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被救凌云峰

甄家八十一口全部遇难,惊动全城,除了甄远道,其他甄氏家眷的尸体脸部皆被乱刀划破,难以辨认,我弟齐衡赶到时,也被这残酷阵仗吓了一跳。怡亲王早早就在此调查了,他告诉齐衡,划破人脸只是障眼法,人的面部虽无法辨认,但男女之分却做不得假,在根据户籍名册清点尸体时,发现少了两具女性尸体,而多了两具男性尸体,少了的,便是甄母和年仅十岁的玉娆,而多出来的,从身形穿着分析来看,极有可能是拜火教的暴民。

“怡亲王,你是说甄家母女有可能逃跑了出去,并未被暴徒杀死?”齐衡问到。

“还不能确定,也有可能被拜火教抓了过去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有些蹊跷,为什么拜火教的人会死在甄府家眷之中,为何甄府上上下下容貌俱毁,但唯独甄远道却没有这样,这番做法,本王还暂未想通。”

“末将经多日暗查,已大致确定拜火教在京中的老巢”。

“何处?”

“在昌平回龙苑的四方胡同那里”。

“通知年大将军,这次一定要端了这批贼人不可”。

午时三刻,四方胡同里正发生一场恶战,洪教主抵挡不住朝廷派来的2万精兵,但以他的神功,独自脱险还是不在话下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洪独秀大吼一声,“大丈夫能屈能伸,本座去也”,说罢只得抛开教众,独自破墙而去,年羹尧早就派了一小队弓箭手在胡同口埋伏,只见洪独秀不知使出什么怪异功夫,竟将弓箭手们射出的弩箭全部盘旋到一个罗盘之上,然后又用内力尽数打出,将弩箭射了回去,反而是这一小队弓箭手死的死,伤的伤,弄得清军一片狼藉。

“好厉害的功夫,让本将军会你一会!”齐衡拔出重剑,迎面砍去,两人在空中接了几招,“你这娃儿的功夫不错,长得也俊俏,不过本座可没闲工夫跟你在这耗下去,不如跟了我,本座再教你更厉害的功夫,你可依我”。

“口出狂言,找死,快说,温实初被你藏在哪里?”。

“你说的就是那个细皮嫩肉的制药小子,我让他医好我的教众,结果他死都不依,所以我只好把他杀了落”。

“什么,温实初已经死了?”齐衡心中挂念着姐姐的重托,如今温实初已死,他要怎么和姐姐交代呢,于是神情恍惚了一下,

“别听他的,有人来报,已经在一处柴房内救出了被关押的温实初,他这是在炸你!”远处传来怡亲王的一声大喊。说时迟那时快,就那么一转眼间,洪独秀看准时机,猛地一掌将齐衡打伤,便扬长而去。

另一边,凌云峰上,清凉台内,甄氏母女惊魂未定,甄母已经半身不遂,下不来床,而玉娆则昏死了过去,仍未清醒。救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叶澜依,她当初被果郡王安排入年府,表面上是替年羹尧养马驯马,其实是暗中帮忙果郡王窥探年家的动静。

那一日,叶澜依偶然瞧见有两个回民打扮的人蒙面从年府走出,当下存了疑心,便一直尾随在二人身后,没想到那日甄府门前的守卫皆昏睡一地,两个蒙面人飞檐走壁如入无人之境,入甄府后见人就杀,一时间刀光血影,惨不忍睹。

在那时,甄远道拼命护住甄氏母女,跪在地上求饶,没想到那两个蒙面人见到甄夫人美貌,竟想要Y人妻女,甄父拼死反抗,被一刀杀死。叶澜依看到年仅十岁的玉娆,想起了当年那个可怕的夜晚,她当时也才十多岁,师父人面兽心,竟想要奸污于她,她猛地操起柴房里的一根烧火棍,狠狠敲打过去,便逃了出去。

如今的叶澜依,为了报答当年果郡王搭救之请,已苦练一身武艺,见到和当年一样的场景,岂能坐视不理,趁着歹徒色心既起,并未留意叶澜依的存在,叶澜依手起刀落,用短刀从背后割破了两个蒙面人的喉管,喷涌而出的鲜血快要冲到房梁上,把玉娆吓晕了过去,甄母瘫软在地,叶澜依吹口哨唤来自己带来的一匹快马,将失魂落魄的甄氏母女拴在马背上,驰骋而去,直往凌云峰方向。

阿晋已经去通知果郡王了,王爷赶到时,见到甄母的样貌,一时间有些恍惚,彩蘋连叫三声王爷,果郡王才回过神来,将叶澜依拉到门外,对着同样疑惑不解的叶澜依说到,“这件事情,本王会处理的,你且回年府,不要打草惊蛇,让年羹尧的人起了疑心”。

“遵命,王爷!我只是看到甄氏母女险些惨遭玷污,于心不忍才私自将她们带来清凉台的,王爷不怪罪已是天赐,奴婢这就回年府继续待命”。

“你这是做了一件好事,本王怎么会怪罪你呢?”

得到王爷的夸奖,叶澜依比得到什么都高兴,一扫一夜未睡的疲惫,这就打算起身回年府。

“路上小心!”王爷丢下一句,便入殿继续嘱咐彩蘋好生照看甄夫人,不再理会门口的叶澜依,叶澜依心下一暖,也踱步离开了清凉殿。

“像,实在是太像了”,王爷顿了顿,转头吩咐阿晋,“你去将太妃身边的元春师太请来,她的医术不错,且受伤者为女眷,宫中太医多有不便,只得劳烦母亲那边派人前来了”。

“小的遵命”。

“为妇多谢王爷和刚刚的那位女侠相救,为妇不能起身行礼,还望王爷海涵”。甄母遭此大难,如今却还能气定神闲的道谢,真有当家主母之风范。

“甄夫人快别这么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王的母亲乃玉虚道观冲静师太,吃斋念佛,一生向善,小王如此也是在替母亲大人积德行善”。

“王爷既乃宫中之人,必然知道莞嫔娘娘吧!”说到此处,甄母的眼角闪出些许泪光。

“知道,小王有幸曾与莞嫔娘娘有过数面之缘”。

“还请王爷告知我那女儿,我和玉娆二人都还活着,那孩子素来孝心,我不想她错了主意,这便是救了她的命了”。

“甄夫人请放心,本王一定把话带到”。

“命妇在此多谢王爷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说罢甄母开始抹起了眼泪,果郡王刚想要安慰几句,却也不知从何说起,这时,彩蘋领着元春师太进门来了。

元春师太先是看了看昏迷的小玉娆,替她把了脉象说,“王爷,小姑娘暂无性命之忧,只是受惊过度,待她醒来,可能会有失忆之症,不过小小年纪经历这些,失忆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还请师太尽力医治,玉娆成人后,我必让她偿还师太的大恩大德!”

“观世音菩萨在上,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救人乃贫尼分内之事,施主不必挂怀,既受王爷所托,施主的伤势,且让贫尼一同看看吧”。

元春师太给甄夫人把脉之后,长叹一声,“哎,即便是我师祖在世,这位女施主的腿疾恐怕也不得见好了”。果郡王听后很是担忧,急忙问道,“还请元春师太尽力诊治,此位女施主乃我宫中一好友之母,且她现在动了胎气,本王不想让她过分担忧。”

“哎,贫尼只能尽力一试,能让甄母的双腿在雷雨狂风时节少些痛苦便是”。

王爷谢过元春师太,这元春师太不是旁人,正是王爷的生母舒太妃的教引姑姑,舒太妃当年出家之时,身边只有这位教引姑姑相随,她们二人在玉虚道观相依为命数十载,王爷也早把元春师太当做了亲人一般看待。

元春师太还有一姐姐,叫莫言,是甘露寺的姑子,甘露寺乃大清国寺,当年康熙帝驾崩,舒太妃奉太后懿旨出宫,原本是要去甘露寺戴发修行的,不知怎么的又被赶去了玉虚道观,不过到后来也不是啥坏事,待到果郡王长大成人后,在果郡王的安排下,玉虚道观的主持早就是元春师太了,舒太妃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果郡王进宫报信前,甄母给了她一个信物,是从玉娆脖子上取下的,那是一个羊脂玉环,做工精细,美轮美奂。甄母对果郡王说“这羊脂玉环是我出生时便戴着的,后来成了我的陪嫁,生了嬛儿后我便给她带着,希望她一生平平安安,谁知道她长大之后,读了些书,竟不喜这些金玉之物,说什么風雨文学,她日日夜夜都睡在黄金屋里了,哪还需要些什么金玉之物呢。”

果郡王听到此处,会心一笑,心想这的确是她的性格,随后又听甄母继续说到,“王爷,请把这玉环当做信物交给我那女儿,就说我在王爷这儿一切都好,请她放心,王爷切不要把我和玉娆受伤之事告诉我那女儿,宫中凶险万分,还请王爷护她平安生产!”

果郡王接过玉环时,仿佛在哪看到过似的,一时间也想不起来,让阿晋准备个锦盒轻轻放好,便出门进宫去了。果郡王驰骋着烈马,片刻也不敢耽搁,因为在那堵红墙之内,还有他的“心上人”等着他去拯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