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宠妃心思

“杨爱卿,这次有劳你提醒,否则这次剑南之乱就没有那么圆满了?”

这天上朝李适朝杨炎笑笑,以示嘉奖。

“我是大唐主宰,一向赏罚分明,从不吝啬该有的恩赐。”

“谢陛下隆恩,这次剑南大获全胜,幸赖吾皇指挥有方,圣威无敌。”

杨炎此话也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有朝臣中有人提议让崔宁重回剑南。

”陛下,剑南之事恐非崔宁一人之力所能解决,还不如另行委派良将统领大军。借机狠狠教训入侵之敌,从而使他们见识我大唐天威,以后不敢造次,边境自然安宁。”

杨炎提出自己建议,放崔宁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前功尽弃。

“崔宁忠君爱国,经营剑南多年,将士拥戴,可一呼百应,这把利剑就此荒芜殊为可惜。”

大臣朱槐上前说道,谁都知道他和崔宁走得近。

“陛下,臣愿意到阵前效命。”

崔宁自己上前垦求道,这剑南可是他的地盘,他盼望去那里过上为所欲为土皇帝的好日子。

“容朕思量。”

李适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摆摆手示意大臣退下。

晚上,杨炎偷偷溜进皇宫,这崔宁在宫中也有耳目,他不得不防。

“圣上,蜀地是国内地形封闭的地方,自从崔宁进去,他就把这里视作国中之国。蜀中之人只识崔宁,不识圣上。”

“陛下圣明,将崔宁调入京,使他不能兴风作浪,但他的全部军队仍控制着蜀地,赋税交给皇上的和没有差不多。”

“崔宁本来和诸将平级,单靠作乱得高官,不敢专权,靠恩惠怀柔,因此没有威信。他仗势欺凌部下妻女,部下们对他敢怒不敢言。”

“现在让他回去,必定不能建功,这是白派他回去了。如果他侥幸立功,就不能夺他的权,那么因为蜀地闭塞,战败了当然就丢了,战胜了也不归朝廷拥有。请皇上深思。”

因为是心腹大臣,李适非常欣赏杨炎才能,所以这么晚了还答应了他破例私下晋见垦求。

“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李适想了想问道。

“请不要让崔宁回去。现朱泚率领的范阳精兵在近郊防守,让他们和神策军一起去,一定能战无不胜。”

“利用这次作战名正言顺把神策军派到了蜀地中心,那么蜀中将领就害怕不敢乱动。”

“以后再换作陛下的人去统率,将他们的权力收归朝庭,天府之地就成为陛下的粮仓,借着小小灾害却得块宝地。”

杨炎说道。

“好。这卖买好像挺划算。”

李适击掌叫好,这个臣子点子说到了自己心坎上。

“我马上下诏书罢了他的剑南节度使,断了他重回藩镇念想。改任崔宁兼任京畿观察使,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鄜、坊、丹、延州都团练观察等使。”

“陛下神明,调虎离山,又用重臣镇抚北方,一举两得。谅他崔宁也说不出什么,天下人都认为陛下是量才用人的圣君。”

杨炎达到自己目的,心中自然高兴。

“朕一向对你信任有加,朕还是太子之时,你写的李楷洛传,文辞工整,天下传领,孤是将此文拓片钉在寝宫细细欣赏。”

李适笑着给杨炎赐座。

“谢陛下,微臣肝脏涂地也报到不了圣上恩德。”

杨炎所言非虚,想他杨炎因元载受牵连,贬为道州司马。

短短两年因宰相崔佑甫举荐,圣上隆恩,一纸诏书升为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此等恩宠,别说当世,就是放眼历朝历代也属罕见。

“朝为贬官,暮为宠臣。”

有的大臣酸溜溜说道。

“杨爱卿,你有什么真知灼见,一并献上来吧!”

李适心情大好,示意身边宦官准备纸笔。

“那臣就斗胆了。”

杨炎显得格外兴奋,多少人想把自己治国妙计献给皇上,可惜报国无门,一腔热血付之东流。

“国赋储藏于大盈内库造成公私不分,造成漏洞被贪污。臣主张重新划分公库私库,各设专司管理。”

“哦?”

李适不置可否。

“还有呢?”

这句话给了杨炎莫大信心,伴君如伴虎,君威难猜。

“自玄宗皇帝以来实行的租庸调制基础已经被破坏,现在实行起来已经难以为继了。”

“说说你的理由?”

适觉得自己作为帝国唯一决策者,一直避免先入为主,防止感情用事。

“臣提议推行两税法,由“量出为入”代“量入为出”;以“计资而税”代替“计丁而税”。

“征收货币而不再征收实物;合并徭役名目,集中纳税期限。”

“还有吗?”

“租庸调制的根基是土地,一旦均田被破坏,租庸调法则会随之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有土地被兼并,朝庭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

“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百姓无力负担,大多数选择逃亡,造成流民增多,大量人力白白浪费。”

“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朝廷负担遽增。所以得赶紧另想它法,否则财力减少,影响帝国正常运转。”

李适觉得自己作为帝国唯一决策者,一直避免先入为主,防止感情用事。

“你有什么好的对策吗?”

“臣提议推行两税法,由“量出为入”代“量入为出”;以“计资而税”代替“计丁而税”。

“征收货币而不再征收实物;合并徭役名目,集中纳税期限。”

“能说得详细吗?”

李适问道。

“将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称之为“两税法”。”

“其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的主要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即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

“你还有其它提议吗?”

德宗李适一脸平静。

“还有为保边疆永固,臣认为应修筑原州城,守卫木门谷、木峡关、陇山三关。设置鸣沙县、丰安军。”

“你这个好像以前宰相元载提起过?”

李适随口问道。

“臣是处于公心,请陛下明察。”

杨炎心紧了起来,元载对自己恩重如山,可他是被代宗赐死的。他无法揣摩德宗皇上此时真实想法。

“杨大人,你所提三件事关系甚大,朕得好好思量一番再作定夺。”

李适一双目光凝视杨炎,不管行不行,作为大臣主动给圣上提出建议,总强过那些尸位素餐的混帐大臣。

“夜已深,爱卿回府歇息去吧!”

李适自己困倦不已,深深打了个呵欠。

“陛下,让那位娘娘过来服侍?”

宦官低声问道。

“算了,一会儿我还得召见兵部大臣们商议事情。”

李适叹口气,这段时间烦心的事多,他懒得有闲心享乐。

“刘晏这人真不是东西。”

淑妃王贞怒气冲冲走进来。

“爱妃,刘晏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李适笑着迎上来,眼前这位女子给他生下长子李诵,自此在他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

“此前,你做太子时,先皇宠爱独孤妃,顺带宠爱独孤氏的儿子韩王李迥。阉党刘清潭和先皇亲信请求立独孤妃为皇后。”

“最可恶的他们还说韩王李迥多次出现吉兆,妄想废黜你的太子地位。”

“刘晏自始至终参与了这件事的谋划。真是其心可诛,陛下你可不能便宜他。”

淑妃气得脸都红了。

“你听谁说的?”

李适涌起一丝不快,知人知面不知心,想不到刘晏也是这样的人,偷偷在自己背后放暗箭使毒招。

“一个人说我不相信,二三个人说了我不得不相信。再说陛下想查清这事,交给信得过人去查不就知道结果了吗?”

“祖宗有灵,先皇和皇帝没有被奸臣离间,如果不是这样,刘晏、刘清潭危害国家的阴谋就得逞了。

现在虽然刘清潭被治罪,但刘晏还在受圣上的重用,真的不甘心。”

王贞笑道,幸亏奸人计谋未得逞,否则丈夫和自己儿子命运就完全改变了。

“这事到此为止,你别再外传了。”

李适一脸严肃,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翻出来,又会有人来此大做文章,朝堂又不安宁了。

“难道就此算了?”

王贞一脸不相信,皇帝手握至高无上权力,快意恩仇只是张张嘴的事。

别的不说,先罢掉刘晏官职,然后派人细查,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好啦!我还有大事要办,你先回屋休息。”

李适笑笑,示意宦官送淑妃回去。

“你说那些我心中有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