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第 151 章

山下,城郊,骡道旁,一间四方无邻、青瓦百漏的破屋内,苍驳负袖立于一面画壁前,冷然目光缓缓游走于泥壁上疮痍的残画之中。

身后,一披坚带甲的将领正沉色汇报着昨夜万聿城的情形。

此将乃殿前禁军统领王嵬,曾属以苍夬为帅的风傲军,商阴一役后,又决然投至苍驳麾下。

其人两撇倒挂眉,不怒自威,一身方刚血气,勇猛非常,大小战役中头阵常客。战乱平息之后被苍驳举荐为禁军统领,担负护卫京畿之职。

此时的王嵬,髻松发散,面上垢污粘粘,唇干如龟裂,满布血丝的眸子闪着异光,狼狈不堪,却无半点倦态,脊背挺地笔直,左手死死握着悬腰佩刀,声色俱厉,言至惨处,髭须怒颤,恨意逼人,似下一刻便要拔刀,一阵狂砍乱刺。

恭立一旁的北行静静听着,时而发出问询,待王嵬汇报完后,北行便将《地阴经》上所述悉数告知,并劝其先行歇息,保存力气。

送走王嵬后,北行返身踱至屋间朽桌旁,动作麻利地铺上笔墨纸,而后退开半步,望向苍驳。

壁上之画虽已残损地不成样子,不过还是能依稀瞧出青墨之间,乃是一幅再寻常不过的山水图。

墨不成风,笔不成气,整幅画并无独特之处,更无甚美感可言,甚至连数十株青木的布列都毫无章法,甚至有些凌乱。

如此一看,这幅画似乎只是屋子的住家之人信手涂抹了一番,仅为给这陋室增添一份雅趣。

只是,这样的一幅粗劣之作,何以让苍驳驻足这许久?

北行自是揣摩不透,公子的心思,除非他明明摆摆地展现出来,不然这世间恐无人能猜出其一二。

在北行眼中,公子所行诸事皆有其理,若公子不明示,那他就不问,只安安静静地守在一旁,少小便是如此。

苍驳凝立良久,将这幅壁画来来回回看了不下十次,神情是一如既往的漠然冷绝。

不过,他似乎并非只是单纯地在欣赏此画,更像是在透过这幅残缺不全的画,看更深层次的东西。

在全神贯注地看了近一盏茶功夫后,苍驳终于收回目光,转身落座,一提笔便风卷云幻般落墨纸上,山山水水一气呵成。

北行凝目而端,仔细看这片刻落成之画,竟觉有些熟悉,脑中突然一闪,急忙转头看向画壁,双眼陡然瞪大,公子所作之画并非一时兴起,竟是将壁上之画临摹了下来。

不仅如此,连壁上脱落之处,都在其笔下得到还原,神乎其神,妙乎其妙,倒似这幅画本就出自于他笔下那般。

苍驳以前不是没有临摹过他人画作,只是能让他临摹之画,多是出自国手丹青,若非妙笔,实难入他之眼,而眼下却见他临摹起一幅毫不起眼的粗劣之作,怎不叫北行惊愕失色。

“公子,画中可是蕴藏玄机?”这是北行唯一能想到的理由。

苍驳不置与否,只是云淡风轻地将画搁置一旁,又提笔蘸墨,笔尖触上另一张微黄薄纸,挥毫间,落成一幅点位图,如黑子错落于棋盘之上。

北行目不转睛地盯着公子笔下的纸张,全然不解其意,正困惑不已,却见公子在左上角一黑点旁写上“商阴”二字,紧接着又在旁边黑点处写上“木古”二字,继而又是“松尺”“卢生”“斗追”“廉阳”“官西”等字,最后在正中落墨浓重的黑点旁写上“万聿”二字,皆是离秋国要城之名。

万聿乃离秋国之京畿,亦是国之腹地,重要性自不必说。

而另十一座城池加万聿城一起,并连成离秋国十二重镇。尤其商阴、松尺、斗追、廉阳四城,乃离秋国边陲之城,国之门户,商阴及松尺更是等同于离秋国前后二门。

一旦战始,倘若这两城被敌军攻破,即便斗追、廉阳二城固若金汤,城门由铁水浇筑,也难有挽回之势。

再看公子补全的那幅临摹图,北行不由得骇出一身冷汗,方还觉凌乱之木,此刻却构成一幅离秋国城列图,便是再愚笨之人,此刻瞧见面前这幅深意蕴含之画也能明白几分,何况北行跟在公子身边这么些年,多多少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

苍驳缓缓将笔搁下,而后起身,定睛俯视着这幅“棋子”图,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细细端详。

公子思考之时,北行断不敢出声打扰,即便心中疑惑极深,也止住口,不发出任何声音。

二人以同样的姿势端看面前这两幅图,半晌,北行猛然指向青木间的河流,惊呼道:“公子,这三条河……”

苍驳冷然睨他一眼,指尖触上新画,从西北边代表着商阴的青木开始,不轻不重地划上青山间一条曲折的小道,最后止于代表着万聿城的青木上。随即又以最南边的斗追为始,同样是一条曲折小径,终点同样是万聿城。最后是以东南边的松尺为始,和前面两条道一样,终点仍为万聿。

如此,全盘明了。此画用意之深,难有几人能揣摩得透。

北行震愕非常,当年公子收复商阴之后继续北上讨伐,原以为进犯者仅是北边攻破商阴斩杀离秋国猛将苍夬的苗耒国,以及南边突然发起猛烈进攻的宣国,若不是寻至这间破屋观此壁画,何曾想,东边竟还伏着一头虎视眈眈的猎鹰。

且,按着当年的布划来看,东边紧邻松尺城的这头猎鹰,才是幕后真正的布局之手。

好一步险棋,好一场心机,三国并成三面合围之势,先破前门商阴,再攻侧门廉阳,将离秋国大半军力引至此二处,最后在离秋国兵疲马怠之时点燃东边战火,趁机攻入彼时已然兵力薄弱的松尺,由此破开商阴、松尺两大门户,而之后便能势如破竹,直取万聿。

古说,兵不厌诈,这场战谋不可谓不妙,就是不知当年这三国是如何互取的信任,而彼此之间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纵然机关算尽,仍然算漏了一个人,但这个人当年被排出在这场惊天计划中,实属意料之内,谁能想到,一个天生失音的哑儿竟有扭转乾坤之力。

若非苍驳当年的谋谟帷幄,那一场精心布局的结果便是离秋国落为他人囊中之物,被周边三国鲸吞蚕食。而彼时则天下颠危,必定引发多方政权割据,继而自成一主,家不成家,国不成国。

是险,也是幸。

险的是,商阴城已破,廉阳城战旗已挂,而作为离秋国最后的门户松尺城,已然是岌岌可危。只要东边等不及攻破廉阳,提缰纵马奋力往前一踏,国破不过眨眼之事,那时可真就是回天乏术了。

幸的是,苍驳横空出现,让离秋国没有在两年前那场举国哀叹的商阴之战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思及此,北行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而今步踏离秋国国土之上,外有守疆之兵,内有稳秩之士,百姓安居乐业,自给自足,何等偃意,要是当年没有苍驳,那如今的天下又会是何种模样?二月的天里竟不觉骇出一身冷汗。

目巡画里三条水路,北行又惊又怒,但凡由他国始源,流经离秋国之水路,以及境内分支,皆由水司局管理监察,除开竹筏、漂舟,其余船只必须在水司局留名入册,方得下水行舟。

此画中三条水路,虽非紧要之道,且略显弯折,路途辗转,却极易避人耳目,只要水司官员在册子里记上一笔,那些有心之人便如入无人之境,既能避开沿途水兵详查,又能轻而易举深入心腑之地。

由此则水陆皆通,只待外合,攻势便成。

如此大计,非是朝夕则成。

当年眼看大功即成,却被一名从未在沙场洒下过半滴血的少年人从中截断,只恐余烬尚燃。

北行意识到这一点后,正想开口说出自己的担忧,却见苍驳又执起才放下不久的玉笔,如划水般在砚上轻扫两下,继而铺开一张窄小新纸,写道:

轻舟轻,水可覆乎?何以覆乎?

黄瓦黄,雨可洗乎?何以洗乎?

金乌金,西可出乎?何以西出乎?

死灰死,复可燃乎?何以复燃乎?

最后一笔落下,墨尚饱的玉笔重回笔搁之上,笔尖一滴重墨滴落在老旧的木桌上,渗入丝丝裂缝中,洇出一笔古老的墨色。

北行遂而取来一截尺来长的骨头,将信札卷好,放入被掏空的骨头内,再燃烛封口,另两张画纸则被分别折入两卷书册的夹页中,亦用烛泪封住页边,随后提笔于书卷末页内侧,紧贴封线的左下角,轻轻描上一支弓纹,最后再将三物交于并未听命去休息的王嵬。

从废弃小屋送出去的三样东西,不出两个时辰,便会随着别的物什,分三次到达高坐龙殿之人的手上。

不久之后,附着在这个国家阴暗处的蛛网,将会被逐一扫清。

欲使草不复生,当除其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