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大锅碗碎

哥俩拉着板车进村口时,遇到村里的快嘴王婶。

妇人见到哥儿俩拉的这满满一板车东西,追着问了一路,打听哥俩这是在哪儿发了大财,弄回家这么多的好东西。

陆卫东到是压根没做任何隐瞒,说了揽山柿去县城的事儿,还说王婶要是有兴趣的话,抓紧时间也去跑一跑,指不定还能换回家更多米面粮油肉。

大弟陆卫军在旁急坏了。

看那表情,明显在生气大哥不该把消息告诉王婶。

王婶前脚刚走,陆卫军抱怨起来,“哥,快嘴王婶就是个八婆,你等着看吧,很快咱全村人都知道,揽山柿进城能卖钱这事了!”

“呵呵,没关系,我就是要让全村人都知道消息,不然只靠咱一家,辛苦一天你能摘回多少斤山柿来。”

“哥,可是,其他人也都进城去卖山柿的话,咱们更没得赚钱机会了啊!哥呀,我不是自私,不肯跟村里人分享赚钱机会,但是咱们可是要赚足够多的钱给爸治腿伤……”陆卫军话音已经带上了哭腔,他是真急眼了。

“傻小子,眼界放宽点!”

陆卫东没有跟大弟解释太多。

观念上的转变,哪儿可能一蹴而就,急也急不来,只能让大弟先心理煎熬着,看他悟性如何了。

做山柿生意,只不过是陆卫东为改善家人生活条件的一步尝试。

真正想要在这个年代,很安心地赚到足够多的钱,还不用担心冒什么政·治风险,不用担心说,忽然哪天,就被一群戴着红袖箍的人涌进家门,割一通‘走资’尾巴。

很显然做小商贩的选项,并不占任何优势。

山柿生意,陆卫东真的是巴不得更多人参与进来。

所谓,法不责众。

尽管知道,未来形势,国家政策会越来越开放。

但毕竟年头不同。

尤其玉山这样的略显偏僻内陆小县城,消息更加滞后,也就意味着,政策落实速度会更为迟缓。

他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一些预案准备。

至少说,全村人如果都在这山柿生意中利益均沾的话,他们家至少不用担心在村里就会被人整成什么‘走资’大毒瘤。

“哥,军娃,你们回来啦!呀,怎么这么多东西……”大妹陆冬雪在家门口迎到了哥儿俩,看到板车上那满满当当的东西,惊讶坏了。

“雪,哈哈,大哥厉害吧!这都是我们进城卖山柿赚回来的,赶紧回家做饭,炒猪肉、蒸米饭、炖粉条,速度造起来,大哥快要饿死啦!”陆卫东宠溺地摸了下大妹陆冬雪的脑袋,很臭屁一脸样子。

三人推拉着板车进了院门。

二弟陆卫勇听见声音也奔了出来,看到这一车的好东西,兴奋跳脚欢呼:“哇,猪腿肉,好大一条猪腿肉,我要吃炒猪腿肉!”

母亲刘美莲抱着老妹陆秋萍,也从里屋快步走出。

看到那满满一板车的米面粮油肉,刘美莲惊坏了:“勇娃,去,赶紧把院门关上,闩好门栓。老大,你这是,从哪儿整回家这些个东西,你跟军娃,没去做什么犯法的事情吧!”

刘美莲的紧张反应,让兄妹几个兴奋劲顿减。

老妹却不管这些,瞧见板车上的好东西,早挣脱了刘美莲的怀抱,跳下地后,迈着小短腿儿直扑向板车:

“漏,漏,窝要吃漏。”

二弟陆卫勇奔着要去闩院门,被陆卫东给拦住了。

“妈,你别紧张。”

陆卫东知道贩卖山柿这事情,对父母这一辈人而言,那意味着什么。

却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随便哪个,刚刚经历十年特殊时期的成年人,谁能不紧张‘走资’这样的大帽子。

陆卫东走上前,展开怀抱,紧紧拥抱住刘美莲:

“妈,别担心,这些都是我和军娃进城卖山柿赚回来的,妈你放十万颗心,其实现在城里做小买卖的人,已经有很多很多了,只是咱们村里人消息闭塞,妈你不信我,还不信国家发行的报纸吗?呶,你来看这份,这是中央开会的照片,这上面说的就是,国家今后要重点抓经济建设,要搞活经济……”

陆卫东哄小孩子一样揽着刘美莲的肩膀,另手拿过一份报纸,报纸头面的大幅中央领导开会群体照。

其中主角,赫然正是那位三上三下伟人。

大妹陆冬雪几个,什么时候见过大哥跟妈妈揽肩膀说话这样的场面,都看呆了。

不过这温馨似水的画面,同样安抚着他们几个心中的惶恐不安。

刘美莲大字不识,报纸上的图片却还看得明白,伸手指着居中那位:“他,他老人家又上台啦?”

“对呀!”

“那就好……那就好……”刘美莲喃喃着。

老妹突然尖着嗓门嚎了起来。

转头看时,却是大弟陆卫军,正从老妹手中将一本小人书给夺回,还很生气拍了老妹的屁股:“臭丫头,这些不许你乱动。”

“哇,小人书!”二弟陆卫勇嗷叫一声扑向板车,立刻也被大弟陆卫军给拦下。

“别动,别乱动,三勇,萍娃,这些小人书很贵很贵的,弄坏了的话,把你们俩卖掉都赔不起……”

“军娃,别乱吓唬弟弟妹妹,小人书就是买回来让你们看的,弄坏了再买新的就是。”

“大哥万岁!”陆卫勇兴奋跳了起来。

“大锅碗碎……”老妹陆秋萍也跟着蹦跶,却一屁股自己摔坐在地,委屈嘟嘴,瞬间吹起老大一个鼻涕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