托。

对于受到王莽的特别提拔和亲信,费兴一直对王莽非常感激,欲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

那时,费兴早已经知道了朝廷的任命,已经思考好了治理荆州的施政方针。

所以,费兴殷切希望,借这个最佳的机会,向皇帝好好地陈述一下自己的施政方针,获得皇帝的大力支持。

当真正面对皇帝,看到王莽炯炯有神的眼神之时,费兴却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慌乱、犹豫起来。

费兴忐忑不安,不知道究竟如何向皇帝表达自己的耿耿忠心,陈述自己的施政措施才更加妥帖。

费兴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暗暗发誓,要以死报国,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

君臣两人,就这样默默对视,沉默了好一段时间,一直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王莽终于从沉思中醒了过来,似乎才开始明白,为什么会召见费兴进宫的原因似的。

王莽开始集中自己的精神,与费兴交流起来,开始询问费兴到任后的施政方案和措施来。

“爱卿啊,实在辛苦你了!

如今,国事维艰,四海不宁,朕寝食难安,食不甘味。荆州突变,盗贼蜂起,乱象纷呈,百姓不宁,更是令朕忧心如焚。

所以,朕才会心急火燎地下旨,召爱卿进宫,与爱卿一道,商讨对策。

爱卿啊,请你说说,你对荆州盗贼的形势,究竟是怎么分析的呢?

爱卿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平定荆州的暴乱,有什么安抚百姓、治理地方的想法呢?”

王莽十分和蔼地询问费兴道。

听见皇帝的陈恳谦逊的咨询,费兴立刻兴奋、振作了起来,又重新恢复了平日的自信和爽直的个性。

费兴急忙低下头,用一副胸有成竹,一片赤诚坦率的语气,毕恭毕敬地回答王莽道:

“陛下啊:

微臣受到陛下的赏识和重用,内心十分的感激。臣对天发誓,一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工作,治理好荆州,安抚好百姓,平息盗贼,不负陛下的重托。

至于陛下问到荆州盗贼滋生的原因,臣对荆州盗贼形势的分析,以及微臣将如何去治理荆州,平定盗贼等诸多问题,微臣是这样设想的,请求陛下圣听。

臣了解,荆州、扬州一带,山林、水面、沼泽众多,那里的百姓,大多都居住在山林湖沼附近。

百姓们的祖祖辈辈,大都依靠山林湖沼生活,以捕捞、樵采为业,苟延活命。

而前一段时间,朝廷下旨,推行五均、六筦制度,无论百姓捕捞鱼虾,还是樵采柴禾,都要强行征收山林湖沼税,严重加重了百姓负担。

微臣私下以为,在荆州、扬州一带,推行五均、六筦制度,这是官府一个十分严重的弊端,这不仅严重地损害和剥夺了普通百姓的利益,而且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的生存,有必要尽快地加以纠正,还利于民。

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荆州各地也是连年久旱,庄稼歉收,可谓遍地饥馑,饿殍满地,朝廷本应该及时赈济,安抚灾民、饥民。

然而,地方官吏为了政绩,为了完成税收任务,纷纷欺上瞒下,粉饰太平,隐瞒灾情的严重,横征暴敛,强行征收,致使百姓无法生存,产生不满和怨恨,下情无法上达,陛下的盛大恩惠,没有惠及荆州百姓。

一个正常人,谁人不希望过上安宁和平,富裕无忧的幸福日子呢?

据臣所知,百姓们大都是由于饥饿穷困,彻底无路可走,为了苟延自己和家人性命,才最终铤而走险,沦为盗贼流民的。

并不是官吏们所说的,百姓天生就是强盗胚子或者是天生的刁民,愿意听从阴谋家的蛊惑,公开玩弄兵器,与陛下做对。

微臣打算,到任荆州牧后,准备立即以陛下的名义,颁布圣旨,宣传陛下的浩荡皇恩,明令晓喻那些盗贼,只要自愿放弃武装,返回他们自己的家园,重新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就对他们既往不咎。

为了解决他们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微臣还打算,一并贷放给他们一些农具、耕牛、种子、粮食等等,减免他们的赋税和劳役,休养生息,希望他们可以安居乐业,度过灾难和危机,重新成为陛下治下的良民。

微臣私下以为,百姓实际上都非常喜欢安宁和平的生活,并不是怙恶不悛的无耻之徒,也不是存心违法乱纪。

臣以为,凭着臣的安抚谋略,不用出动陛下的大军,就可以迅速地瓦解盗贼的阵营,安抚盗贼们不再为非作歹,让荆州地方,很快安定下来。”

大司马司允费兴胸有成竹,早就谋画在心,对着王莽侃侃而谈道。

大司马司允费兴,只顾自己埋头,说得非常畅快,完全没有看出,王莽的脸色,已经变得非常阴沉难看了。

王莽越听费兴的发言,越来越不顺耳。明显地,王莽的心里,已经很不耐烦了。

王莽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恼怒地打断了费兴的话语,训斥费兴说道:

“爱卿啊:

朕一向认为你很有谋略,所以对你委以重任。你刚才对着朕,究竟说的是些什么话语呢?哪里像个一心维护朝廷法纪和尊严的封疆大吏的样子呢?

你可知道,你的做法,将会纵容盗贼,将会让盗贼们更加有恃无恐,目无法纪,更加肆无忌惮。

而且,你擅自改变五均、六筦国策,岂不是让朕自食其言,让国家陷入绝境吗?

你的所作所为,岂不是会与朝廷一向颁布的五均、六筦国策,背道而驰,严重地伤害帝国法令的威严和朕的圣旨的威信吗?

如果废弃五均、六筦国策,那么朝廷的税收,将从何而来呢?

国家无钱供养军队,岂不是会让四方蛮夷,国内盗贼,更加猖狂吗?

那些盗贼匪徒,都是一些心怀叛逆之心的亡命之徒,是受到前朝余孽蛊惑的无耻之辈。

他们打家劫舍,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玩弄朕的武库,触犯朕的法律,个个都是万恶不赦之徒,罪该万死!

胆敢破坏帝国的法令,违背朕的圣旨,毁坏和谐安宁局面的人,都必将受到朝廷的严惩。

阁下你作为朕一心宠信的一方大员,却偏要不分青红皂白,拼命地为盗贼匪徒们辩解,言行形同叛逆,实在有伤朕对你的宠信啊!

朕问你,你这个家伙,究竟安的是什么心,有何叵测的居心呢?”

王莽突然勃然大怒起来,斥责费兴道。

眼见王莽发怒呵斥,费兴一时摸门不着,不知道王莽的火,究竟从何处发起。

费兴被王莽骂得心惊胆战,很快明白了过来,自思道:

“哎呀,进宫之前,严尤大人就曾经提醒我,陛下不喜欢直言,不要忤逆陛下旨意。

一定是我的什么话,不对皇帝陛下的心意,因此惹怒了陛下。”

恐惧顿时袭上了费兴的心头。费兴急忙跪倒在地上,捣蒜般地向王莽叩头行礼,请求王莽的饶恕道: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微臣浅薄,胡言乱语,被盗贼的谎言蛊惑,不识朝廷的大局,不懂陛下的深谋远虑,有负陛下的恩宠!请陛下恕罪!”

身边侍候的大司空王邑,本来十分赞赏费兴的见解,一见皇帝发怒,恐惧不已,也跟着跪了下去。

王莽依然难以心中的不满和愤怒,没有理会费兴的辩解,也没有向费兴解释什么,就庚即对大司空王邑下旨说道:

“大司空误朕!大司空误朕!这就是大司空大人推荐的人才吗?

传旨下去,费兴辜负皇恩,不晓国家治理的准则,违背圣朝改制的法令,着即免掉费兴荆州牧的官职。”

费兴大难不死,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只得战战兢兢地谢罪,慌慌张张地逃出宫去:

“多谢陛下鸿恩!微臣浅薄,不懂陛下的深谋远虑,请陛下恕罪!微臣告退!”

兴致勃勃进宫,渴望大干一场、报效皇帝知遇之恩的费兴,就这样铩羽而归,弄得灰头灰脸而去。

大司空王邑担心谨慎,哪敢在劝呢?

自此,大司空王邑彻底明白,皇帝不再招抚,决心动用武力,去镇压和惩办荆州等地的叛逆者。

安抚全国各地灾民、饥民的希望,就这样彻底地破灭了。荆州灾民、饥民的反叛抗暴行动,逐渐向全国各地迅速蔓延。

荆州及各地流民,与新王朝对垒反抗的形势,也变得更加地严峻了。

地皇元年(公元20年),荆州下属的南阳郡等地的民变,风起云涌,声势浩大,动摇着新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区。

王莽见此,更加忧虑,开始后悔没有采用大司马司允费兴安抚荆州百姓的谋略。

无可奈何之下,王莽只好委派同窗、亲信大臣前大司马、讨秽将军严尤,亲自前往南阳郡坐镇,安抚荆州、南阳郡以及附近郡县的官吏百姓。

坐镇南阳,第一次了解到荆州、南阳的百姓灾情情况,观察到前刘氏诸侯贵族的动向,了解到刘縯、刘秀兄弟的才华,让前大司马、讨秽将军严尤,对前刘氏宗室以及荆州、南阳变乱的认识更深,心里的担忧也更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