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就业保障

李祐想了想,目光扫过这整齐的课桌,想了想说道。

“常言道,左耳进右耳出,这一个教室有五十多个学生,老师光凭借口述这怎么能行?”

“所以老师需要板书,将自己所教授的东西写在写在一块木板上,让学生观看学习。”

粉笔和黑板这东西在前世是很常见,但实际上在19世纪中期才出现。

那个时候世界各地大学开始兴盛,原本的教师口述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因学生人数增多而越来越显现的不便。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这轻便好用的教学工具就被发明了出来。

马周眉头微皱,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确实,孩童年纪小,人数一多难以管教,至于教授就更有难度了。”

李祐解释道一边解释,一边在面前的墙壁上比划着:“在这里放一块木板刷上黑漆,然后用粉笔就能在上面写字了。”

“在这里么?”梁猛彪摸了摸下巴:“这怎么和孩童用木炭在墙上涂画一般?”

“是啊,这能涂掉么?”马周问到关键问题关键的问题。

“当然能了,只要用毛刷一刷,粉笔就没了。”李祐回答道。

薛大鼎连连点头:“之前我还在想,这老师如何能够教授五十个学生,现在看来没有了板书似乎并不难。”

马周附和道:“不错,这黑板,粉笔,毛刷是个好东西!”

梁猛彪说道:“只是就算有了板书,一个老师也恐怕难以管教五十个学生。”

在这个极为重视传承的年代,师傅和徒弟只见的关系十分的亲密,拜师之后师傅会当儿子养;而徒弟将来挣了钱也要分给师傅,养育师傅。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的可不是假话。

因此,大多时候一个师傅是没有太多精力和金钱来养太多的徒弟的,但也有个别的例子。

对于众人疑问,李祐觉得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前世的时候一个老师教一个年级的课。

李祐摆了摆手道:“放心,孔子都能有三千弟子,这总共才不到一千个学生,算不了什么。”

薛大鼎一头黑线:“孔子那是圣人,且有名的这也不过七十二贤人,其余的多数是无名之辈。更何况,有几个人能和圣人相比呢?”

孔子确实是个例,但前世大部分的学校都是这么干的,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李祐十分肯定的说道:“放心好了,不会出问题的,去做几个黑板和粉笔!”

“是!”众人心中有些嘀咕,既然李祐都这么说了,几人也没什么说的。

几人来到了外面,拦住了正推着独轮车运送木材的工人,李祐上前问道:“这里可有石膏和黑漆?”

这两样东西并不罕见,作为建筑材料也是常用的存在,工匠回答道:“启禀殿下,这东西在仓库里有。”

李祐吩咐道:“那去弄一点来,再搬两块木板来。”

“是!”工匠尊令,推着独轮车,从众人面前走了开来。

不多时,几个工匠推着独轮车重新来到了几人的面前,行过礼后,将材料放在了众人的面前。

黑板就是一块木头刷上黑漆,晾干之后就成了黑板。

粉笔则分为有尘粉笔和无尘粉笔,找个模子定形之后就是粉笔了。

想至此,李祐直接吩咐道:“将这墙壁刷成黑色,这石膏弄成粉,加水用东西做成毛笔大小的条状···”

“是!”

听到李祐的命令,工匠简单的分工,刷漆的刷漆,磨粉的磨粉,一派井然有序。

很快,工人们就前来禀告粉笔和黑漆就已经刷好了。

李祐看着这白色的粉笔以及熟悉的黑板,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这和前世的教室相当的相似了。

“这就是粉笔么?”梁猛彪将还没干透的粉笔捏成了团:“勉强想写字。”

“还没干透,写什么呀!”李祐无语到:“别捣乱。”

“是!”梁猛彪悻悻的走开。

李祐招呼着众人走出了满是油漆味的教室:“走,去外边坐坐,这里味道有点重了。”

趁着晾干这段时间,李祐和薛大鼎谈起了这学校的招生事宜。

李祐开口问道:“这招生的工作怎么样,除了府上工人的子女以及侍从的子女外,有多少商人愿意将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

说道这,薛大鼎摇了摇头,轻叹了口气,脸色十分的不好。

“商人听闻在这个学校读书不能做官,甚至学的还是医为主,根本不想入学,甚至臣派人去商谈此事,还吃了闭门羹!”

李祐眉头柠紧:“他们当真对学医有这么大的偏见么?再说了这学校也不止有学医,还有学养殖的啊!”

薛大鼎闻言,嘴角抽了抽,心中吐槽道,这学医都不愿意,还跟你学养猪??

“这观念乃是从古至今所有的,一时间想要转变恐怕极难!”

李祐轻叹了口气:“哎···真是服了,免费入学都不要,搞得好像请私塾在家学就能够做官一样。”

马周解释道:“进私塾至少有个盼头,但进了这里,恐怕连个盼头都没有。”

李祐当即噎住,有些恼羞成怒道:“真是食古不化,不来我还懒得给他们资格呢!”

马周附和道:“他们不来,是他们的损失。”

“嗯!”李祐点了点头,转而问道:“那现在有多少学生来报名呢?”

“前些天的时候有三百多人!”薛大鼎想了想说道。

李祐很是不解:“人怎么这么少?这学校免费,这工人都不让他们来学么?”

薛大鼎苦笑着点头,默认了。李祐挑了挑眉,还真是工人不让孩子上学,为什么会这样呢?

马周则苦笑着解释道:“虽然是免费,但大多数的工人觉得这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

“而且他们觉得放牛,种田,这不用学也会,还不如守着自己的两亩地,将来进工坊做工就行了。”

李祐愕然,这不是前世长辈们经常说的,读书无用论么?

有一些文化很低的长辈机缘巧合发了财,就会经常在年轻人面前炫耀,说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自己有钱,不如自己活的潇洒,我像你这个年纪怎么样怎么样。

没想到这种言论,在这个时候竟然也存在,而且由于环境和观念的缘故,似乎相当的严重。

按这么想的话,那来报名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人,李祐有些担忧的问道:“那有多少报名的人?”

薛大鼎说道:“不足三百人!”

“这么少?”李祐有些吃惊,但转念想想,三百人似乎也够维持王府的运转了。

不等他表情放松,薛大鼎继续说道。

“这三百人中有五十多人是收留的乞儿和孤儿,多数是女童,且身上有病痛。”

“而另外两百多人,也多是女童,这两百多人中,有四分之三是三岁到五岁的孩童,剩余的则是六到十岁的孩童。”

李祐表示不能理解:“年纪怎么都这么小,为什么全都是女童啊?”

马周解释道:“因为十二岁的孩子就成年了,要成家立业了。”

“其中稍大的男童要为家中干农活,也只有没有力气的孩童,以及不受待见的女童才会被送到学校来。”

“都是冲着能够免费食宿来的??这是把这里当做幼儿园了和饭馆了。”李祐相当无语的说道。

由于古代寿命短,十几岁就成年,结婚,生子,甚至男童稍微大一点就要干农活,比如放羊,割草,喂鸡之类的。

再加上这样的专业,让本就不看好学校的家长们直接选择了放弃。

能来这里的多半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稍微大一点的不是被嫌弃吃的多的女孩,就是流浪在外的乞儿。

明白原因之后,李祐只觉得相当的头痛。

按照这个年龄,这哪里是大学,这分明是幼儿园,培养四五年李祐能够理解,但按照这个年纪没有个七八年是成不了才的。

李祐倒是能等,但是这些孩子不一定能等。

因为大环境没有改变,这固有的观念也不会改变,所以很有可能学生读到成年甚至读不到成年,就会被父母喊回家继承家里的田地,或者成家立业。

这还培养个锤子!!

不是说回家种田放羊不好,不能发挥知识的力量。

而是身处那样的环境下能够利用知识的人只是极少数,实在是浪费人才,而且这对学生本身来说是一种损失。

就好像青华毕业的硕士生抢着做城管,这不是大材小用?难道读书多能够加武力值,能够打十个??

李祐就很气,学生家长将这当成幼儿园和饭堂,不仅是对学生本人的损失,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种损失。

他耗费了几万贯才建成,花费这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期待着能培养出人才,结果将这里当做能够免费吃住的幼儿园,这肯定不行。

李祐开口问道:“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适龄的孩童来读书么?”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眉头紧皱的沉思了起来。

良久过后,马周开口说道:“启禀殿下,臣以为这恐怕不可能。这不能给官职也没有保证,这学生父母只会觉得没有出路,读书无用,不如放牛种田。”

薛大鼎附和道:“不错,读书做官乃是一贯的观念,如今殿下没有保证,恐怕能来的都是冲着食宿来的。”

“哎···”李祐叹了口气,说到底还是观念和就业保障的问题,这下麻烦了。

“看来不能免费上学,不然这学生的家长都将这里当做是免费的饭堂,让幼童来念书,这学生的恐怕也不会放在学习上。”

他忽然想起了国子监的模式,从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这国子监培养的都是官员的子女或者皇亲国戚,就业就是做官,也不存在观念的问题,压根就没有答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