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剑指外戚(4k)

事实上郭女王何止是有点想当皇后,她简直是想得都快要疯了,当得知曹操居然主动提议废后,却提议让伏氏顶替回来的时候,气得她好悬没把孩子给早产出来。

凭什么提议伏氏啊,为什么不选我呢?曹操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个聪明人,而聪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合作的么?

在此之前,郭女王其实并没把伏氏放在眼里,毕竟伏氏虽然有个前任皇后的名头,但实际上此人在朝堂毫无根基,本朝和其他时候可是大不相同的,这满朝的文臣武将都是战场厮杀出来的,换句话说都是骄兵悍将。

以当今天子的威望,确实是不需要委曲求全的政治联姻,但是天子难道不考虑身后事么?

皇后对于大汉王朝真正的意义,不就是在于天子驾崩之后,帮助未来的太子掌控朝堂么?

伏家都是儒生,偏偏天子又重法,最重名实相符,哪还有时间让伏家作为外戚重头开始呢?直白点说,天子明天要是嘎嘣一下死了,凭伏完,他说的话你看曹操刘备谁会当回事儿?

历来但凡开国之君,几乎都是用重臣之女做皇后,是有道理的。

要知道东汉王朝自打建立以来,刘协的前面一共出了十三个皇后,这十三个皇后中,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子,就是刘协他自己的嫡母何氏!那个还是了他亲妈王美人,还几度想向刘协本人下毒手的恶毒女人。

其他的十二个皇后里,郭氏、阴氏、马氏、邓氏、窦氏、梁氏,占据了绝大多数,都是开国的功臣元勋的后代(真的有几分共天下的意思)

而这大汉之所以沦落成现在这个样子,不就是因为何进与何后这两个,在东汉王朝的外戚中唯一一对儿平民出身的二逼胡搞乱搞么?

有这样巨大的教训,加上何氏留给天子的印象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肯定是噩梦级的,天子又如何会册立伏氏这个在朝中没有根基的人当皇后呢?

可曹操他是不是疯了啊!建议天子废掉皇后推伏氏上去,怎么想的啊!

伏氏如果真的得到了曹操的支持,自己还当个屁的皇后啊!

简单来说,郭女王是有一定把握,在数年之内把曹曦从皇后的位置上拉下来,自己顶上去的。一方面曹操和天子的关系比较复杂,是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一种君臣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曦本人确实是有点蠢,她爹如果不是曹操在后宫这种凶险的地方,早就被人连着骨头给嚼下去了。

可如果后位换上了向来端庄持重,甚至始终都管理着北宫织女的伏氏,那郭女王真的就一点赢的把握都没有了,她能做的就只剩下冲着伏氏跪舔了。

这让她如何能够甘心?

于是……

“陛下,臣妾以为,皇后这次虽然确实做错了一些事,但性质并不算严重,至少也应当算是情有可原,况且陛下既然委派她进行监国,她自然也要为陛下分忧,难道空占着后位却什么都不做么?既然做事,肯定就要出错,她也是第一次监国,刚开始监国,总还是需要成长的啊,如此轻易就废掉她的后位,这是何等的残忍?”

刘协闻言非常的感动,握住了郭女王的手:“我一直都知道爱妃与皇后不和,不想这个时候爱妃居然能如此的深明大义,居然……哎,爱妃,你可真好,有妃如此,真是朕的福气啊。”

“我与她不和,还不都是为了争宠,你既然知道我好,以后对待我们娘俩,可要更好一些才是,这些事情,即使臣妾不说您也一定会想得清楚的,不过陛下,可是因伏姐姐的事,而感到心中有愧?”

“是啊,不管怎么说,她本就是皇后,当初废她……哎!”

“陛下何必只拘泥于皇后呢,臣妾以为……这宫中只有皇后,贵人,美人三级,是不是少了点?”

“爱妃有何良策?”

“臣听说,这大臣们有时娶妻之后,还会另设平妻之职,比如他曹操自己,不就在刘夫人生下曹昂之后让他做了平妻,一应礼法用度与丁夫人相同么?陛下何不也像民间一样,设立平妻,位次皇后,礼与后同呢?”

“平妻?哦……我明白了,爱妃的这个提议好啊,所谓三妻四妾,不就是一正两平的意思么,朕明白了,哈哈哈,这个主意可真好。”

这个他理解的还是挺快的,这玩意不就是清朝时的皇贵妃么。

虽然是历史盲,但好歹上辈子没少看电视剧,清宫戏又是半壁江山,对这个他理解得倒是快。

“是了是了,可以搞个皇贵人,爱妃你可真是朕的军师啊,这样好这样好,这样让伏氏来当这个皇贵人,这不就两个都不负了么,对,以后宫里一个皇后,一个皇贵人,太平无事。”

“一个?哼!”郭女王突然一甩脸子。

“爱妃,你生气了?”

“不敢。”

“好了好了,我知道爱妃的意思,那,两个皇贵人,何氏一个你一个,行了吧?”

“嘻嘻,陛下真好”

于是,这样荒唐的行政命令就这样发出来了。

说实在的这也就是刘协作为中兴之主权柄太大,真的做到了出口成宪,否则这条命令肯定是发不出来的。

还是那话,东汉时的皇后,真跟其他朝代的不一样啊!

清朝时,其实不管是皇后也好,皇贵妃也好,本质上无非是作为一家之主管理后宫事物,至少对于天下是没什么影响的,除了孝庄和慈禧两人之外也没听说清朝有后宫干政的情况,而即使是慈禧时期,后权与皇权的博弈也始终都是朝政最主要的焦点之一,后权,即使是垂帘听政,也是不可能完全挤压了皇权,皇帝的命令教圣旨,太后的命令叫懿旨。

而汉朝呢?皇帝的命令叫诏,而太后的命令,也叫诏!

太后的命令在法律层面和表现形式上与皇帝的命令没有任何的区别!

神特么仪同皇后,将来皇帝死了这两个皇贵人是不是要仪同皇太后?这不算是乱来么?

于是荀悦肯定是要琢磨这个事儿的。

越琢磨,就越觉得这里头有深意。

“张公公,这……一宫三后,天子这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中书台,荀悦小心翼翼地找来后宫中跟了天子最久的宦官,满脸笑容地放低了姿态询问道。

张宇见状却是笑着道:“荀令君这就是明知故问了啊,天子这次的深意并不复杂,以令君的能耐,怎么可能会猜不到呢?令君要试探,自己去问天子也就是了,何必来问我呢?”

“这……呵呵,毕竟是天子家事,确实……不太好说啊。张公公,你就帮我一次吧,我一定记着你的情。”

张宇看着他笑笑道:“情就不必记了,只是马上就要开议税大会了,根据校事府掌握的情况……有些地方的具体税政执行情况,真可谓是触目惊心啊,老奴是不敢欺瞒天子的,那就只能狠狠的得罪诸公了,到时候外朝非议,怕是少不了,虽然有天子做靠山,但天子终不能什么事儿都站出来亲自维护我们吧?你们读书人,口笔如刀,太厉害了,还望令君能对我,和我手下那些个残缺的可怜之人,多多照拂才行啊。”

荀悦闻言马上郑重地道:“公公这话说的,未免太拿我见外了,我这中书台同样也是天子的官,办公的地点同样也是在北宫,实不相瞒,我自己其实也早已经将自己当做了宦官,你我立场相同,实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次税议,起风波是必然的,无论是明刀还是暗箭,我自然也是要尽力帮你抵挡,我跟你保证,只要是我还在朝堂一天,就绝不让公公受半点委屈。”

同时心中也是了然,恐怕这次校事府查到的东西真的是能将天都捅出来个窟窿,否则这张宇万万也不至于怕成这个样子。

张宇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这才将话题转过来,道:“令君的顾虑我也明白,因此刚刚服侍天子的时候我也已经代令君问过了,天子特意明说,不给伏、郭两家另封爵位。”

“真的?”

“天子原话:‘曹操能封到国公,那是他扶保大汉于将倾的大功劳,与皇后有个球的关系,而郭家受用,甚至郭嘉以后封爵也是必然,但也是因为他们在法家上的权威,是因为朕孱弱时,他们举家来给我当宿卫的报答,同样与后宫事物无关,伏完一介儒生,又没有战功,他们伏家凭什么封爵位呢?’”

“原来如此,那……”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陛下的表兄王瑞袭爵都亭侯,早就托人找过我,问能不能让他封个亭侯,我也早就问过了,陛下没那个心思,他说侯爵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别说亭侯了,事实上陛下对王瑞的都亭侯之职都颇有一些微词,还是在老奴的劝说下才给他留着的,您啊,放心大胆的做吧。”

所谓王瑞,即是刘协的舅舅王斌的儿子,袭爵成为了都亭侯,换言之,也就是刘协的娘家人。

事实上,董卓废帝这事儿,其实并不是完全没谱的,先帝时,刘宏换太子的心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与何后的夫妻感情也早就已经完全崩盘了,刘协的舅舅王斌就是那时候封的侯,奈何何进当时大势已成,确实是不能轻易废后导致国家动荡,加上他死的确实也有点突然,这才不了了之。

就见张宇侃侃而谈道:“令君,咱家入宫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就连先帝都是老奴看着长大的,既然你答应保我,自认宦官二字,那就是自己人,老奴托大,跟您说两句心里话?”

“公公请讲。”

“我朝自高祖以来,外戚专权这四个字便始终如噩梦一般萦绕朝堂,自光武之后愈演愈烈,就连废立天子之事也屡有发生。不客气的说,这大汉之所以闹成今天这个样子,和这外戚是无论如何也分不开的,对吧?”

“公公所言甚是。”

“外戚专权之基,首在封侯,我朝以来但凡后族几乎都要封侯爵之位,皇后的亲戚封关内侯,太后亲戚封列侯,且总是让他们掌管禁军,这确实是不假的,然而真要是普通人,难道封个侯爵就真的能够在朝堂上只手遮天了么?除了这侯爵制度之外,外戚专权,又何尝不是他们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实力呢?邓、梁等家族本就是我大汉一等的豪强大族,勋爵世家啊!”

荀悦闻言自然点头。

“其实,天下人都说先帝昏庸,咱们自家人不说那虚的,天子本人对先帝也是微词甚重,提起先帝,老奴已经好多次从天子口中说到昏君二字了,然而老奴说句真心话,难道先帝就不想重振朝纲么?废宋立何,难道就不是为了终结这外戚专权的怪圈么?”

荀悦忍不住出言反驳道:“确实如此,然而也正因为何进兄妹二人出身低贱,一来不晓朝堂进退之道,终酿董卓进京之大祸,二来,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根基,这才不得不依重袁绍等党人,而这些党人发展至今早已是尾大不掉,天下变成这个样子,未必就不是他们有意为之。”

“是啊,正是如此,这皇后出身太高,一旦外戚把持了朝政,便是天有二日之景象,就连这百官的奏表都要一式两份,给天子一份,还要再给外戚一份,只手遮天架空朝堂甚至行那废立之事,可要是皇后出身太低,这骤然拔擢到了高位,却是难免要重蹈何进的覆辙,说实在的,那何进就是一个屠户出身,你让他来当大将军,如何能当得好呢?我想,天子这一宫三后之意,正是为了如此啊!这以后三个皇后成为常例的话,首先不再给外戚随意加封赏,其次,真要是再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三者也能够互相制衡。”

“那,看本朝的情况的话……作为外戚的就是,曹丕,郭嘉,伏典,三者一个勋贵,一个朝臣,一个普通儒生,这……确实是制衡之法啊。”

荀悦也识趣的没提曹操,真要是刘协死在曹操前面,谁也制衡不了,至少又是一个窦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