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解锁的新武器

“你可总算来了,老李盼星星盼月亮,都快盼成望夫石了。”

袁朗刚一进门,丁伟就上去拉住了他,生怕他跑了似的。

中条山分军区,有名有姓的五个,三个在场,缺了袁朗开不了作战会。

“难道鬼子要来扫荡了,这么着急?”

袁朗大胆的猜测,除此之外,他想不到什么理由,让他连饭都来不及吃,跑过来开会。

“没错。”

李云龙抬起头一脸的严肃:“鬼子要动重兵围剿,这次咱们的麻烦不小。”

“那是我来迟了。”袁朗道。

现阶段,华北实力最强的还是日军,一旦敌人认真了,他们八路军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既然袁朗来了,作战会议就能开了。

四人围在一副大比例的山西地图旁边,由李云龙讲述敌情。

“目前我们已知的,日军调动部队的番号,有四个旅团。

保守估计兵力在两万人,加上地方的守备队,伪军汉奸,最终兵力应当在三万人左右。

短时间调动这样庞大的兵力,对于后勤的压力不小,日军优先依托铁路运兵,其次是公路。

从太原来的日军,最终应该汇聚在临汾,从我军北面向南进攻扫荡。

从东面集结的日军,都会汇聚到晋城,从东向西进攻我根据地。”

西面是太行山脉,主要是八路军的势力范围,日军只龟缩在县城里,平日里不敢出来。

南面是黄河,日军不会选择跨河而进那么蠢的做法,那对后勤实在是个考验,且根本起不到有用的效果。

“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日军的指挥官是谁?”丁伟问道。

“还在查,可能是某个旅团的少将,更有可能是师团一级别的中将,毕竟四个不同的旅团,统帅指挥必须得有压轴的人。”李云龙道。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

四人各有所思,可以肯定的,是都在头疼。

最少两万日军来围剿,这可不是小麻烦。

平日里在各地守备的日军,就已经够难对付的了。

而集结起来参加围剿行动的日军,会有完备的野战火炮配备,专门来打,飞机支援一定少不了。

天上追,地上堵,日本人一定是存了要将他们根据地一口吃掉的想法。

于大勇颓然的叹了口气:“这咱们肯定打不过,县城还有最近攻略的地盘都得放弃,退回到山里面,跟小鬼子慢慢耗。”

李云龙的脸色垮了三分。

丁伟跟着也赞同:“参谋长说的对,咱们总共才一万一千人,一多半都是新兵蛋子,连枪都打不准。

鬼子的飞机大炮肯定不会少,咱们要是在平原打阵地战,一定是要吃大亏的。

撤到山里去,依托地形节节防守,那就是咱们的拿手好戏,小鬼子的精锐之师来了,也得给他打成疲惫之师,逼得他不得不撤。”

现在已经垮了五分了。

诚然,丁伟他们两个说的很对,以他们目前的情况,是绝不可能跟两到三万的日伪军硬碰硬。

但李云龙不甘心啊!

刚打下的县城,刚解放的乡村,转眼间就白白扔给敌人。

能做得出来,就不是他李云龙了。

现在是二比一,李云龙把目光放在了袁朗身上,“你怎么想?”

袁朗一直以来提供武器弹药,解决了李云龙大部分的后勤问题,要打硬仗。

袁朗不点头,李云龙就得心虚三分。反之,要是他承诺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李云龙就敢甩开膀子跟鬼子硬干。

钱是男人的胆,弹药武器是军人的魂啊!

袁朗端起茶缸,沉吟了良久:“我先说几点。小鬼子大搞三光政策,有多畜生你们是知道的。

所以,咱们要么不打,要打就得转移老百姓,省得把小鬼子打疼了,拿老百姓出气。”

丁伟和于大勇都点了点头,鬼子前段时间扫荡大搞屠杀,他们都有所耳闻。

作为军人,保护老百姓,当然是他们的职责。

李云龙:“你接着说。”

“小鬼子重兵来攻,时机非常蹊跷,我有理由认为,咱们兵工厂其实已经暴露了,不然不足以解释日军的动机。”

完成上一个任务后,袁朗紧接着就接到了新的任务:找出隐藏在内部的大量叛徒,解决部队的隐患。

奖励:仿m24木柄手榴弹生产线两条,生产十万颗原材料。

他之前还没有思绪,但听闻日军大举来攻,便联想到了此事。

不然之前他们拿下了山城,也没见日军这么大动静啊!

丁伟恍然明白了:“我说呢,为了一个县城也不至于啊!袁朗说的很有道理,小鬼子要是奔着兵工厂来的,那就说得通了。

要真是这样,就更应该把兵力缩回去,节节抵抗把日军挡在山外头,绝不能威胁到咱们的兵工厂。”

刚刚建立的兵工厂,寄托了许多人的希望,是他们八路军未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

就是整个分军区的人都打光了,也得保住兵工厂。

李云龙和于大勇对此也很认可。

于大勇更是建议,如果遇到最坏的情况,就把机器拆走,掩埋在大山的深处,等到把日本人赶走再取回来。

“那倒不用,还没到那份上。”

袁朗压下了于大勇的担心,对李云龙说:“记得我说要给你个惊喜吗?现在惊喜来了,喀秋莎火箭炮听说过没有。”

“什么炮,多大口径的,几门啊?”李云龙啪的一个急切的三连问,关心的都是重点。

丁伟一样是识货的主,见识过袁朗提供的,105毫米口径榴弹炮, t32a坦克,还有88毫米防空炮。

能让袁朗称之为惊喜的大炮,肯定不是一般的货,也都竖起耳朵听。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人今年才投入实战的大口径车载火箭炮,最新的啊!这可是把德国人打的抱头鼠窜,做梦要搞,也搞不到的火箭炮。”

袁朗一番吹嘘,先把三个人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当然,这不能算是吹嘘,事实就是如此。

就在过去的6月28日,苏联编成了bm-13-16火箭炮(被后来的苏联士兵称之为喀秋莎火箭炮)的第一支作战部队。

莫斯科军区的7辆发射车被编为独立实验部队。

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该火箭炮连首次参加实战。

作战中,7门bm-13型火箭炮速射112枚火箭弹,猛烈轰击德军刚刚占领的火车站,杀伤、摧毁了德军大量人员和物资。

德军军官在向他们的上级汇报中说:“我们正在被一种火力强大的武器攻击,苏联人正在使用一种新式火炮,我们的伤亡很严重。”

苏联人给该火箭炮,都准备了额外的炸弹,一旦发现会落入德军手中,就必须引爆摧毁。

所以到整个二战结束,德国人也很少有缴获到的喀秋莎火箭炮。。

袁朗要不是有系统签到解锁,想要,别说门了,连窗户都没有。

李云龙一个劲地追问,火箭炮的口径,威力,射速多快?

袁朗也不长篇大论,只挑他们关心的说:“火箭炮的口径是一百三十二毫米,但由于发射方式,装载的炸药更多,威力相当于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丁伟眼睛都绿了:“这么大口径,小鬼子也没多少这样的大炮吧!”

“那是,这种口径的大炮,都叫重炮,鬼子师团一级的野战部队才有,咱们还从来没见过。”于参谋长感慨,没想到他们八路军也能用上了。

日军在整个二战,装备的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也才五百门。

攻击堡垒和重要工事都嫌不够,根本不可能拉过来追着八路打了。那跟大炮打蚊子没什么区别。

李云龙现在就关心一个事,这个火箭炮有多少门?

袁朗微微一笑:“说出来吓死你们,相当于九十六门。”

三人直接大脑当机了,脸上的表情直接僵住了,看起来滑稽极了。

丁伟拍了拍脑袋:“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对不对?”

“这一定是开玩笑。”李云龙表示赞同,他们整个分军区都没有那么多炮,一百五十毫米的重型榴弹炮,一下能搞来九十六门,把火车都吹上天了。

于大勇也跟着附和:“南面的蒋军,抗战以前花大价钱,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才从德国人手里买来了四十八门,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弹炮。

退一万步说,每一门炮都得车牵引,或者多匹马拖拽,你就是有九十六门,怎么才能运得进来?”

三人都只当袁朗开玩笑,可是看他一脸认真的样子,渐渐的都笑不出来了。

李云龙严肃的问:“不开玩笑,这是真的?”

“一门火箭炮,拥有十六个发射管,六门火箭炮,可不就相当于九十六门重炮嘛!”袁朗抿了一口茶水,淡淡的回道。

“谁算一下?”

李云龙大字不识得几个,算数更别说了。

于大勇抢着说:“六乘以十六,六六三十六,一六得六,真是九十六。他说的没错唉。可真有十六个炮管的大炮吗?怎么发射呢?”

倒不是说他缺乏想象力,而是绝大多数人普遍都想不出来。

火箭炮也不是一个天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而是众多科学家,花费数年乃至十数年研究的结晶。

就拿喀秋莎火箭炮来说,一战的时候就开始研制了,到二战最近才投入使用。

普通人要一下想明白了,那才叫奇怪。

“这你就别琢磨了,火箭炮还在路上,等回来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袁朗很难解释这其中的原理,只是向三人详细的描述了,火箭炮的情况,和苏联人如何将其投入到作战中。

“老李,六门喀秋莎火箭炮,五个波次的火箭弹,你就琢磨琢磨,怎么用,能利益最大化,把小鬼子打得最疼。”

六门火箭炮,一个波次的发射,九十六门火箭弹,相当于四个炮团的齐射。

覆盖的面积有多大,缺乏数据,算不出来,李云龙也很难想象,只知道是非常大。

琢磨着,李云龙突然嘿嘿的笑出了声:“嘿嘿,老天爷,四个重型榴弹炮兵团的火力,咱老李做梦都没敢那么想。”

“是吧,这要是用上了,直接给小鬼子一个大惊喜,让他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丁伟也跟着笑,以前分家的时候肯定没他份,但现在是一家人了,李云龙能指挥,他以后也能指挥。

这个副司令不白干,赚了。

“八公里的射程,卡车能拉着走,覆盖面积又大。”

李云龙手指在了地图上的晋城:“这里是小鬼子的集结点,在他们集结的时候来个狠的,先给他们来个当头棒喝。”

丁伟对此表示同意,但他有不同的看法:“最好调动一支主力部队,趁炮击之后敌人没有反应过来,冲上去打个歼灭战,尽可能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新二团!”

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

装备了大量冲锋枪和轻机枪的新二团,是担当此任的不二选择。

除此之外,四人还确立了接下来的应对策略。

阴山县立在此处就是吸引日军火力的靶子,坚守打硬仗,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是他们现在不能承受的。

所以县城肯定是要放弃的,要保存实力化整为零,掩护老百姓撤到山里面。

而整个中条山所有的进山路口,都要立即勘察防御点,修筑防御设施,埋设雷区。

在必经之路,依据山势地形设计构筑战场。

成为他们战斗的最好掩护,同时也成为日军不断流血的伤心路。

在山里面打仗,是他们八路军的拿手好戏,这都不必多提了。

在会议的最后,李云龙最关心弹药的问题,这样一场硬仗打下来,消耗的弹药物资是海量的,把家底搬空都不一定够用。

袁朗拍了拍胸脯:“弹药物资我解决,让赵政委黄河边上等船的。”

“那个喀秋莎火箭炮什么时候到?”李云龙关心的问。

“你说个地点,两天内送到。”袁朗自信十足,要不是为掩盖一下,现在就能到。

最大的后勤困难都解决了,李云龙听闻大喜:“好,一言为定,按照计划开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