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宏华制衣厂快倒闭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

自打论坛里发了几个帖子过后,很快就有人贴出了陈威这几年的事迹。

有板有眼的,只是并没把被欺负的女生名字说出来,还算是有道德底线的。

王长贵赶到校长办公室,正好听到胡院长跟市教委的通电话。

“您放心,倘若确实查有实证,我们肯定会严肃处理,绝对不会姑息的。”

“好的,好的。”

“您不用过来,放心,我们肯定处理妥善。”

“那就这样,给您添麻烦了。”

……

听到这些话,王长贵顿时没了保陈威的想法。

陈威做的那些个破事,虽然已经处理了,但若是深究,肯定是不经查的。

保不住了。

事到临头,还是先保全自身吧!

……

当天下午,校方就在论坛公布了处理决定。

陈威被迫休学了。

没有劝退,更没有开除,而是变相的让陈威离开了学院。

其实这已经是让步了。

虽说有监控录像作为陈威犯事证据,但是没有证人愿意出来作证。

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说不得会影响名声,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这件事,只能淡化处理。

按理来说,这个事发展到这个程度应该已经结束了,各大论坛也相对的平静下来。

但是偏偏发生了另外的事。

有种流言不翼而飞。

宏华制衣厂拖欠工资,疑是有人滥用公款。

某年某月支出了多少资金,收回了多少成本。

某年某月做了什么项目,损失了多少资金。

……

有凭有证的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那般简单。

矛头直指宏华制衣厂的副厂长陈丙申,也就是陈威的父亲。

流言传出后,所有被拖欠工资的工友,以及被辞退和离职的工友竟然闹起来了。

集体组队找领导,要求彻查宏华制衣厂的账目,返还拖欠的工资。

当官的办事是需要很多程序的,并不是只要把人群聚集起来就好使。

这个事刚刚发生,很快就有其他公司介入了。

想要低价收购宏华制衣厂,并全权负责被拖欠的工资,合法梳理账目。

据张姐知道的,基本都是外企。

至于有没有报价,有没有进行谈判,还有就是报了多少价,张姐无从得知。

宏华制衣厂本就处在倒闭的边缘,欠了银行不知多少的债务。

虽说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但是回款太慢,周期太长,导致账上都没钱了。

这样以来,还能怎样发展呢?

若是没有遇到事,或许能苟延残喘的生存下去。

而今这个流言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当其冲要负责的就是陈丙申,主要负责开拓市场的副厂长。

总要有人被开刀问斩的。

流言中涉及到了陈丙申父子,有理有据的,不拿他开刀还能拿谁呢?

……

10月15号,上午10点15分。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正如陈楚的心情。

“陈总,跟你猜的完全相同,陈丙申已经被处理了。”张姐放下电话,脸上带着震惊说道。

或许张姐并没有留意,开始的时候她从来没有喊过‘陈总’这个称呼。

始终以陈楚作为称呼,只不过随着这半个月的暗中操作,着实是打心底里的敬佩。

只是从账目里的细节,还有以前做过的项目就能把副厂长陈丙申拉下马来。

这种手段,堪称鬼神莫测之能。

这声‘陈总’叫的心甘情愿。

王胜急忙问道:“张姐,可曾打听到是哪几家公司想要收购吗?”

张姐苦笑摇头。

陈楚笑了笑,接着问道:“这个不用急,我们现在有多少钱啊?”

张姐不经思索的回道:“账上有140万5千,还有待收货款56万。”

“拖欠帝都那边的款项是80万。”

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聚拢这么多的资金,真不愧是金陵古都。

陈楚有些惊喜。

这段时间总是收到银行的短信,看的都麻木了也就没怎么细看。

没想到自己已经快成百万富翁了。

真快啊!

其实这也正常。

53个大学,23个大专,还有18个职业技术学院。

从开始联系的,再到后来发展的,中间商已经高达两百多人了。

这么多人中,当然并不全是学生,还有很多是在夜市摆摊的,以及商超的渠道。

聚拢了百万资金,好像并不难。

“帝都那边的款项不急着给,我给他们约定的结款时间是两个月。”

“只要按期结算就行。”

陈楚转头看向王胜说道:“王哥,你迅速收回货款,能收多少算多少。”

王胜急忙应道:“没问题!”

“只要收到账里的钱,没我的允许不能动。”陈楚看向张姐吩咐道。

王胜忽然问道:“陈总你是想参合一把收购宏华制衣厂的事吗?”

陈楚微微点头:“宏华制衣厂成立于93年,占地800多亩,有固定的生产线和销售渠道。”

“机械老旧不堪,但是能用。”

“关键是宏华制衣厂后面的那片空地,以后可能会有更大的用处。”

陈楚如数家珍,都是这段时间查到的结果。

“目前只是有点想法而已,还没决定。”

有句话他没说,只要拿下那块地皮,不管是开发还是转手,都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宏华制衣厂所在的位置是在古楼区,而且会是以后重点发展的区域。

说是寸土寸金都不为过。

这样的肥肉,自然谁都想要了。

而且不仅陈楚能想到,其他人同样不会忽略。

有的人可能就是奔着那块地去的。

只不过,想要收购宏华制衣厂并非易事。

首先,这是国营的。

倘若无法妥善安置好工友以及善后事宜,肯定是不行,说不定连谈判桌都上不去。

其次,银行的高额贷款。

陈楚虽然不清楚宏华制衣厂到底欠了多少钱,但是这个数目肯定不低。

能把国营工厂压垮,岂是小数目呢?

最后,也就是最关键的。

那就是关系背景了。

外企和本地企业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外企是有钱,非常有钱,但是并不一定就适合收购国营工厂。

相反的是

本地企业要么是没钱,有钱的不是没有,只是会把巨额资金用在这里的,少之又少。

而这,恰恰正是陈楚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