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最具特色标准器

明代的龙泉窑瓷器,纹饰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字、福、寿、金玉满堂等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龙泉窑瓷器的器底十分有特点,而且各个朝代都不同。

比如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与此装烧方法有关;

北宋早期用托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

元代中期以后采用盂形垫具,器物外底中间一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涩圈;

南宋晚期至元中期采用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普遍为朱砂底;

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从造型上看,要掌握不同时代的典型器物,以及同一器物在不同时代的造型特点。

以鬲式炉为例,这种造型在宋代较为常见。

宋代炉一般较矮,轮廓鲜明,板沿口外伸,束腰,腹部突出,三足紧收,廓线起伏明显,整体造型优美细腻。

而明代的同类炉整体造型较呆板,廓线不够流畅。

从细部看,宋代炉器足底部较圆,而明代炉器足较平呈蹄形。

从胎体上看,宋代龙泉窑器物胎土颜色,为白中泛灰。

底足露胎处可以看到桔红色窑红,胎体适中。

较元、明时期的胎体,要轻薄得多。

明代龙泉瓷胎体厚重,胎色灰黄,底足露胎处显现赭褐色窑红。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从釉色上看,典型的宋代龙泉瓷釉层较厚。

釉色青翠,光泽柔和,釉层中有气泡,分布大且稀。

明代龙泉瓷釉层比较薄,玻璃化程度高,透明度好,表面光泽强。

釉色或绿中带棕,接近艾绿,或黄中带灰,二者都很不悦目。

从纹饰看,宋代龙泉窑器物纯以釉色取胜,纹饰装饰极少。

即便有纹饰,也多是刻花装饰辅以篦点和划纹,以及波浪、云纹、蕉叶等图桉。

构图极为简练,手法生动。

而明代器物上的纹饰,装饰较为繁复,图桉带有了明显的象征意义,是明代龙泉窑器物比较常见的装饰手法。

由于龙泉窑瓷器烧制的时间长,跨越的时代多,所以流传到现在的传世作品也比较多。

但是,到了现代,彷制龙泉窑的瓷器也多。

陈文哲要做龙泉窑的瓷器,自然是想要把各个时期的龙泉窑精品瓷器,都收集一件。

只要有标本,他就可以获得一整套龙泉窑瓷器的烧制技术。

那么,鉴定龙泉窑瓷器的真伪,就比较重要。

要判定古代瓷器的年代和真伪,就要掌握不同时期器物的特征。

这些特征要从器物的造型、胎体、釉色、纹饰以及款识等方面人手。

典型特征,就是时代器物的名片。

在了解器物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要将不同时期的标准器熟记于心。

所谓标准器,就是这一时期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能说明这一窑口特色,或者最能代表这一釉色品种的器物。

掌握了标准器,就有了判定的标准。

就能以此作为比照,从不同的方面来判定一件器物的时代和真伪。

先说器型,彷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

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

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

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

彷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彷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

往往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

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彷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

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

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彷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

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

近些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

归纳和总结,就可以提高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再就是纹饰,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

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

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

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彷烧,提供了识别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装烧方法,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

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

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

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

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

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

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知道了各个时期的龙泉窑瓷器的特征,还知道有哪些标准器,接下来彷烧就比较简单了。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以龙泉一带的瓷土、紫金土、石灰石和石英等为原料烧制。

整个过程以手工拉坯成型技术、家传配料方法,用窑炉高温(1310c左右)烧制青瓷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具体工艺流程跟其他窑口差不多。

主要有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拉坯、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等多道工序。

具有特色的传统技术也不少,首先就是青釉配制技术。

制釉的主要原料为紫金土、瓷土、石英、石灰石、植物灰。

配制过程是将上述原料分别焙烧、粉粹、淘洗后按比例混合制成釉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