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战局分析,皇帝关注

观人写字的时候,写字人的神态、气势很重要,朱常英、陈缜、常衡、王朗等人,要么是见多识广、要么自身就是书法大家,当然注意到了郭臻笔下的不凡,使得他们越发好奇。

想着想着,朱常英站起身来,迈步向前,明显想要走过去看看,只是皇帝的身份在那,要有矜持,是以没有直奔而去,而是佯作随意地在考生中游走,仿佛巡考。

陈缜、赵昱、王朗、常衡等人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顾忌,但他们知道皇帝的心思,不好争先,便都站在原地。

集英殿上,郭臻执笔书写,前世看过的历史书、战争电影电视剧以及论坛知识,走马灯似地浮现,并与考试内容相映照。

这次殿试策问,皇帝将国家大事拿出来,问的不止是一个局部的战役,而是北方漫长边境线上的战略。

如果只是推演局部战事,在视野上便有局限性,答得好了,或许能指导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对整个战局帮助不大。

当然了,以考生的平均水准来说,能提出这样的兵策,也可为佼佼者。

不过,郭臻想拿状元,就得另辟蹊径:“大明北疆之敌本有蒙元残部以及后金,但因为后金强势崛起,如今大明的主要敌人便是后金。”

“题目中提到了后金欲要南下,但最大的问题,却是不知后金会从哪一处突入进来。”

“不过,后金南下的消息能传入中原,并被大明朝堂掌握,可见这消息很可能是后金刻意散播的,为的就是让大明兵将提前布防。”

“需知,世上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提防得久了,兵疲将乏,士气也就泄了!”

“有消息散布,就有可能会有陷阱……”

“对于守边将领来说,与其在边境上长久守备,不如……”

“考题上说,有将领想要主动出击,找到后金主力并寻求决战!”

这些想法被郭臻一笔一划写在纸上,字中神韵,也渐渐显露出来。

殿试考试时间很充分,郭臻越是思考,有关兵法、战术、战法等思维越发清晰,回忆前世看过的史书、电影电视剧、论坛,推演北疆战事的进程,越来越得心应手,脑海中的念头接连成型,手上不停,笔下策问行云流水。

“自己如果是后金统帅,散布了要南下的消息,定要做好两手准备,其一,便是找准机会,突击大明守备薄弱之处,从而进入中原大肆劫掠,然后赶在明军合围前返回草原,其二,则是等待大明兵马北上,然后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与明军决战!”

念成字成,郭臻的卷面上,一份后金统帅的战略已然成型,紧接着,郭臻笔锋一转,又回到大明一方,指出大明边将如果北上寻求决战可能遇到的问题。

郭臻着重写了几路明军同上时,先锋与后援间的联系,如果敌军事先做好准备,扼守险要,阻止北方几大重镇的明军汇合,然后大军分割包围,就会使得几路明军陷入待援不至、战不能胜、突围不成的绝境。

“不止如此,如今还是二月,塞外一些地方气温极低,即便身穿棉服也不能完全挡住严寒,中原兵将抵达后,被冻得手足冰凉,不要说战斗,持枪拉弓都不能圆满,战力至少要消减三成。”

郭臻写到这里,稍稍停笔,那满纸的神韵顿时收敛。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声音在郭臻身边响起:“气温乃是天时,险要是为地利,那策马控弦的后金兵则是人和,照你这么说,岂非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敌手,我大明必败无疑?”

郭臻循声望去,入目的正是隆兴皇帝朱常英。

郭臻并不惊讶,只是作势欲起,却被朱常英制止,就听朱常英说道:“朕巡视时看了你的考卷,忍不住询问,你不必回答,省得影响了答卷。”

郭臻点点头,不卑不亢,继续下笔,朱常英就站在边上,凝神去看,眼中满是矛盾之色。

不过,朱常英站在郭臻边上的一幕,落到了众考官、考生的眼中,又有另外一番含义,不少人都暗自羡慕,也有人卯足了劲也要表现一番。

这些事情朱常英并不在意,只是静静地看着郭臻下笔,越往下看,眉头皱得越紧。

郭臻考卷之后所写的,不再是对战局的推测,而是转而盘点战事得失。

卷上直接点出,大明边军并非必败,也不是战力无法与后金军抗衡,但却不能轻易更改战略,北疆漫长,虽然难以防御,但大明不似后金游牧,阵线背后就是农田沃土、勤劳百姓,所以不能轻易转守为攻。

郭臻的试卷上,对如今的北疆军略也有分析,指出是依托军镇分区防御,大明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设立九个军事重镇。

这种防守之法,当敌人集中兵力攻击一镇时,其他各镇能以兵相救,当敌分兵齐攻各镇时,则各镇可各自为战,以疲惫消耗和迟滞敌军为目标,使之丧失进攻能力,再适时反攻,一举败敌。

郭臻以“堂堂正兵,可以克奇”八字形容,令朱常英心神为之一振。

只是跟着,郭臻又写到,如果敌军攻势不明,贸然调兵北上攻敌,则是自废武功,把军镇要塞之兵置于野外,在兵力暴露的同时,还要以短击长,毕竟,后金骑兵骁勇,极擅野+战。

除此之外,还有致命一点,被几个总兵分别统领的军镇,一旦调兵汇聚,如何协同也是个问题,如果不能配合得当,十成战力先就损失近半。

朱常英看着郭臻对战局的得失分析与预测,额头竟是流下汗水,他猛地想起,这些天收到的诸多战报里,不时就有人提议汇聚兵力,主动北上,现在一看郭臻所书,朱常英浑身骤然一冷。

“观纸上所言,郭臻如果不是手眼通天,观看了边疆战报,就必然是天生的统兵之才。”

朱常英虽然贵为皇帝,但有些事情也没尝试过,只是每日阅读奏折战报,又有诸多大臣、将军教授,多少也知道一些兵法,让他去指挥或许不成,可只要被人点醒,就能看出背后奥秘。

郭臻所写之事,正是如此,令朱常英意识到北上击敌的风险,只是他身为大明皇帝,看到大明军队只能被动防御,只能被动挨打,难免感到憋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