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废均田制

李承道是疯了吗?竟然敢如此大幅降低赋税!

武德九年,大唐建国也才九年。

在大唐北边,北地突厥每年大大小小战斗不下几十次;西域诸国,吐谷浑和日益强大的吐蕃蠢蠢欲动,边境摩擦越来越频繁;四川和岭南,西南獠人不断在招降和叛乱间反反复复,李唐对其控制力几乎到了冰点。

还有南边的冯盎,占据广州、苍梧(今广西梧州)、朱崖,自称南越王,后来见李唐攻克平定二十州,占地方圆数千里,才假意归顺李唐,被李渊任命为上柱国、高州(今广东阳江)总管,封越国公,并任命冯盎之子冯智戴为春州(今广东阳春)刺史、冯智彧为东合州(今广东雷州)刺史。

岭南道就此划入大唐江山,可是,岭南这大好江山真的是李唐的江山吗?冯盎这位上柱国从归顺朝廷伊始,既没有交出兵权,又不上交税赋,连进长安朝拜都没来一次,岭南道几十万百姓只闻南越王的威名,何曾听到过一个“唐”字。

还有东北之地,室韦,靺鞨,契丹磨刀霍霍,跟着小可汗阿史那·什钵苾(突利可汗)贪婪地瞄着幽州,时刻想着南下,要不是有罗艺在幽州坐镇,李唐的东北门户哪日不是岌岌可危。

这样危如累卵之际,李承道竟然敢大幅降低赋税,他不怕已经被掏空的国库连军队饷银都发不出吗?更不要说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已经破产的国库如何接济受灾的灾民了。

百姓得利有何用,哪朝的开国皇帝是靠给百姓谋利来打江山的?

裴寂,王珪,甚至连魏征都想不明白李承道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难道降低赋税的目的只是单单为了推行唐币?

如果是这个目的,李承道也大可以缓缓行之,为何还要如此大刀阔斧,这赋税一旦减下来,再想涨上去,那民怨可就不得了了。

“此事就全权交由你负责,裴阁老,你看如何?”

三人正在恍惚间,李承道轻咳一声,把三人的思绪重新唤回。

“老臣遵旨。”

裴寂拱手施礼,这任务对他来说并不难,按李承道的条件推行,百姓得了实惠,世家得了兑换唐币的暴利,连朝廷官员都因为薪俸的提升而不会阴奉阳违,可谓是皆大欢喜。

而且换句话说,李承道也没让你一定要用唐币啊,你觉得不想用唐币,那你还是用铜币就好了嘛,只不过用铜币就没那些优惠政策罢了。

这样的事,推行起来有何难?

但世上真的有十全十美,利益均沾的事吗?直觉告诉裴寂,绝无可能,但他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裴阁老的事交代完了,接下来是王阁老。”

李承道笑着看向王珪。

王珪,唐初四大明相之一,而且是李建成的军师,可以说他身上完完全全打着东宫的烙印,这也是为什么李承道要把他和魏征招入内阁的原因,这是功臣啊,这样的功臣如果不进内阁,东宫下面那些忠心耿耿的将士们会怎么想?

难不成大家跟着你拼死拼活,结果你得了天下后,摘果子的变成了其他人?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为什么还要跟着你混?

但其实现在的王珪和魏征是不适宜进内阁的。

北宋名家曾巩曾评价唐初群星荟萃的人才,曰: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其中说得很明显,魏征和王珪更擅长谏诤。

但现在没办法,两人是从一开始就跟着李建成的,所以李承道为了安东宫所有人之心,必须让他们进内阁。

“请殿下教诲。”

王珪年纪已到五十六,脸上满是战争与岁月留下的痕迹,但一双眼睛,却是异常明亮。

李承道沉吟一会,才慢慢说道:“本宫主意废除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外所有在籍土地都允许自由买卖,你看如何?”

“什么?”

又是一记重磅炸弹,三位新阁老耳中嗡嗡的,感觉在做梦一般。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我朝立国之根本,如何……如何能轻易动摇……”王珪目光呆滞地看着李承道,“而且土地一旦允许交易,那百姓们的土地岂不是都要被……”

后面那句话他没说出来,他本想说【土地一旦允许交易,那百姓们的土地岂不是都要被世家和权贵们给侵吞光了】,但他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乌丸王氏,本身就是世家一员。

如果他真的说出来这句话,岂不是把全大唐的权贵和世家得罪了,还连带着王氏,如果被其他人知道李承道要推行土地自由交易,他王珪出来阻挠,信不信王家自己就把他清理门户了。

王珪脸皮抖了抖,不知道该不该说下去。

“呵……”

李承道摇了摇头:“谁说以前定下的规矩就不能改了?”

“那如果百姓没有了田地,该如何生活,他们,他们不得……”

王珪脸色白了一丝,一旦均田制废除,百姓没有了田地,无法种出粮食,那怎么活?活不了,就只能造反啊!

同时,裴寂眼中也是精光一闪,他似乎有些明白李承道的用意了。

李承道是在讨好所有世家啊!这位新任太子在用土地自由流转这枚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桃子,笼络所有世家,谁能拒绝?谁敢拒绝?

这就是王珪说不下去的原因。

“自我朝开国以来,一直实施均田制,如今国泰民安,百姓人口激增,户籍增加,导致长安郊外的田地已不足分配,其他地方亦多是如此。朝廷新的官吏和成年男子,分配到的多半是偏僻荒芜的生土地,基本不会去开垦,均田制在此时已是名存实亡……”

在王珪紧锁眉头之时,裴寂开口了。

“这种情况下,我朝应当因势利导,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以便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那些勤劳的百姓可以去购买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那些懒惰,无所事事,霸占着良田却没有多少产出的刁民,就应该被淘汰掉,他们的土地也会流到更加勤劳的百姓手中……”

裴寂说完后,微微一笑:“至于那些懒惰的刁民……”

他刚想说死了也是活该,但这句话他还未说出口,李承道便打断了他:“那些懒惰的刁民,本宫自有安排,王阁老尽管放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