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两全其美

“哦……”

沈士周哑然失笑,心中思忖:“此子目的虽是好的,但手段还是油滑,竟把老夫实话的团团转。”

而贾环见沈士周感兴趣,微微一笑说道:“如先生所虑,那些商贾心里固然是不愿意的,但如果募捐而来的花在他们自己身上,我估计他们会大方一些。”

“哦,怎么花?”沈士周急切的问着,隐隐中感觉这是两全齐美之策。

“就是用募捐而来的银子买粮食让这些流民吃饱了修路。”

“妙哉!妙妙妙!”

贾环话音刚落,沈士周不禁兴奋的拍了下书桌。

他作为次辅自然能懂得贾环这个方法的妙处:取之于羊用之于羊,既解决商路的问题,又解决了流民的问题,而且路的问题也是国家大计,用流民修路不禁比平时费用低,更解决了流民无所事事而生乱的问题。

这个方法可谓是一箭多雕!更为可贵的是他为沈士周提供了一条思路:工部挖沟垒渠的也需要人吧,因此工部可以拿点银子,带走点人;兵部修筑工事也可以拿出银子,带点人……

沈士周越想思路越宽,禁不住频频点头对贾环赞道:“没想到你居然如此大才!你还有什么想法吗,一齐说出来,我这就去求见皇上。”

这方法在前世上过高中的都知道,不过是罗斯福新政的法子而己,所以贾环听了略感惭愧,谦逊道:“先生谬赞了,还有几点就是现在粮价大涨,希望先生能够控制一下价格,另外北方缺水少粮,草原上的部落一定也不好过,现在或许能将就,但过冬一定会犯边,还望先生注意。”

“喔……好好好……”

沈士周睁大了眼睛,赞赏之色溢于言表,他从没想到贾环小小年纪思考问题竟如此慎密、周全。

而在这时贾环继续说道:“不过这募捐的法子不过是一时之策,治标不治本,学生有意朋友从南方带来一物,名叫番薯,产量高,一亩地新鲜的产量可以达到两千金,而且此物也甚是耐旱,学生在城外乌庄中了一庄子,却是如此,希望先生能加以推广……”

“什么!两千斤!”沈士周身在南方,知道南方的物产,一亩好的水田产稻也不过五六百斤,就这已经可以让江南称为富饶了,这要是两千斤!

“利国利民,功在社稷呀!”

这次沈士周终于不淡定了,他‘唰’的一下从太师椅子上站起,急速的说道:“你现在有吗?拿来我看看。”

“回先生,现在到没有,不过我已经让人明天送过来。”

“好好,我现在去见皇上,把你的法子给皇上说一下,你去写帖子,就用我的名义,时间定在中午吧!赈灾这事早一会是一会儿。”

沈士周说着就往外走,同时喊道:“更衣。”

“都这个时候了,也不留我饭,先生失礼了!”贾环摸了摸鼻子。

……

回到报社之后,贾环草草的吃了些,便回到书房开始写请柬,贴子是现成的,报社有时也接些印刷业务,同时由于各大商铺都定了报纸,报社也有底单,按图索骥写起来也颇为简单。当然贾环并不能记下所有的商铺东家的名字,不过他取了个巧,在开头写上某某店东家致上,下面署了沈士周的名字。

……

养心殿内,天启帝听太监李忠转报说沈士周求见他心里是有些奇怪的,因为沈士周身为次辅,位置在谢俊之下,向来韬光养晦,不出风头的,今天怎么倒主动起来了,还在下朝后求见!

其实沈士周对谢俊的压制早就憋了一口气,只是没有发作的机会,现在贾环送他的点子,让他感觉时候到了,所以才匆匆赶来。

行礼,赐坐之后,天启帝问道:“这么晚来爱卿所为何事?”

“启禀皇上,对于赈灾,臣之学生向我提供长远两策,臣觉得可行,救民如救火,所以臣特地来向皇上禀报!”

封建社会家天下,皇上相当于家长老子,臣民相当于儿子,这要是老子置儿子不管不问,任由儿子饿死,就会在道德上有欠缺,动摇统冶的基础,所以再没银子,就是薄稀饭,也要给流民提供一些的!

而天启帝为此事己经发愁了两天,己经打算像去年一样削减宫中用度,然后让臣僚们捐款,当然天启帝也知道这样做作用不大,只能表现出他对流民的态度。

所以此刻听到沈士周说有可行的计策,天启帝急忙说道:“哦,是何良策?爱卿快说。”

“启禀皇上,我那学生的近策是从商家筹款,所筹的买粮,由这些流民修路,此策颇为可行,但商家是否……”

“妙哉!”不等沈士周说完,天启帝禁不住拍案而起。

当然他兴奋的不仅是这计策的圆满和一箭多雕,作为帝王,眼光和沈士周不同,他看中的更是沈士周话里的来钱的路子——向商家筹款!

士农工商,因为商家地位最低,可商人也是有银子的,天启帝也想从这方面出手,但商人地位低,最为士子瞧不起,要是出手,更有些自污的感觉,更可况天启帝也明白这些商家的背后大多数是他的那些爱卿,这些人说一套做一套,要是让他们出银子,必然朝议纷纷,综上两点,天启帝感觉束手束脚,没有实行。

但现在不同了,国难当头,商家里既然有人自动募捐,你就另当别论了,或许还可以一次为契机,在这块铁幕上打开一个口子!

“怎么收?收多少?首先要你定一个章程……”

天启帝在龙案后来回踱着步,越想越兴奋,沈士周见此只能停下了话,过了一会儿,天启帝才从思索中醒来,捋着花白的胡须说道:“此策甚好,李忠你去把谢俊、赵希成叫来,爱卿,你继续说,那远策是什么?”

听此,沈士周趁机弯了下腰,活动了下僵直的脊椎,说道:“回皇上,是这样的,据我那学生说,他在南方得到一物,名曰番薯,此物耐旱且高产,亩产可达两千斤,如若推广,可保我大明子民从此无饥矣……”

如果您发现章节内容错误请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修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书包小说网新域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