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9 章 范文程的感悟

“奴才知道,打造枪炮不是一朝一夕短期内可以完成的。

“奴才听说,广东沿海有个叫蠔镜的地方,那里聚集着不少佛朗机人(葡萄牙人。当下知名的佛朗机炮,就因为是佛朗机人制造的,故而有名)。那些佛朗机人打造的枪炮非常精良,朝廷可以先从佛朗机人那里购买一些枪炮,然后照着佛朗机人的枪炮样子,进行仿造。

“革命贼偏居陇右一隅,不到三年间就能自行采挖矿山,自行冶炼精铁、铅铜,自行配制火.药。

“我大清富有四海,物产丰富、贤能之士众多,想造出枪炮来,比革命贼要容易得多。

“奴才之所以如此说,是阿拉善盟的蒙古部族被迫从贼给奴才的启发。

“据传,当时阿拉善盟蒙古骑兵六千人,遇到的革命贼约有一千人。

“最终的结果是,蒙古骑兵死伤超过两千人,革命贼除了百余骑兵逃走外,剩余者全部战死。

“当时的革命贼之所以能够杀死那么多的蒙古骑兵,靠的就是他们的枪炮。等到他们的枪炮没有了弹药后,他们就成了蒙古人刀枪之下的羔羊的了。

“我大清的火.枪火炮是不少,但是跟革命贼比起来似乎稍显不足。因此要想彻底剿除革命贼,必须尽快打造或购买更多的枪炮弹药。

“有了足够的枪炮,就不需要太多的兵马,不动用太多的兵马,也就不用耗费太多的钱粮。

“因此,短期内先跟革命贼耗着,让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地用兵于四川。

“等到南方伪明余孽彻底铲除后,再集中一切力量对付革命贼。

“没有枪炮,派再多的人去剿除革命贼,其结果都会被革命贼反杀。

“暂时无法筹集更多的枪炮,就只能将就着使用,派出少量的兵马牵制住革命贼。

“因为没有枪炮和兵马,就对革命贼视而不见,这只会让革命贼趁机做大、最终尾大不掉。

“革命贼不是用《革命之火》来随意指责、辱骂、蛊惑世人吗?

“我大清朝廷想毁去《革命之火》是不可能的,可朝廷也可以刊印报纸对革命贼进行反制,让天下人都相信《革命之火》上面的话都是妖言惑众、不可足信。

“总之,革命贼此时已经初具规模和实力,短期内将之铲除极不现实,朝廷需要做出一个长久规划。

“眼下,为了限制和牵制革命贼,必须在陕西、河套地区布置朝廷天兵,再不能对革命贼听之任之了。

“当前就说剿除革命贼,为时过早,但是限制革命贼发展,是朝廷能够轻易做到的。”

听了范文程一连串的话,也没有听出个怎样尽快剿除革命军的妙计来。

多尔衮等满人可能不知道,此时的范文程心中想法已不再单纯。

范文程见到革命军的《革命之火》后,阅读了多期《革命之火》,对姬国卿已经由鄙夷转变为感佩了。

姬国卿“出道”不过近三年时间,短短的近三年时间,就从寂寂无名发展为震惊天下,足见这个姬国卿有着难以想象的过人之处。

其他方面都是传说,《革命之火》上面的说的事也可以不信。但是,《革命之火》报纸本身给范文程带来的震撼是一言难尽的。

首先,一个不满二十岁的青年,怎么创造出那么的、笔画简单的新字?

自古以来,对文字进行革新的,无不是神仙般的天才。

其次就是汉语拼音,范文程虽然不知道那些圈圈点点、弯弯曲曲的符号怎么读、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但是那些弯弯曲曲的符号总计算起来一共有二十六个(范文程真够细心的了),就像汉字中的笔画“点横竖撇捺”一样,不同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就是不同的读音和含义。

单从这些“汉语拼音”来看,姬国卿堪称“天人”。

本来范文程并不认为《革命之火》上的那些“汉语拼音”有多么神妙,当听到传说称,北京城内有不少的人能够读识那些“汉语拼音”时,范文程震惊得几乎将下巴掉到地上。

北京城内有人认识《革命之火》上面的奇怪符号,这说明什么?

说明革命军的探子已经潜入到北京城了!

想到这里时,范文程可以说是汗透重衣、胆战心惊。

最后,《革命之火》上大骂范文程数典忘祖、是汉人的败类,不配作为范仲淹的子孙,不配拥有汉人的姓氏,并为范文程重新取姓为“努尔畜”。

之前,不明白“努尔哈赤”是什么意思时,范文程觉得“努尔哈赤”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

经革命军在《革命之火》上污蔑“努尔哈赤”的满语意思是“野猪皮”时,范文程开始感觉到自己之行径就跟畜生无疑了。

当《革命之火》上宣扬范文程的老婆被满人霸占,满人给了范文程一大叠绿帽子(《革命之火》的原话),范文程仍然连大气都不敢出(《革命之火》的原话),还对送给自己绿帽子的人毕恭毕敬、百依百顺(《革命之火》的原话),范文程简直连猪狗都不如时,范文程彻底感到崩溃并有了想死的心。

更让范文程佩服的是,《革命之火》上面并不仅仅是针对如同范文程这样的人进入辱骂,上面对那些誓死不投降满清的还不吝誉美之辞进行赞扬,称那些人为“华夏之魂”、“民族脊梁”、“流放百代”、“永垂不朽”,当为这些人建立祠堂,受天下人敬仰。

这样一来,天下人还有谁敢再厚颜无耻、丧心病狂、数典忘祖,投降到满清这里来?

《革命之火》上面说得不错,满清入关以来,对汉军绿营兵的依赖越来越重。

如果没有这些汉军绿营兵,在当前的形势下,满清能不能守住北京城还真不好说。

之前的大明是一盘散沙,此时的大明虽然如同风烛残年的垂暮老人,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或许是看了《革命之火》,此时的江西总兵金声桓已开始对洪承畴阳奉阴违,大有反叛满清之象。

除了金声桓,广东的李成栋对永历政权的作战也不再那么卖力了,这一个多月来,被瞿式耜夺回了清远、肇庆两地,大有再被瞿式耜夺回广州之象。

南方出现了这些变故,与革命军的《革命之火》不无关系。

许多的降清明将,此时都在进行观望。

如果革命军真的如同《革命之火》上宣称的把豪格杀死或者赶出四川,许多观望的人会趁机跳出满清阵营,重归于抗清阵营中去。

最让范文程佩服的是,《革命之火》中还呼吁那些被迫投降到满清阵营的明将,赶快觉醒悔悟,重新回到华夏这边,共同对付满清野蛮人(将满清八旗子弟命名为“野蛮人”,这个姬国卿也真够毒辣和有趣了,每每看到这里时,范文程竟然忍不住会偷笑一下)。

这还不算,《革命之火》上面说,如果这些人觉醒悔悟后重新拿起刀枪对付满清野蛮人,也不失为华夏好男儿(《革命之火》原话)。

同时,《革命之火》还呼吁,只要那些一时鬼迷心窍(原话)的明将和明臣重新回归到华夏阵营中,华夏会张开双臂迎接这些迷途知返的游子(《革命之火》原话)。

不得不说,姬国卿这小子蛊惑分化人心的水平实在是太高明了。

他能把如同范文程这样的人说成是“鬼迷心窍”的人,同时也欢迎这样的“鬼迷心窍”的人“迷途知返”,这样的话最具破坏力,对满清的杀伤实在不可估量。

没有了汉人的帮衬,满清确实什么都不是,他们只能还是一群“野蛮人”。

如果《革命之火》能够将满清阵营的汉人给分化出去,那可胜于百万雄兵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