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又是一个丰收年

春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些农作物的收藏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便于明年的推广,所以苏长生决定统一收藏起来。

这些新型农作物,有一些土地,是苏长生自己的土地。

有一些是他和其他村庄的百姓合作种植。

租种苏长生土地的百姓,只需要给他百分之三十的收入,剩下的便是自己的。

苏长生的这个租赁价格,其实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些种植的百姓,在缴纳三成的租子之后,剩下的粮食,便全都是自己的了。

不过苏长生和他们签订过合作种植合同。

他们种植的新型农作物,苏长生全部回收。

回收的价格,不低于市场小麦的价格。

当时这些农户,还担心新型农作物产量太低。

当时苏长生还给过他们最低保障,那就是回收的数量,绝对不低于小麦的平均亩产量。

如果低了话,苏长生会补齐差价。

签订了这种契约之后,他们才敢种植新型农作物。

如果没有这个契约的话,还真没几个人敢种植新型农作物的。

而现在丰收了,苏长生也没有亏待他们,收购的价格,直接是以每斤五文钱的价格进行回收的。

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小麦价格的几倍。

并且这产量可是太高了啊。

当然了,五文钱一斤的价格,只是地瓜和土豆的回收价格。

至于玉米和花生,回收价格是十文钱一斤。

这样一来,即便玉米和花生的产量,还要比小麦低了一些。

但是综合起来,他们还是能够赚很多的。

而每一家农户,这四种农作物,都有种植。

这么算起来的话,他们每一家都赚翻了。

收获之后不久,他们每一家都收到了钱。

每一家最少都能收入十万钱。

种的多的人家,收入只会更多。

这一次种植,便让他们赚翻了。

这边才刚刚收获,钱才刚拿到手里,他们便迫不及待得来到武城村。

要求明年继续种植新型农作物。

不过,家家户户都愿意种植地瓜和土豆,而不愿意种植花生和玉米。

这种状况,让苏长生皱起眉头。

这样可不行啊,地瓜和土豆固然高产。

但是一旦这样,就没人愿意种植花生和玉米了。

想了想,苏长生直接传下命令,明年如果想要种植地瓜和土豆的话,降价会降低到两文五钱一斤。

而花生和玉米的价格,仍然是十文钱一斤。

这样一来,一斤花生和玉米的价格,就是地瓜和土豆的四倍。

而地瓜和玉米的亩产量,差不多也是花生和玉米的四倍。

这样的话,每亩地的收入,差不多都持平了。

听到明年的价格居然开始减半,许多百姓都心生不满。

但是他们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并不敢说出口来。

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新型农作物的价格,绝对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么高的价格的。

但是他们也没想到降的这么快,到明年,价格直接下降到了一半啊。

不过即便是这样,仍然是大赚特赚的。

一亩地的地瓜,就拿两千斤亩产量计算。

两千斤就能卖五百钱,他们种小麦或者是水稻等等,哪里能卖到这个价格?

因此,等明年,他们肯定是还要种地瓜和土豆的。

不过花生和玉米也可以种植一些。

毕竟这两种价格高嘛,一亩地的收入几乎是一样的。

而在苏长生的指挥之下,这些收获回来的农作物,很快便是被储存了起来。

李世民也将明年推广新型农作物的任务,交给了户部。

明年户部会负责这件事情,而苏长生,会全力配合户部的推广。

新型农作物全部储藏完毕,西平州和青藏州那边,也正逐渐步入正轨之中。

虽然苏长生人不在那边,但是那边的消息,却是源源不断的传送过来。

苏长生不在,却是忙坏了蜀王李恪。

最近一段时间,蜀王李恪简直忙的脚不沾地。

而苏长生,则是准备在明年创建一份报纸。

发展店里,同时大力推广一下运输行业。

几天之后,李世民再一次来到苏府。

苏长生没事,是不愿意去皇宫的。

他虽然有个扶桑洲都督的官职,但是他平时基本都不待在扶桑洲。

自然也没什么政务需要汇报,他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去皇宫。

而李世民到苏府,倒是成为一种习惯。

每次无事或者无聊的时候,他都喜欢到苏府这里转转。

在苏府,他会感到十分放松。

来到这里,看看女儿李丽质,看看外孙苏浩然,享享天伦之乐。

额,也只有在这里,他才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在皇宫反倒是不行。

李世民自己,自然也是有孙子的。

然而他的孙子,一来并不再眼前。

二来李世民也不好过于亲近。

毕竟,他的孙子,先是他儿子的儿子。

而他的儿子,现在正在斗的水深火热不亦乐乎。

无论亲近哪一个孙子,都会让他的儿子心怀不满。

倒是在苏府这边,逗弄一下苏浩然更为开心。

另外一边,李世民也喜欢和苏长生聊天。

即便不聊什么国家大事,苏长生无意中说的话,许多时候,都能够给予李世民极大的启发。

这一次,李世民再次来到之后,逗弄了一番苏浩然。

小家伙十分开心,玩闹了一会之后,便十分疲倦,被丫鬟抱了下去。

而苏长生则是找到李世民,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臣以为,明年朝廷可以创办一份报纸。”

李世民疑惑地问道:“报纸?那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苏长生不由说道:“报纸,就是由一张或者几张纸张装订在一起的期刊。”

“每天或者每月或者每个季度发行一次,上面可以刊发一些国家政策,各地的各种奇闻异事,好人好事等等消息。”

“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刊发,争取让更多人都能通过报纸来了解朝廷的政策,了解天下大事。”

李世民自然不是笨人,听到苏长生的解释,他马上就能想到这报纸的好处。

报纸,绝对好处多多,不过李世民也是初次接触,暂时还想象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