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接手聚宝阁砸出金丝描线5

听王海东这么说,金胖子的脸上开始出现了一层细密的汗珠。金胖子尴尬地笑了笑,眯缝着小眼睛说:“你把古董抵押给李子敬不是不可以,但这就不能发挥这件古董的最大价值了。抵押给李子敬对你有什么好处?还是拍较好,还能为聚宝阁提升一下名气。”

这一次拍卖会中的瓷器档次整体不怎么高,但市里临时通知说有一批广东的客人要过来,因此,瀚海拍卖公司只有四处寻找一些比较珍贵的古董来撑门面。金丝描线粉彩鼻烟壶就是他们必须要拿下的一件。

王海东倒也没再拿乔,而是点点头说:“说这话不就对了,既然大家是做买卖,就要诚实一点,别玩虚的。这件粉彩瓷我倒不是不想出手,但你们也别想忽悠我。如果金先生有诚意,那就别两条路,这哄哄外人还成,对我没有用。”

金胖子心中暗暗吃惊,这小子对金丝描线的价值很是笃定,想必一定很了解,看来是唬不住他了,硬的不行只有来软的了,要不然再鸡飞蛋打一场空,最后什么也落不到。当下他就说:“东西自然是好东西,诚意也是足够的,这样,那就按你说的办,全托,各种费用我也能做主给你免掉。不过我们要为你的这件瓷器做宣传,因此你要跟我们签订一个合同,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变故。”

如果这件瓷器拿到一线城市的话,那绝对会引起拍卖会的抢购热潮,说是聚宝阁压堂的东西也够分量。王海东清楚,要不是聚宝阁最近出现了变故,这种瓷器应该死死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才成。签订个合同,金胖子也不怕煮熟的鸭子飞了。这一次金胖子是有备而来的,合同早就准备好了。金胖子使了一个眼色,一旁的小成把合同递了过来。

王海东仔细地看了一遍说:“合同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价格低了一点,金丝描线粉彩瓷可是第一次出现啊,你们就定一百万,这种瓷器价格越高,越是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关注的多了,瓷器自然也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我觉得二百九十万还差不多,差一点不到三百万,给人一种心理误差,金丝描线值这个价格。”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用在古董上也是非常合适的,只要手中有好东西,就不怕没市场。什么叫压堂?压,镇压的压,镇压铺子的名声。一件压堂的古董比之整个铺子的古董都要值钱,有这件古董在,行里的人见到你说话的时候就会客客气气的,这就是压堂古董的意义所在。

作为聚宝阁压堂的东西,定价二百九十万还是比较合适的。虽然仅仅是一个价格的确定,却也让金胖子对王海东的忌惮加深了一层。别看二百九十万和三百万不过是相差了十万而已,但其中的学问就大了。这玩的是一种心理战术。

金胖子貌似威胁地点点头说:“你要是不怕流拍的话,二百九十万就二百九十万。”

就在金胖子琢磨王海东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一名七十多岁,略微有点驼背,一身蓝色工作服的老人走了进来。这位老人手中拿着一个一尺多长的盒子,眼中却流露出了一丝忧伤。

拿着古董出来卖的通常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古董贩子、盗墓行里的人,他们串铺子是为了赚钱。第二种是古董收藏者,一般这种人是以物养物。为了买另外一件古董而卖掉自己手中的古董,这才是一个古董爱好者的必修课。只是买古董,而不懂得卖古董,那不是真正的收藏者,而是败家子。一般的古董爱好者就是靠着这种以物养物来玩古董的,要不然,一般的人家怎么玩得起古董。第三种是卖家传古董的人,这种人往往是家中出了变故,急需用钱。王海东如果不是意外得到了钧瓷片和金丝描线粉彩的话,他也有可能沦为第三种人。

王海东示意金胖子几人稍等,走上前去问:“大爷,不知道有什么我能帮忙的?”

这老头是来卖古董的吗?未必,来找王海东鉴定一下的也未可知。反正鉴定也是要收鉴定费的,至于多少就要看古董的价值了。让那老人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送上一碗茶。

那老人喝了一口茶才说:“我是机械厂的退休职工,可怜我辛苦工作了一辈子,把两个儿子给拉扯大,结果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王海东愣了一下说:“难道是你两个儿子不孝顺?”儿女认为自己的父母年纪大了不中用了,而且啰里啰唆的很讨人厌,不孝顺也不少见。

那老人愣了一下,摇摇头说:“两个儿子虽然挣钱不多,却也孝顺,可惜我三个孙子在择校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每个人要五万块择校费,你说,我们这工人的家庭,咋弄这十五万啊!”

王海东愣了一下,择校费?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唉,这事情不是您老人家一个人遇到的,这是现阶段无法改变的现状。老人家,不知道我有什么能够帮上你的啊?”王海东已经确定这老人是来卖古董的了。

王海东从小到大在古董市场混了这么些年了,虽然江流市所有玩古董的人他未必都认识,但至少也是脸熟。可眼前这位老人,王海东从来都没有见过,不可能是玩古董的人,所以只有是卖古董的了。

老人打开包袱,里面是一个楠木的盒子,盒子左右雕刻龙凤,正面是《王右军唤鹅图》,南派嘉定顶级雕刻师施天章雕刻。看到这个盒子,就算是不远处的金胖子眼中都散发出贪婪的目光。这样的盒子里面那得是什么样的宝贝啊。老人打开盒子,里面放着的是一件花瓶。

老人说:“这件东西是我在‘文革’时候得到的,当时我是工厂革委会的主任,我的一个下属为了讨好我给了我这样一件花瓶,听说这东西是宋朝的汝窑瓶,价值连城。你给掌掌眼,看看是不是真的。”

王海东小心拿在手中,仔细观察,这种东西他砸了也不是一件两件了,连清朝仿汝窑的也不是,而是一般清朝的瓷器,应该是清末的时候哪个古董铺子的人仿制的。

看了看老人期望的眼神,王海东还是叹了口气说:“宋朝的汝窑是不可能了,但也算是一件古董,清朝仿制的汝窑,顶多百十年的历史。而且不是官窑的,和真正的汝窑是没法比的,不但在器形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釉色也有很大的差距,这件瓷器能给到六千,已经算是不错了。”

那老人听说只有六千块,顿时整个人都惊呆在那里,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多岁一般。好一会儿,老人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六千,天意啊,这就是天意啊,看来这三个小子也只有去附近的小学了。”

金胖子走到近前,仔细看了一下这件汝窑,果然是清朝末年仿制的。一般的玩家未必能看得出来,因为那时的仿制技术也相当高了。但王海东只看了一眼就能够分晓,他的鉴定技术可见一斑。

王海东推了一下盒子说:“瓶子虽然是清末的,价格也不高,但这盒子倒是值点钱。清朝著名雕刻大师施天章的作品,而且是金丝楠木的材质,如果炒作的好,绝对能超过二十万。这位就是瀚海拍卖公司的金先生,有什么事情你可以和他说一下。正好,三天后瀚海拍卖公司有一场拍卖会,你可真是幸运得很啊。”

金丝楠木暗红色,偶有暗黑色斑点,在加工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金黄色的亮点,故称之为金丝楠木。千年不朽,为硬木之外,白木之首。明清时期多为皇家用品,在修建宫殿、陵墓或者庙宇的时候使用,少量的家具也是用金丝楠木做的,但寻常人家不常见。明十三陵就多用金丝楠木修建而成,也因在明朝时候被过度开采,到清朝时金丝楠木的数量就不怎么多了。金丝楠木的家具就算是故宫都不多见,可见这种木材的珍贵程度。因此,王海东说它能卖二十万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金胖子听到王海东说自己,眼热了这么久终于可以搭话了,笑呵呵地说:“我们是开门做生意的,王掌柜如果不认为我是戗行的话,那我倒是愿意帮这个忙。”

这个老人是来聚宝阁卖东西的,即使他和王海东之间的交易不成功的话,也要等老人出了聚宝阁的大门金胖子才能插手。要不然的话,就是裸的戗行。王海东自己没有多少钱,他也是确实想帮这老人解决问题。王海东当下就说:“这个当然,我的事情金先生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就算是想帮也爱莫能助啊,倒是你才真有能力帮他。”

金胖子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说:“老人家,这是我的名片,你可以拿着它去我们公司找我,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接待你。既然是王掌柜介绍过去的,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

老人这才带着名片将信将疑地离开了。瓶子不值钱,但盒子却非常值钱?而且王海东的年龄也让人非常怀疑他的判断。

老人走了之后,金胖子说:“王掌柜,如果你买下瓶子的话,相信盒子也是你的了。这在行里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能算你眼力好,捡漏了。可你为什么又把东西给推出去了?”

俗话说“无商不奸”,这也是大家对从商者的一致看法,在古董行里尤其如此。两万元的古董如果能够两百买下来,绝对不花两百零一块,这就是真正的古董行。

但像王海东这样明明已经鉴定出来那件瓷器是清朝仿制的,而且那老人根本就不知道金丝楠木,正是捡漏的好机会,他却生生把这赚钱的机会推出去了。

王海东笑呵呵地说:“有时候赚钱也是有个限度的,那老人需要钱,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捡漏的话,就亏心了。要是同行,说不定我还会下手,也只能怪他们自己眼力不好,但是一个外行人,而且正需要钱,我下手不合适啊。聚宝阁的名声也是靠着诚信积累才起来的。”

为什么这个老人不去别的地方卖瓷器,直接来到聚宝阁,跟聚宝阁长久以来的名声不无关系。王海东的鉴定技术金胖子见识到了,王海东的品行他也看到了,不禁暗想这个新人是要拉拢一下了。当下金胖子就说:“王掌柜果然气度非凡啊,这是我们瀚海拍卖公司的请帖,今天下午我们会请行里人的人去看货,希望王掌柜能赏光去一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