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指尖掐出的非遗

收藏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在平常人看来很贵的东西,而在有钱人眼力,也就是平常!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不同的瓷器,也就有了不同的价格。

就算是乾隆时期的珐琅彩,也不能动辄上亿,最多的其实还是上千万的作品。

而这,就已经很超乎人的想象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一来,同一时期的瓷器,动辄上百万的多,但是动辄上千万的却很少。

特别是器型简单的小碗、酒盅等等,这种还能卖出几千万,历代以来更是绝无仅有。

还是说一件小碗,是清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尺寸是直径16.1厘米,估价10,000,000~15,000,000港币,而最终的成交为6002万港币。

这可不是特殊现象,比如还有在2013年所拍卖出的这一件小碗,是乾隆时期珐琅彩开关花鸟纹对碗。

当时的成交价,大约在九千两百万。

在2015年的时候,所拍卖出的乾隆时期珐琅彩,仕女婴戏小贯耳瓶,当时的价格在一千六百万左右成交的。

其实从以下这几个价格,就能够判断出,当时这一类的瓷器,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

因为价格大多都是在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即使是一些有破损的作品,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为大家所看重的是其艺术价值。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不说原材料的难得,就只是工艺、画片,就足以让人以高价买单。

当然,珐琅彩瓷也十分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

现代人看到,都认为漂亮,那就可以出高价购买。

这个在定窑、汝窑之上,其实是很难看到的。

因为不懂行的人看到了定窑白瓷,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盘子,哪里值个几百万?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斗彩和珐琅彩则不一样!

不管是谁,看到了都认为是好东西,都认为应该值钱。

还有,不光是国人,就连外国人,都是认可的。

毕竟这些瓷器,都借鉴了一些西方审美的东西,他们看着也感觉漂亮,也感觉好啊!

而只要喜欢的人多,那价格还不被顶到天上?

所以,到了此时,陈文哲也放慢了节奏,开始精心仿制。

毕竟不管清三代的哪一位皇帝,都有着经典型的瓷器,特别是珐琅彩。

忙碌了一个多月,陈文哲这一次的仿制,又告一段落。

这一次仿制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工艺复杂。

最重要的是,他在期间还做了一些铜器。

更加准确的说,应该是铜胎!

既然做了珐琅彩瓷,自然就不能忘了铜胎掐丝珐琅作品,毕竟他手中还有一件最顶级的国宝大罐呢!

像是制作他那件云龙纹大罐,如果现在让他做,肯定有难度,但是现在制作一些掐丝珐琅的小件,应该比较容易。

再说,陈文哲可是有铜器精通,他做起掐丝珐琅的作品,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这种等级的艺术品,原来陈文哲根本就从来没有想着制作,因为他知道,工艺是很难的。

在瓷器之上制作珐琅彩,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容易的,最难的就是制作铜胎法郎。

也就是景泰蓝,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

因工艺考究,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突破了以往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制作题材也更为广泛,包含山水、花鸟、唐卡等。

它呈现出国画意境美的同时,还能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立体艺术效果。

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

全程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才算完成。

其中掐丝和点蓝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构成掐丝珐琅画灵魂、骨骼及血肉。

现在陈文哲有了一些自信,但是,他绝对不会开始就做十分复杂的景泰蓝,而是想要先做一些首饰什么的。

只见他左手拿着铝丝,右手中的镊子与剪刀,不停的流畅切换。

在一弯一绕之间,一朵精巧细致的花朵雏形,就显现了。

这就是掐丝,掐丝是将镀金铝丝,按照图案进行弯折处理。

在平面上构成线条流畅、具有立体感的图案。

经过“掐丝”工序的画,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条,既有中国传统图案的美感,又富于抽象线条的魅力。

“掐丝”之后,便是“点蓝”。

点蓝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设计图案中并没有标注颜色。

作品中,花是何种色调,鸟是什么色彩,背景是涂蓝还是描绿,对比是柔和还是强烈……

这些,全都在创作者的心里面。

陈文哲凭借经验和想象,选取颜色,搭配色调。

几乎是在瞬间,他手中的作品,就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这就是最简单的掐丝珐琅画,这一幅小画片,就是一件首饰。

像这样的掐丝珐琅画,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

做掐丝珐琅画,除了绘画功底外,还需要对色彩有着一定的敏感度。

想制作一幅精美的作品,是需要有一定美术功底的。

最近一段时间,陈文哲可以说在恶补绘画技能。

特别是在制作雍正官窑的时候,书画技能要是不行,根本就做不出好东西来,就不要说制作高仿、精仿雍正官窑瓷了。

也只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才能制作一些掐丝珐琅小器。

不同尺寸的作品、图案的复杂程度,都决定了耗时的多少。

小幅简单绘画作品,最快3天能完成。

巨幅大型作品,就有可能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了。

目前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制作掐丝珐琅画中。

当一幅精美的作品完成时,他的内心是充实、愉悦的。

作品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成就感,更是文化得以传承体现的自豪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学懂弄通,更要传承发扬。

陈文哲希望将来有机会,他能够回到学校,把这些工艺都传承下去。

要是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广,那就更好了。

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增设掐丝珐琅画的兴趣班,让孩子们认识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技艺,努力培养出新一代的非遗手艺人,那就更好了。

70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