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修旧如旧,妙手回春

陈文哲现在要想复制海昏侯墓中的漆器,自然就不能不研究其内出土的各种器型,特别是纹饰。

不懂的这些纹饰,根本就不可能仿制成功。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陈文哲还学到了一些小技术,比如木器脱水、修复技术。

因为在博物馆里展出的漆木器,都是经过这些年轻人的手修复出来的。

修复工作最为繁复,第一步是干燥。

就把文物整体定型后,还要把漆皮和残块粘上去。

这种工作起步时,觉得“什么都难”,但通过学习,经历了几年的实践后,就会逐渐找到了感觉。

只不过,不敢学习什么技术,都必须要有兴趣爱好支撑。

要不然长时间工作,只会感觉枯燥乏味。

只要喜欢,才能全身心专注于一件件亟待修复的漆木器上。

或测量记录,或翻模,或将漆木器小心翼翼地与模具贴合定型。

每个步骤都需要很长时间,经常不知不觉就做了一天。

从事文物修复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

所以选择职业,最主要的还是要喜欢。

始于热爱,成于坚持。

在文保工作者们的“妙手回春”下,文物从残骸碎片,到器型、尺寸逐渐恢复。

从氧化黯淡,到“修旧如旧”重焕光彩,这其中,不仅是延长文物寿命,更是通过文物让历史“复活”。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海昏侯墓中总共出土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其中包括大量精美的漆木器。

这些漆器,足够陈文哲学习制作一段时间了。

这批漆木器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从2016年6月开始,就对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漆木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统计、整理与分类工作。

此次整理工作共涉及海昏侯墓出土漆木器2000余件,其中较为完好、能辨识器形者1100余件。

其余多为漆木器残件,或漆皮残块。

研究漆器首先要知道材料和制作技术,也就是胎质与制法。

既然是漆器,首先就是木胎。

木胎依据制法可分为斫制、旋制、卷制三类。

斫制是在整块木料上,斫削出器形的制作方法。

在木胎上留有制作痕迹(如削、剜、凿、刻、刨等)。

使用这种制法制作的漆木器,主要有勺、耳杯、几案、剑鞘、剑盒、绞线轴(绕线棒)、木俑等。

再就是旋制,旋制是在整块木料上,旋削出器形的制作方法,在木胎上留有旋制痕迹。

使用这种制法制作的漆木器,主要以盘、碗为主。

第三种是卷制,卷制是用薄木板卷出器壁的制作方法,在木胎上留有衔接痕迹。使用这种制法制作的漆木器主要以卮为主。

除了木胎,还有夹纻胎。

夹纻胎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再将若干层麻布附在内胎上。

待麻布干实后,去掉内胎(即“脱胎”),以麻布为胎骨。

使用夹纻胎的漆木器,主要有奁、锺、卮、盘、碗、笥等。

除了胎和工艺,再就是研究漆器上的纹饰与文字。

纹饰以漆绘占绝大多数,纹饰多见云气纹、三角形纹和变形鸟头纹,其次为龙虎、神兽等动物纹饰。

文字多以朱漆、黑漆书写,部分为刻划,文字可分为四类。

首先标记物品主人,或制造者。

如“李具(李氏具杯)”“张氏”“庞氏”“昌邑”“安武曹”“大所曹”“郭野曹”“庄曹”“曹”等。

再就是标记器物名称功能,与数量尺寸。

如“绪银椀十枚”“绪银六升盘五十枚”“医工五,药汤”“医药”“酒杯御酒”“御酒杯”“甲子”“五”等。

第三种是表达祝福,或规诫。

如“食官慎口”“御酒盘,慎毋言”“名曰寿驩,御酒承盘此聚完,日乐无患”。

最后是物勒工名,综合记录制作信息。

像“苐一,卅五弦瑟,禁长二尺八寸,高七寸。昌邑七年六月甲子,礼乐长臣乃始,令史臣福,瑟工臣成、臣定造。”

“私府髹木笥一合,用漆一斗一升六籥,丹臾、丑布、财用、工牢,并直九百六十一。昌邑九年造,卅合。”

“私府髹丹木笥一合,用漆一斗二升七籥,丹犹、丑布、财物、工牢,并直六百九十七。昌邑十一年造作,廿合。”

知道了工艺、纹饰,胎质,就可以分类了。

海昏侯墓出土漆木器多为实用器,少量为明器。

依据功能可分为饮食用器、生活用器、兵器及兵器用具、乐器及乐器用具、明器,共五大类。

饮食用器有耳杯、卮、盘、碗、勺、锺。

生活用器有盒、奁、笥、杖、几案、棋盘。

兵器及兵器用具有盾、弩、剑鞘、剑盒、绞线轴(绕线棒)。

乐器及乐器用具有瑟、瑟禁、摇铃、编钟架。

明器以木俑为主。

首先说饮食用器,这一类最多。

比如耳杯,海昏侯墓中就发现了567件。

当然,这些仅计能辨识出器形者。

耳杯均为椭圆形,两侧均为月牙形耳,圆唇,弧壁,平底,矮圈足。

依据耳杯的尺寸、纹饰与文字,可分为御酒杯、素面杯、“曹”字杯、李具杯(大)、李具杯(小),共5种。

再就是御酒杯3件,这些酒杯属于夹纻胎,表髹黑漆,里髹朱漆,唇部口沿及内底均髹黑漆。

内底刻划云气纹,云气纹外围有一圈,由八组朱绘双点纹,和刻划平行线间隔组成的边缘装饰纹带。

耳杯口沿外侧(包括耳缘)装饰一周朱绘双点纹。

内底上刻写有“食官慎口”四字,外底刻写有“御酒杯”三字。

这些酒杯属于漆御酒杯,这可是身份的象征,而这种酒杯还是木器,就更加难得。

除了这些御酒杯之外,还有素面杯15件。

它们属于斫制木胎,表髹黑漆,里髹朱漆,唇部口沿及内底均髹黑漆。

通体素面无纹饰,长13、宽10、高3.5厘米,重45克。

除了这些比较珍贵的木质酒杯之外,数量最多的是曹字杯,总共发现了301件。

它们也属于斫制木胎,表髹黑漆,里髹红漆,唇部口沿髹黑漆。

通体素面无纹饰,内底上用黑漆书写“郭野曹”三字。

这种杯子长14、宽13、高4.5厘米,重105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