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欲把西湖比西子

“不论苏堤还是石塔,在天才的苏东坡手下,都成为了著名的景观,与临安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共享千年。

他创办了临安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他重修了水井,保证市民的淡水供应。

他得到了临安人民的爱戴,被贬黄州的时候,临安人每年都会给他带去茶叶水果等土特产。

他也在临安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他的知己、伴侣朝云就是临安人。

东坡离开临安后,朝云也一直伴随着他,后来在黄州正式成为了他的侍妾。”

听着林烨的讲述,仿佛能看到一代文豪大家,在临安公心为民,主政之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

东坡在林烨的嘴里,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文人,一个一心为民的地方官,而不再是历史里那孤单的字眼。

“听林烨一席话,才知道东坡先生当年在临安的事迹,可惜一代文学大家,却是没有留下他的诗词文章,不能亲见其风采,实为可惜啊!”杨本清感慨道。

“东坡先生才情无双,一生游遍山河湖川,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就是在那临安,也是有不少作品。我倒是还记得一首他做的诗词!”

“什么?你居然知道东坡先生的诗词?真的假的?”杨本清失声问道。

“确实记得一首,你们知道西湖为什么叫做西湖吗?而不是东湖,南湖,北湖?”

“不知道!”众人皆都摇头,他们上哪知道去。

“据说西湖以前有很多称呼,郦道元称之为名圣湖,白居易称之为钱塘湖,还有金牛湖,放生池等。可是最后却一直沿用西湖这个名字,却是因为东坡先生的一首诗。”林烨说道。

“什么诗?快说来听听!”大家已经等不住要听这一代文豪的诗句到底是什么。

“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好诗,好诗啊!”杨本清听完,拍腿大赞。

其他几人却是没有那么容易理解,毕竟他们不是古文学专业的。都听不大懂。

“杨教授,这首诗好在哪里,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啊?”

“这诗句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的事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第二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

下半首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这其中,西子应该是值得一位美人。以晴天、雨天的西湖,比喻西子浓妆淡妆都漂亮,道出了西湖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才情横溢,实乃心与景会,妙手偶得的佳作!

不愧是一代文豪啊!”

“杨教授果然文学功底深厚,将东坡先生的诗句分析的明明白白!”林烨夸赞道,这绝对不是恭维,他如果不是前世学过这篇文章,也很难这么快的时间就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个西子一定是位绝代佳人!”白露喃喃说道,是问含蓄,没有浅显直白的说西湖的美,只是把它与西子相比,浓妆淡抹都适宜,这朴素的诗句,比通篇华丽辞藻的堆砌称赞,更显清丽脱俗,意境更高。

“林烨,你知道这诗句中的西子是谁吗?”

“诗句中的西子指的是西施,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本名施夷光,后人尊称‘西子’,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古代四大美女!”

“四大美女?这又是什么时候的说法?为什么现在都没听到过呢?”

越听林烨的话,一众人越觉得自己是个小白,什么都没听过。

“四大美女你们都不知道吗?”林烨好奇的问道,这个世界的文化断层到底有多厉害啊?

众人听了林烨的文化,一时语塞,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啊,什么都知道。

林恶意在他们的眼里,似乎成了一个百科全书。

他们在林烨面前显的像个文盲。

“确实不曾听说过,这几个人都是什么人啊,何故能够称为四大美女?”

“既然这样,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两个成语你们总挺听说过吧?”

“当然,这个听说过!”

“这两个成语就是指的四大美人啊!“沉鱼”是指西施,“落雁”是指昭君,“闭月”是指貂蝉,“羞花”是指杨玉环。”

“原来如此啊,一直只知道这两句成语是夸赞女人漂亮,却是从不知道它们的来历!林大师,请受我一拜!”

杨本清忽然站起身,恭敬地朝着林烨行了一大礼。

“哎,你这是干嘛呀?我哪敢受您这么大的礼啊!”

“爷爷,你怎么……”周围的人也被杨本庆的这一动作给吓着了。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老朽今天听你一席话,受益匪浅,林大师比我对历史对文学的了解多太多了。”

杨本清是一个纯粹的历史文化学者,毕生致力于研究华夏传统文化,企图为华夏文化的复兴而努力。

如今看到了林烨,他似乎看到了华夏文化复兴的希望,此人年纪轻轻,却满腹经纶,对华夏历史文化如数家珍。

“林大师,你这一席话解开了我临安历史上重要的一幕,更是将东坡先生的这首佳作重现于世。这对我们临安的历史文化是巨大的贡献,这一拜你受得。”

“杨教授,你可千万别喊我大师,我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所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林烨连连辞让,这老先生别的不说,古礼文风倒是继承了先辈。

“那我就叫你林小友了,国家有林小友,实在是我华夏文明之幸啊。哈哈!”杨本清开怀大笑,颇为高兴。

“您太过奖了,小子可不敢担此殊荣。你这样说,我可是压力山大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