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六章釉具五色,艳丽绝伦

从汉绿釉,经过南北朝多色釉、隋青釉、唐黄釉。

再到宋代定窑、磁州窑的绿釉、黄釉以及宋三彩。

这些既是一种施釉工艺和配方的演进,也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回归。

汉代崇尚质朴,唐代崇尚奢华,宋代崇尚秀美。

所以在欣赏汉绿釉的时候,总能寻到商周青铜器的影子。

而唐三彩瓷器,则向我们展示盛唐的雄浑气度。

宋代瓷器,却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文人时代的清丽、雅致和秀美。

釉色与器型一样,同样有一个继承和演变的过程。

只是到宋代,绿釉器胎质发生分化。

偶尔试烧的一类超越传统的粗胎瓷器,分离成为白瓷胎绿釉定瓷;

另一类则承袭以往的传统,厚重、粗胎,使用化妆土。

也正因为二者并存,才使我们能够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清楚地看到它的演变过程。

也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历代陶瓷匠人们的良苦用心。

之后就简单了,元青花、釉里红等的出现,急着就是明清的各种釉色瓷器,可以说到了此时已经是百花齐放。

后世的各种釉色瓷器,陈文哲做的最多。

其中的代表,就是乾隆的各种色釉瓷,或者说是瓷母。

现在这件瓷器,陈文哲应该已经可以完美彷制出来,但是他已经没有什么兴趣。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有时间弄一件各种色釉堆积起来的瓶子,还真不如研究一下北宋五大名窑。

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汝窑不说了,陈文哲已经攻克了这座窑口的技术。

定窑刚才已经研究过,定窑白瓷,陈文哲手中甚至还有一件定窑精品。

哥窑瓷他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之前他好几次间接接触,十分明白哥窑的技术。

现在就剩下钧窑和官窑的瓷器了,钧窑,即钧台窑。

这座垭口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

当时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无人能彷造。

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

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

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

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建窑,耀州窑,钧窑,作为我国传统瓷文化正宗,有着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

特别是钧窑瓷器,更是别具一格。

放大镜观察,蚯引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

可惜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就是钧窑瓷器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

于是各地群相彷效,窑口林立,但仍然不得要领。

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考古窑口不计其数,因都未见过北宋官造钧瓷,也只能是管中窥豹。

当然,任何技术,只要现代人想要研究

,而且舍得投入,就肯定有所收获。

比如从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就已经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

他们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

之后还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

这样以来,陈文哲研究钧窑瓷器,就变得比较方便。

毕竟他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如果找到的资料更多,那没准还能站在前人的脑袋上。

可惜,真正的精彷钧窑,做起来还是十分困难。

毕竟钧窑瓷器的一些特征,实在是太过出名。

有人认为钧窑的必备特点,就是釉面具有蚯引走泥纹。

当然,这不完全正确,只能说是特点之一。

很多馆藏钧窑的釉面,是不具有走泥纹的。

因为在当时的官窑,力求釉色均匀。

但由于少数器皿在烧制中的窑温、釉色原料配比、烧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釉面在温度中的变化还原不一,才形成了走泥纹。

只能说,北宋钧窑做到窑变可控,蚯引走泥纹是其特征之一。

用气泡串起一条条呈立体状的蚯引奔爬,蛙卵纹,鱼卵纹包裹正欲孵化而出的鱼籽,等等。

北宋钧瓷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于它对釉面随心所欲的表现力。

钧,即重量,北宋早期官窑钧瓷分量沉重。

中华瓷文化的传统风格,就是外表朴实而内秀其中。

所谓华夷光暗滋的含蓄内敛,道出了宋瓷的本质特点。

五代柴窑瓷器发色的鲜美,以及色调的神奇变化,是我国瓷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牌。

在柴窑瓷的光辉照耀下,宋,元瓷艺向着风格不同,但技艺精深非凡的道路上发展,掀开了我国瓷艺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原创一直贯穿始终,原创是瓷艺生命的灵魂。

一个隐一个显,道出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内在本质。

从石器时代东方人便对玉石内蕴的无穷魅力深深吸引,拓展了东方人领悟自然奥秘宽度与厚度。

可是直到如今,西方人仍然认为只有闪闪发光的东西才有价值。

对自然环境的细微观察,并在瓷器上把它们表现出来,是钧瓷的核心技术所在。

这种表现艺术的高度让人惊叹,并一直是贯穿北宋和南宋宫廷制瓷的主流技术。

瓷器纹理从北宋的隐到南宋的显,以至官窑,哥窑纹理的表面形式对元代瓷艺产生了直接影响。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所以,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