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台湾民俗杂辑 2

我们正赶上妈祖巡视的行列,几辆扎着花彩的大卡车,载着大大小小的神仙,吹吹打打绕过每一个可以驶进去的小巷。住户的妇女们都被开路的执事们喝令把“不洁之物”——晒在竹竿上的女人的衣裤——赶快收起来,然后跟着一辆辆的花车驶过去。打前锋的有西秦王爷,田都元帅等神,最后才是天上圣母——妈祖,披着红缎绣花的外衣。男男女女的信徒们,都手挽小竹篮,里面盛着香火供物,有的自认有罪的,还在头上戴着纸枷,跟着花车后面跑。最有趣的是田都元帅的车后面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唐大元帅”,下联是“民国老先生”,足证这位神仙已经超越了时代,因此妈祖由鲜花轿改乘载重卡车,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

迎妈祖为什么又把西秦王爷和田都元帅也驾出来的道理,我不大明白。西秦王爷和田都大元帅是演艺界所敬奉的神(在台湾北管派祀西秦王爷,南管派祀田都大元帅),大概台湾的神太多了,每逢主祀某神的时候,总要有一些陪祀的。

台湾究竟有多少神?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我在日本人梶原通好所著《台湾农民生活考》里看到一篇很详细的调查。台湾的神,可以分成儒教、佛教、道教、杂教四大类,合计起来大概有一百零五位的样子,不过不光是神,也包括“鬼”在里面。正式的庙宇就有将近四千处,供奉着各种的神和鬼。

除了天上圣母、福德正神、观音佛祖这三位最普遍供拜的神外,一百零五位神里比较重要的是:

五谷先帝,太乙真人,水仙尊王,三山国王,开漳圣王,开台圣王,广泽尊王,保仪尊王,保仪大夫,杨五使,杨六使,灵官大帝,五雷元帅,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大魁星君,朱衣神君,城隍爷,灵安尊王,境主公,东岳大帝,护国尊王,顺正府大王公,西秦王爷,田都元帅,盘公公,司命灶君,三官大帝,玄天上帝,保生大帝,中坛元帅,法主公,临水夫人,三仍夫人,九天玄女,李府仙祖,观音佛祖,祖师,清水祖师,地藏王菩萨,王爷,注生娘娘,池头夫人。

以上有些是大陆上也有的“全国性”的神,大家都不生疏的,像关圣帝君,文昌帝君,东岳大帝,城隍爷,灶君等。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性”的神。

午时水和扒龙船

爱过节的台湾人,现在又到了可以吃、玩一个痛快的端午节了。端午节并不是台湾人独享的佳节,任何中国人对于它都不生疏,可是台湾人过得更热闹些。包粽子,这当然是过端午节的第一件大事,这些日子乡下人挑担着竹叶满街的吆唤,糯米的价钱也比蓬莱米贵上一倍。

和内地的风俗一样,到端午节,除了包粽子以外,家家门口都挂上菖蒲和榕树枝。台湾有句俗谚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强健。”同时全家的人还要用菖蒲煮汤来洗澡。在这一天台湾人还有几样东西要吃的:吃菜豆和茄子,他们说:“食菜豆较老老,食茄较雀跃。”意思就是:吃菜豆可以长寿,吃茄子更增元气。吃桃和李则要说是:“食桃肥,食李美。”总之,在这一天无论吃什么,都要说出重大的理由,至于过完节胃肠病大夫的“雀跃”和“肥美”就是另一回事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的正午,还要做一样要紧的工作,大人孩子提着坛子或瓶子到井边去汲水收藏起来,叫做“午时水”。据说午时水是永远不会变质的,收藏密封起来以后,在一年中随时取饮(当然它是很宝贵的,不能每天都喝着玩儿),可以当做解热的内服药;如果遇到什么肿疼的时候,也可以当做外科洗药。俗谚又说:“午时水,饮着肥且美。”本来午时水是要利用露天经过日光曝晒的水才合规矩,可是年头儿改了,迷信的玩意儿也不免要随着潮流修正,自来水也勉强算数,只要公司到时候不停水。

《荆楚几时记》上载:“午日竞渡舟,救屈原也。”这种龙舟竞渡的玩意儿,在内地早已慢慢地绝迹,台湾却是在二次大战期间才逐渐减少的。台湾人叫做“扒龙船”,到时也是锣鼓喧天,两岸的人欢声振天。这一方面虽是纪念屈原,有怀古的意思;一方面也有给河水驱邪的意思,所以“扒龙船”在瑞午日以外的日子也可以举行。比如淡水河这一阵子溺死鬼太多了,就可以举行一次。

1948年有一天,由台北开出的火车,走到港仔嘴,忽然失火了。正好这时火车要过河,司机原打算赶快开过了河再停止,那里知道偏偏在河的中央停住不动了。结果许多人被烧死,另外有许多人跳到河里淹死,造成空前的惨案。以后曾在那条河里举行过一次“扒龙船”,就是为了驱邪。

过七月

在台湾的年中行事里,农历的七月是一个热闹和浪费金钱的月份。台湾有句俗话说:“俭肠勒肚留到七月十五。”意思就是说,无论怎么省吃俭用勒紧肚皮,七月十五总要过的。实在在七月里从初一开鬼门起就开始热闹了。初一当然要拜拜。到了七月七,有孩子的家庭都要拜拜,拜的是七娘妈。台湾人讲究做十六岁,说十六岁就是成人了,十六岁以前是孩子,是由一位女神叫做注生娘娘的来保护。到了十六岁成人,注生娘娘就不负保护之责了。所以有十六岁的孩子家庭,在七月七这天,女孩子开始梳髻,男孩子也打上辫子。当然这是老年间的事儿了,现在应当改成女孩子可以开始烫发,男孩子可以开始梳飞机头了吧!

七月七这天拜七娘妈,是供着纸糊的七娘妈亭,这种亭做得很讲究,绿墙红瓦金栏杆,亭里还做着小供桌,上面有银色的烛台等等,专有这种“糊纸师傅”做这笔生意。和七娘妈亭同时供在桌上的供物有:红龟糕、末龟、鸡、鸭、鸡蛋、猪肉、鱼、芋、油饭、水果、槟榔、酒、化妆品。都是家庭里的妇女在做,七月七这天好像是属于女人的。

过了七月七,各地方又该分区举行普渡了,包括唱戏,杀猪种种热闹。今年政府下令说,因为节约时期,所以劝大家统统在十五这天庆祝。但是我的家乡的亲戚们来信说,十五、十六两天都是热闹的,希望我回家共度中元。对于只有一天,想必大家总是不甘心吧,按规矩是十五中元,十八放水灯,十九普渡,一直到二十九鬼门关上,这个七月才算过完。

实在说,过这个七月所浪费的就是在“吃”上。家里养猪的要宰猪,宰猪同时也就有养猪的意思,传说某家宰了一只最大的猪,大家都要去看热闹。并且为了庆贺这家的猪养得特别肥大,亲戚朋友好多要赏钱,本家儿墙上贴满了红纸条,上面写着某先生赏若干,某宝号赏若干,红条越多越体面。

至于那头平日养尊处优,吃得比主人还好的猪,这时也得到了报答主人的恩惠的机会,供献出有限的生命来,给主人换回了无限的光荣。

灶君

在台湾,送灶王上天也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不但是灶王,其他诸神——台湾的神仙很多——也同样上天去。

送神的仪式是先用冬瓜糖、蜜柑上供,然后再把神马和金纸烧掉。送神都是在早晨。到了二十五日,据说玉皇大帝就要下降人世,实地调查诸神所报告的,确实与否。所以这一天不许把脏水乱泼,怕正赶上天神驾临,泼了他一身,岂不失礼。这一天嘴里也不许说脏话、骂人,怕让天神听了去。从二十六日起,家庭里的妇女就忙碌起来,磨米蒸糕,准备过年。

一直到明年的正月初四,又该迎神,就是把去年送上天的那一群神仙再接回来。迎神的仪式是在晚上六七点钟的时候举行。预备上六碗菜和各色果子,自然“拜拜”是免不了的。

为什么送神在早晨,接神在晚上呢?听说这也跟女人家的事儿有点关系。比如女人回娘家,总是早早的走,等到要回夫家,娘家人总是迟迟惜别,所以要到黄昏才回来。这是以女人家的心理去琢磨神仙,真是无微不至。

听说灶君是位美男子,有一个关于灶君的故事,但不知道是属于台湾灶君的,还是所有的灶君都一样。故事是说,灶君是玉皇大帝的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天生好色的美男子,平日行为颇为浪漫,玉皇大帝气得没有办法说:“好,你不是爱看女人吗?我封你为司灶之神,让你到厨房里把女人看个够!”但是他到厨房里一看,喝!敢情早晨进厨房烧火的女人们,都是蓬头垢面,有什么可看的?于是他上奏玉皇大帝说,厨房里的娘儿们长了一头虱子,下床手脸不洗就拿锅烧饭,并且爱说肮脏话。于是玉皇大帝给厨房定了禁例六条,来管教厨房里的女人们。

又听说灶君是个敬惜字条的神仙,他不许人在灶旁读书,也不许用字纸烧火,如果犯法的话,要叫他肚子痛。

年的准备

从旧历的十二月十六日,宰鸡杀鸭,供拜福德正神,渡过这一年的“尾牙”以后,家家户户就要忙着有关新年的准备了。

二十四日的“送神”是一件大事,把属于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诸神送上天去,做这一年的“施政报告”。这些神仙要在明年的正月初四才回到人间来复职。

蒸粿是家庭主妇的一件大事,许多人家都是自己磨米来蒸。蒸粿的工作大半是在二十四日送神完了以后就开始准备了。

有四种粿一定要做的,就是:甜粿,用糯米粉加糖蒸的;发粿,用米粉加糖发酵后蒸的;包仔粿,就是肉馒头,或者咸粽子;菜头粿,用白萝卜擦成丝和在米粉里,再加香菰,虾米等蒸成的。到了大除夕,又是自家一番供祭,如果自己有佛堂或家庙的,就在这里举行辞岁,一家老小团聚,大吃大喝是不必说的了。

台湾俗谚说:

甜粿过年,

发粿发钱,

包仔包金,

菜头粿做点心。

这样说来每样都要尝尝喽!

台湾人喜欢“拜拜”,不但是拜祖,拜天,一石一木都成了膜拜的对象,所以有什么石头公,榕树公之说。

榕树在台湾是很普遍的树,住家的庭院里,也常常有这种挂着长长胡子的树,枝叶密生,生长很快。在植物学上榕是属桑科,常绿乔木,产在暖地,台湾和两广都很多。不但高,就是横的发展也很可观,有时一棵大榕树下可以站立几百人呢!

榕叶是椭圆形长柄,叶面平滞,它的奇异就是因为从树枝生出许多须状气根,垂在地面上。大的榕树多生长在台湾的寺庙里。关于榕树的传说是这样:

从前有一个皇帝,曾在某次巡幸的时候在一棵榕树下休息,因为榕树给了皇帝凉爽的原故,所以赠它五羊大夫的官位,并且赐给它有应该留下长须的生命。榕树也许是这样才被人尊敬的吧。因为榕树是这样的贵重,所以禁止当做薪柴去烧,说是如果砍榕树烧的人,这一家人必定陷在贫困的生活里。但是台中、嘉义和鹿港方面又有这样的传说,如果种植榕树在住家的庭院里,这家必有灾祸。台北的人却认为,家里如果种榕树,应当雇乞丐去种。因为一个孩子如果种了一棵榕树,等到树长到像那个孩子一样高的时候,那个孩子就会遭不幸了。这些传说相当可怕,无怪台湾人对榕树公是既敬且畏。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家又都可以看见这种树。大概这种树经风媒会自己在人家院里生长,既长之后,长长胡子的榕树就没有人敢砍它,因此就多起来。

不过在五月五日的时候,家家门上除了蒲艾之外,还要挂上几枝榕,台湾俗话说“插榕较勇龙”,就是说插榕的人是不会淹死的。

掷筶

梶原通好在《台湾农民生活考》一书里,说过这样的话:“祭祀是神和人办交涉具体表现的仪礼。”台湾人祭祀的目的无非是祈愿,报谢,慰灵这些事,但是每年花在这上面的钱真不知有多少!台湾的神太多了,而台湾人也相信“抬头三尺神明在”的话,所以对神真是畏敬万分,处处“惟神是从”。

台湾人在拜神祈愿的时候,除了供物以外,不能缺少的是“掷筶”,掷筶正是人和神办交涉的传话筒。台湾有句俗谚说:“无钱甲查某讲无话,拜神无酒掷无筶。”意思就是说:没钱跟娘儿们搭不上话,没酒拜神时掷不出筶。

“掷筶”的意思或者可以这样说:“掷筶就是看神的脸色如何。”筶这个字,连康熙字典都查过了,也没找着这个字,该是一个方言字吧!它是用竹削成二三寸长半月形的,一面是平面,一面是凸面。平面属阳,凸面属阴。每组两个,筶掷出以后,可以产生三个结果:

(一)一阳一阴是圣筶。吉象也,是神容纳或允许的象征。

(二)二阳是笑筶。半吉半凶的意味,象征神在冷笑。

(三)二阴是怒筶。凶象也,象征神在怒斥。

筶是在什么时候掷呢?只要你对神有所祈愿你就要掷,甚至于极微小的事情,都是非要得到神的同意才可以去做的。决不能擅自妄动。拜神的顺序是这样:

(一)把供物摆好在神的面前。

(二)把神前左右的蜡烛点着。

(三)在神前斟上三杯茶。

(四)点香拜过后直插在香炉里。

(五)神前的五个酒杯第一次斟上酒。

(六)掷筶看看神降临了没有。要一直掷出圣筶,才表示神已降临。

(七)圣筶既出,第二次斟酒。

(八)然后掷筶向神祈愿,一直到神答应你的祈愿。才能继续下去。

(九)抽签也要先掷筶,让神答应你。所以要掷出圣筶以后才可以去抽签。

(十)抽完签以后再掷筶,掷出圣筶才表示这支签的正确,如果掷出不是圣筶,那么还要重抽,再重掷,一直到掷出圣筶才可以拿这只签去换字签。

因为掷筶在拜神中是这样重要,所以各庙宇的神龛前都有许多筶备用,同时你也可以看见掷筶的人那样诚心诚意的拜拜又拜拜,在祈求“圣筶”的出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